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一对一教案--爱莲说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一对一教案--爱莲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17 14:0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姓名 年级 八 性别 教学课题 爱莲说 总课时____第___课
教学目标 知识点:了解“说”的特点;继续掌握文言词汇,背诵并默写全文学习以莲喻人的写法;从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感悟做人的道理,学习莲花 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考点:文言实词的意思 、句子的翻译、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能力: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方法:诵读——悟读——拓展。
难点重点 重点: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难点:以花喻人的含义。
课堂教学过程 课前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 爱莲说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5.5~1073) 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是一篇议论散文。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表明了他对莲花 ( http: / / baike. / view / 6960.htm" \t "_blank )“出淤泥而不染 ( http: / / baike. / view / 529729.htm" \t "_blank ),濯青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 http: / / baike. / view / 1241046.htm" \t "_blank ),不蔓不枝 ( http: / / baike. / view / 104418.htm" \t "_blank );香远益清 ( http: / / baike. / view / 510163.htm" \t "_blank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赞赏。“说”是古代文体 ( http: / / baike. / view / 178539.htm" \t "_blank )之一。题目解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 http: / / baike. / view / 178539.htm" \t "_blank ),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文,但都是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与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 ( http: / / baike. / view / 613926.htm" \t "_blank )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原文及翻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水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非常多。(前半句也可直接写,不必翻译) 之:的 可:值得。 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李唐 ( http: / / baike. / view / 134148.htm" \t "_blank )来,世人甚爱牡丹。   自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十分喜爱牡丹。   予(yú)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而我却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濯(zhuó):洗涤。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 妖艳  中通外直,   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空心)的,外形是挺直的,通:空。 直:挺立。   不蔓不枝,   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   香气飘散到远处,却越发清香,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   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竖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能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 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 http: / / baike. / view / 51633.htm" \t "_blank ); 谓:认为。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富贵者;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 http: / / baike. / view / 49247.htm" \t "_blank )。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 ( http: / / baike. / view / 4206.htm" \t "_blank )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 鲜(xiǎn):少。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 ( http: / / baike. / view / 6960.htm" \t "_blank )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 ( http: / / baike. / view / 4144.htm" \t "_blank )的喜爱,当然人数就很多了。宜乎:当然。 众:多。     词类活用:  1.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例句:不蔓不枝   2.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例句:不蔓不枝   3.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例句:香远益清   4.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例句:香远益清 古今异义词:(亭亭净植)植:立 今译:种植 (宜乎众矣)宜: 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 一词多义:  之:结构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等闲视之,置之度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或舒缓语气   焉:语气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兼词(故日月星辰移焉《共工怒触不周山 ( http: / / baike. / view / 188827.htm" \t "_blank )》)   清:清澈(濯清涟而不妖);清香(香远益清)   远: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不可以去靠近它,也就是距离长,(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焉)   鲜:少 ( 陶后鲜(xiǎn)有闻);新鲜,(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艳,(芳草鲜美 ( http: / / baike. / view / 1211069.htm" \t "_blank )) 直:挺立 (中通外直);只,仅仅 (岂直五百里哉)理解: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2、莲的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5、表现词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http: / / baike. / view / 165727.htm" \t "_blank )”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对莲花一般映衬的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2、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形容洁身自好,然而不以此媚人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予独爱莲”的原因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15、从反面映衬莲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6、作者用隐逸者-菊花来正面衬托出莲花在尘世中也能洁身自爱。   17、作者同时运用了富贵者-牡丹来反面衬托出莲花拥有君子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人一样,只追求名利。   18、体现莲自尊自爱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考点:  1。《爱莲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作者借助莲的形象含蓄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意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句话的作用?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开头的“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感叹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太少,能做到品行高尚的人更少。    文章鉴赏写作特点: 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菊正面衬托,用牡丹反面衬托。 文章赏析: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 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 ( http: / / baike. / view / 756239.htm" \t "_blank )的品格 ,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的高贵品质。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 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 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文章第一段以菊花和牡丹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花,并描绘莲花的形象,赞美莲花的品格。第二段与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相比较,点明莲花“君子”的比喻意义,表明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全文以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的高明手法,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把爱莲这一主题落到了实处,也把爱莲变现的淋漓尽致。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蔓不枝”,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句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达的意思恰好相反。其中心句为:“莲,花之君子者也。”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 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只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 ( http: / / baike. / view / 108945.htm" \t "_blank ),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 http: / / baike. / view / 734672.htm" \t "_blank )。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己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 http: / / baike. / view / 107896.htm" \t "_blank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http: / / baike. / view / 107901.htm" \t "_blank )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 ( http: / / baike. / view / 142689.htm" \t "_blank )的鄙弃 ( http: / / baike. / view / 879958.htm" \t "_blank )。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琅琅上口,有押韵,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所以成了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佳品。在赏析此文的时候,如果能感动于文中的志节,这也就是读此文的最佳所得吧。《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对莲的喜爱)为线索;两个陪衬,以水陆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和牡丹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爱菊花,爱牡丹,爱莲花,指代三种人菊花:隐居避世的人;莲花:指品德高尚,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牡丹:指追求富贵高傲之人。     写荷的诗句有: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出处:采莲曲 [唐]王昌龄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杨万里 3.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出处:赠荷花[唐]李商隐   备注:这首诗主要写了对花的喜爱。 4.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出处:白莲[唐]陆龟蒙 ( http: / / baike. / view / 69814.htm" \t "_blank ) 5.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出处:莲(宋)苏轼练习题 1、《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 , .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亭亭净植( )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 之: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③无丝竹之乱耳之: ④何陋之有 之: 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12.D(2分)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g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 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 1⑷①的 ②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③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④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15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16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课堂检测 听课及知识掌握情况反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试题(累计不超过20分钟)_______道;成绩_______;教学需:加快□;保持□;放慢□;增加内容□
课后巩固 作业_____题; 巩固复习____________________ ; 预习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字 教学组长签字: 学习管理师:
老师课后赏识评价 老师最欣赏的地方:
老师想知道的事情:
老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