20秋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认识10以内的数
《0的认识》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页《0的认识》。今天,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说教材
0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完全陌生的,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广泛地接触过0,具有0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力求在学生熟悉、感兴趣、能够接受的事实中选择具体的数学题材,尽力创设浓厚、鲜明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0”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针对这节课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体验活动,使学生知道“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和起点的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
2、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0”的含义,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
3、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
教学难点: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说学生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5各数,而且都是用数的方法来认识的,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广泛的接触0,具有对0的初步认识。对0表示没有也有一些直接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给与他们充分、足够的感受、体验的时间和机会。另外,一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小学,上课随意走动、讲话的习惯一下还没有改掉,因此,本节课的另外一个任务就是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做好组织教学。
三、说教法
鉴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如:以兔宝宝采蘑菇的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提供丰富的生活化材料,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兔子拔萝卜、观察直尺的教学环节。
3、采用口头表扬,学生鼓励,等方式组织课堂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讲述: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四只小兔约好了到野外去采蘑菇,我们来看看,它们分别采了多少个蘑菇。
1、教学例1。(出示例1图)
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兔采的蘑菇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
学生介绍时,教师对应写出3、2、1、0。教师在写0时,注意动作慢一点,让学生看清楚0是怎么写的。同时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2、教学例2
先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说一说。
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教师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
你会写0吗?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写0,再让学生尝试在田字格里书写0。
3.教学例3。
引导学生理解0的第二个含义:0表示起点
1、大家回忆一下生活中在哪见过0?(让学生尽情地说)
2、0表示起点
刚刚有同学说直尺上也有0,你们都找到了吗?指给同桌看一看。
师:同学们请大家认真观察直尺,你还发现了什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请你从左到右依次读一读。
(0在1的前面,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右边数字越大,也就是说,数越大,离0也就越远。)
4、学习书写“0”
1.
师:仔细观察,你能说说0像什么吗?
老师编了首儿歌: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2.
教师在田字格示范写“0”
0是一笔写成的,起笔在右上角,向左下写在中线附近还与左线接触,然后向下拐,在下线接触在中间偏左部位,在向右上拐,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0的样子。然后伸出手指,在空中写0。
3.打开书描红30页,比一比看谁描写的准确又漂亮。
4、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说0能表示什么意思?
二、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小猴摘桃”的故事)。
(1)小猴来到果园里,它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呀?可以用几表示?
(2)小猴看了很馋,吃掉了1个,这时有几个桃?用几表示?
(3)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2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用几表示?
(4)小猴索性把最后1个桃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然后汇报交流,并说说其中0所表示的意思。?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请戴有0、1、2、3、4、5卡通形象头饰的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排队,其余学生说说是怎样排的。
(2)学生在书上填一填后,互相检查正确与否。
4、“想想做做”第4题。
(1)想一想除了尺子上有0之外,你还在哪儿见到过0?
(2)看一看课本中第4题里画了些什么?你能看懂吗?
三、总结全课
1、(出现0的卡通形象)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我可以表示哪
些意思吗??
2、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你们还能看?到0。
3、(0、1、2、3、4、5以卡通形象在电脑上出现)小朋友们拍手齐唱数学歌。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虽然本节课内容简单,但是在导入和新授课的环节都充斥着对新旧内容的训练,课堂上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2、练习中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了拓展,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开放性。
3、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思考、多实践,自主探索。
4、教学0的第二个含义:起点时,学生理解的不是很好,应该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设计练习时对这部分内容练习偏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和注意。20秋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认识10以内的数
《10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和学生
《10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
现在一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上过幼儿园、学前班,对10以内或更大一些数的数数都会,对“10”已有初步的认识,即基本会认、会数、会写。
基于上述教材和学生的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引导学生经历10的认识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的认识。
3.引导学生感受“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会独立认、写10,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是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知道10个一是1个十。
二、说教法学法
考虑到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并且好动爱说,所以在教学中我给他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来认识10,渗透独立、探索、合作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因此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教法上我重在应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学生主要采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为了更好的达成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为每4个学生准备十个小圆片,学生准备小棒。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课本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前面我们认识了1—9,现在大屏幕上出现一个什么数字,你就把它读出来好吗?
(2)瞧,这些数字娃娃们队伍都不会排,你能教它们按顺序排好队吗?
在这些数字中,谁最大?(9)谁最小?(0)
所以呀,9很骄傲,它对0说:“真没出息,表示一个也没有,太丢我们数字家族的脸了!”0听了很委屈。这时,1来到0旁边,轻声说:“我来帮你吧!”1想出什么办法来帮助0的呢?
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课题。
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简短的情境,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比较自然地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数数、认数
出示主题图(10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在跳舞)。
有顺序地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在跳舞?
学生回答出10个后,教师要让学生上台作现场数数演示,并提问“你是怎样数的?”其他学生对此作评价。
师小结:数数时可以按一定的顺序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两个两个地数甚至五个五个地数等。
2.实物操作。
(1)假如图上的每一个小朋友用一个小圆片来表示,那你要拿出几个小圆片?动手摆一摆,摆好后同桌相互检查:同桌摆得对吗?摆得有顺序吗?
教师统计操作正确的人数。
(2)摆小棒。
师:“青椒老师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里,他要小朋友们做什么呢?听好要求:数出10根小棒,再捆成一捆。”
学生操作后,教师讲述: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10个一就是1个十。
3.拓展应用
师:刚才的10个小朋友、10根小棒都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你还发现有哪些东西可以用10来表示?谁能用10说一句话吗?
(教师可作适当提示: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有10个手指……)
4.写10比赛
讲述:小朋友们已经认识10了,下面我们要来写10了。先看清10,记住它的样子。
教师在填字格里范写,再举行写10比赛,把写得好的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
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观察、数数,又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让学生用10说句话,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了10的含义。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
(课件出示尺子)
师:这儿有把直尺,试着把这些数字读给同桌听一听,好吗?说说你有几种读法。
师小结:数数时可以从小到大顺着数,也可以从大到小倒着数。
集体数数,师检查顺数、倒数的情况。
2.“想想做做”第4题
师:小朋友们数得真好,光会数可没用,你会写吗?先从0写到10,再从大到小轻声读一读。
3.想想做做”第3题
数一数有几个,把数的结果写在田字格里。
交流时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你为什么这样数?
4.“想想做做”第5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的表现真的很棒,你们出色的表现吸引来了一群小鸭子。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鸭子?填在括号里。
仔细观察这群小鸭子,你发现了什么?(可以分成戴帽子和不戴帽子的两类)
从左边数起,哪几只小鸭戴帽子?哪几只小鸭不戴帽子?
从右边数起呢?
师生共同小结:1、3、5、7、9我们把它叫做单数,2、4、6、8、10我们把它叫做双数。
5.“想想做做”第6题: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1)师:<、>这两个符号认识吗?还记得老师教你们的口诀吗?一起背一背。
(2)出示:10○9,指名口头比较两数的大小,说说为什么。
(3)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第6题,做完后集体校对,统计做对人数。
(四)课堂回顾,知识整理
这堂课,老师为小朋友们的出色表现感到很高兴,你们觉得怎样?高兴吗?
你能说说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哪些本领吗?
让学生自己总结、自我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这也是再次巩固所学新知识的好方法,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