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编辑部——信息加工》
教学设计
选课时思考
新教材的广度和深度,要求更开放的课堂,也对我们一线教师有了更大的挑战。我在襄阳与咱们学科的老师沟通时,就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有些课理论、概念很强,没有什么上机操作的内容,不知道怎么上才好,讲多了,学生不愿听,讲少了,学生好像有听不太明白。一个老师还说,我一节课,一个单元(四课)就过了。我选择教材时,就有意识的选择了这类课,也算迎难而上了,我希望通过深入思考,发现一些规律,使这类课的教学活动也能开展的丰富高效。真正充分利用、使用好教材,达成我省信息技术指导意见中设定的目标。
二、对教材的思考
《信息加工》是最新的湖北教育出版社的信息技术教材,六年级第六单元“解决信息问题”中的第一课。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感受用计算思维处理信息问题的大致流程,学习用计算思维的方法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信息问题,逐步养成用计算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加工》作为单元第一课,就要让学生了解“发现问题,通过加工信息解决问题”这一信息加工过程,并了解其意义和价值,为下面的学习“界定问题”、“问题建模”、“设计算法”奠定基础。
从教材上看,这一节课的事例从古到今,从商品的摆放到科学研究到学习成绩的提高,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延展性很强,但同时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碎片化,主题不鲜明的问题。
三、对学情的思考:
同学们通过前期的学习,会收集信息、能使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但是对于信息加工的整体认识不足,做事凭直觉,理性信息加工参与决策的相关经验很少。
“I hear and I forget我听后会忘记,
I see and I remember,我看后能记住,
I do and I understand.”我做后能明白。
学生对纯理论的课兴趣不大,更愿意在活动中感知、认识其内涵和外延。
四、三维目标
根据以上的思考,在对原有教材开发的基础上,我制定如下三维目标:
思想与观念:利用信息加工为自己和他人服务。
2.问题与情境:参与一次策划活动,亲历主题活动相关的信息的收集、处理、运用的全过程,了解信息加工的全过程,为利用信息加工服务自我奠定基础。
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加工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信息加工对信息的增值作用。
五、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感知信息加工。
2.认识信息加工对信息的增值作用。
六、教学方法阐述
本节课以主题活动,引导体验为主线,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利用已有经验亲历、感知、思考问延伸,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七、教学过程
关于信息加工,网络上是这样定义的:
教材上是这样描述的
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结束时,是这样理解的:(视频)
由此可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自己的经验,有了个性的解读,真正的把知识内化,进行了属于自己的信息加工活动,证明了教学设计的成功。
而我的教学设计就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一)活动激趣初步感知“信息加工”
1、让部分同学参与换座位游戏:
问全班同学:根据观察或亲自实践,你认为怎样才能速度更快,你获得的经验是?
3.教师小结:大家收获的经验,就是新产生的信息,而这些新信息是同学们对大量信息进行选择、甄别、关联、挖掘、实践后感悟到的。我们除了可以用语言进行描述,还可以用图片、文字、视频进行记录、展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
这个游戏设计,既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让他们把“信息加工”这个生僻的词语与自己的游戏活动联系起来,对“信息加工”过程,有个初步的感知。
(二)主题策划亲身经历“信息加工”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体验一把信息加工的乐趣。
1.元旦快要到了,如果我们想开一次小学阶段最炫酷的联欢会,留作最美好的回忆,应该解决哪些问题,收集哪些信息?
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给出的答案有——节目食品教室装饰服装道具
在我的教学预设中,把学生的反馈分为“节目预排”和“开支预算”两个部分。
说一说:你会选择哪种表演形式,是一人还是与人合作,什么时候排练?
思考:一个成功的节目经历什么过程,这个过程属于信息加工吗?
学生前面的“说”是为后面的“想”做铺垫,后面的“想”,是反思,针对前面的“说”做梳理,由此,学生对信息加工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视频)
如果节目准备需要相关信息的整合和时间,剩下三个项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认为在联欢会上应该怎样花钱才合适?(视频)
算一算:认领任务,同学们利用老师前期收集的相关信息,在电子表格中做相关预算,看谁的预算做的更合理。
4.说服老师,取得支持——看看同学们是怎样说服老师的吧!
与人沟通,最能打动人心的,不是哀求、威胁、哭闹,而是详实的数据和切实可行的方案,,你们刚才就用这两样打动了我,,让我没有反对的理由。
在这个环节的的开支预算并利用预算结果与教师进行沟通,是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的运用、利用信息加工,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信息加工”的过程,还能使下一问题“你认为信息加工有价值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有话可说。
案例延展认知“信息加工”价值
1.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换位演练、预排节目、预算开支并说服老师,这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你们觉得信息加工有价值吗?(视频)
板书:
(优化方案,用合理的方式更好的达到我们的目的,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服务)
2.信息加工不仅有价值还有增值的作用例举:
——啤酒与尿布——照片的秘密——错题本与成绩
问:你觉得它们俩有关系吗?
问: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例?
我又举了两个例子请同学们分析:
( )
事例的选择从促销手段、科学研究、大家的学习、生活的规划到城市形象的设计,最大限度的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信息加工的价值有直观清晰的认识。
(四)反思拓展“信息加工”为我服务
1.通过学习,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或方式解释一下,什么是信息加工吗?(学习、创新、方方面面、动作)
2.既然大家认识了信息加工,也了解了它的价值,你课后会做怎样的信息加工,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呢?(视频)
学生的回答让人惊喜,说明孩子们不仅理解了“信息加工”的意义价值,也就是他的内涵、外延,还认识到信息加工可以使生活更美好,我们能充分利用信息加工为自己和他人服务。这种利用信息、整理信息、加工信息及服务精神,不正是信息社会责任中的所包含的内容吗?
八、课后的思考:
1.把知识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鲜明的主题活动中。
感兴趣,贴近生活他们就参与度高,有话可说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备进行教学——计算机是一个工具,合理运用这个工具,可以让我们做事情事半功倍,我们既然是信息技术学科,利用计算机也是学科特点。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教学——不要小看学生,他们从生活中,别的学科中,获得了许多经验,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抓手。
3.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符合指导意见的精神,教学才能有深度和广度。在我备课的过程中,自己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加深的,一开始,我把教学定位在“让学生了解信息加工”这个知识技能的层面上,我设计的问题就是“它属于信息加工吗?”;后来,我对教材的把握逐渐深入,我设计的问题就变成了“我们在活动中经历什么过程,这个过程是否属于信息加工?”,再后来,由于对学科的信息社会责任方面的核心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我设计的环节里,就多出了“这个标志对我们的城市有什么好处?我们应该怎样利用信息加工为自己、他人服务”这样的问题。在我的认识一次一次的深入中,教学设计也一次比一次更广、更深、更合理,自然对学生的引导也更深入,高效课堂由此产生。从某种角度上说,学生是站在教师的肩膀上眺望远方的。因此,我们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领会,指导意见的落实尤为重要。
课堂是遗憾的艺术,在我的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在大班教学中,学生活动、发言都受到限制,怎样利用小组让每个孩子都充分展示,又保证教学活而不乱呢?我会针对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探究实践。
以上就是我整个教学前后思考的全过程,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