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单电路》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点亮小灯泡》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单电路》第一课。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设计、探究、制作、阅读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小学阶段的电路学习是一种基于现象的直观学习,它涉及的是最简单的电路元件及其组成的电路。亲手点亮小灯泡对学生来说是一件神奇的事情。本课通过一个以过生日为主线的情境创设,引出目标任务——点亮小灯泡。通过观察理解一个简单电路是由哪些基本元件组成的,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发现闭合电路的共同特点,即要形成一个能让电流通过小灯泡的闭合回路。要想让小灯泡发光,小灯泡的两个触点和电池的正负极必须都要用上。然后又引出另外一个工程问题,如何才能让老师的双手解放出来,怎样才能更好地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随着一个又一个工程问题的提出,不断设计实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尝试应用。本课重点侧重于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围绕简单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渐进式展开。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在探究中能针对遇到的问题,不断设计、分析、最终解决一个个工程问题。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电与电路的认识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接触过生活中的很多用电器,也可能尝试操作过用干电池做电源的一些电动玩具,知道用电器必须通电才能工作,开关可以控制用电器的工作,但是他们还没有形成对电路的科学认识,不清楚用电器必须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才能工作。本节课就是在认识基础原件的基础上展开对简单电路的学习,指导学生认识电路的组成,知道小灯泡怎样连能亮起来,懂得安全用电的常识,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设计方案,构建自己小组独特的学习方法点亮小灯泡,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能连成一个简单电路。
2、知道让小灯泡发亮,必须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开关可以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将小灯泡点亮的活动,运用设计、观察、实验、合作等方式,探究正确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
2、通过分析法、比较法,理解用电器工作必须是一个闭合电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电路的连接方法,乐于分享自己的发现。
2、遇到问题喜欢寻根究底,想办法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知道让小灯泡发亮,必须形成一个闭合通路。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比较电路图能够用语言归纳描述闭合电路的特征。
【教学准备】小灯泡、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课件、海绵、曲别针、摁钉和小灯泡的卡片、小风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导入:今天老师有件事情想请大家帮忙,过几天老师的儿子就要过生日了,可能是受我的影响,他特别喜欢科学,所以老师就想为他过一个特别的生日,想用这几样东西自己组装一个发光装置,为我的儿子呈现一个有特点的灯光晚餐。材料有了,可是怎样组装呢?你们帮帮老师好不好?
二、认识小灯泡、电池、导线。
1、总体认识小灯泡、电池、导线。
2、观察几种材料有什么特点。
3、认识小灯泡(课件出示灯泡示意图)发现灯泡是由玻璃罩、灯丝、金属架、连接点几部分组成的。
提问:小灯泡的各个部分当中,哪一部分能发光?灯丝要发光必须具有什么通过灯丝?电从什么位置进入灯丝?
认识电池。知道电池上的加号和减号是国际上通用的符号,代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生活中电池的种类有很多,不管是什么样的电池,你看到画+的就是正极,-的就是负极。
提问:对于这一类电池来说,正极和负极分别有什么特点?
5、认识导线。
三、设计方案,点亮小灯泡、制作小风扇。
1、谈话:刚才我们分别认识了这些材料的特点,到底怎样才能点亮小灯泡呢?我们像工程师一样,先来设计一下。每组实验盒中都有记录单,记录单中有几组电池和小灯泡,小灯泡是可移动的,想把它放在什么位置就把后边的双面胶撕下来粘上,然后用笔画的线代替导线,用一根、两根导线都行,最终我们的目的是点亮小灯泡(板书)。
2、学生设计方案。
3、教师巡视,并选派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小组同学共同交流的想法。
4、归纳整理设计方案。
5、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要求:
A、四人一组,分工完成实验操作。
B、先根据自己组设计的方案连接装置。在能成功点亮小灯泡的方案下画对号。
C、连接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验证是否能让小灯泡发光。
D、实验结束,安静、迅速整理实验器材。
6、汇报总结:黑板上的连接方案能否点亮小灯泡?共同判断黑板上的连接方案小灯泡是否能亮。
7、提出疑问:同样的设计方案有的组实验亮了,有的组没亮,怎么办?
8、再次实验。 提示:实验时小灯泡只亮一下就不亮了,这算成功吗?
9、寻找规律,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案连接有什么特点?电池的正负极和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都必须用上。
10、引导:电流通的路径叫电路。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再经过灯丝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顺着导线又流回到电池的负极,这样就形成一条闭合通路(板书)。(课件出示:模拟电流)。
11、分析:其它连接方法,为什么不亮?
12、小结:要想点亮小灯泡,必须形成一个闭合通路。
13、过度语:谢谢孩子们,通过和大家一起交流,实验,老师知道怎么点亮小灯泡了。不过老师还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你们刚才实验的时候都是好几个人一起合作,就算我自己能让小灯泡发亮,吃饭时,总不能他们吃我在旁边看着吧?怎么办?能不能想什么办法帮老师的双手解放出来?
14、学生帮老师想办法。
15、根据需求拿出电池盒和小灯座。观察特点。
16、实验操作,改进方案,解放双手。
17、继续提出问题:点蜡烛时,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18、解决问题:加开关。
19、借助身边物品,实验把开关加上。
20、小结:加开关的作用。提示:加开关后也形成了闭合通路。
21、过渡:现在可以随意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了。老师心里豁然开朗。回家好像我还可以把灯泡的颜色换一下。想想都很兴奋。既然你们帮老师解决这么大个难题。那就好事做到底。再帮老师借助今天的这些物品做个礼物吧。我儿子夏天愿意出汗,送他个风扇他应该很喜欢。请大家帮忙想想能不能把这个装置加到电路中,让它正常工作?
22、小组交流并实验。
23、前边演示,观察发现,不论是小灯泡还是小风扇想让它们正常工作都必须是闭合电路,并且电池的正负极和他们的连接点必须连接上。
24、小结:你们真厉害,小风扇都会制作了。礼物有了,灯光晚餐的装置也有了,相信这次一定能给儿子过一个特别的生日。谢谢你们!
四、总结与拓展。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2、有同学可能觉得我们在课上讲过如何让小灯泡发亮的知识,回家就迫不及待的想用家庭用电来试试,这样行不行?
强调:刚才同学们所使用的电池是1.5伏,属于安全电压。人体安全电压是36伏。家里的家庭用电是220伏。千万不可以随便使用家里的电进行实验。有触电危险。请大家注意安全用电。
拓展:下课前老师还有个问题想留给同学们回去思考,在刚才的电路中一节电池让一个小灯泡发光,一节电池能不能让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呢?
板书设计:
点亮小灯泡
闭合通路
五、反思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
《点亮小灯泡》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单电路》第一课。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设计、探究、制作、阅读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小学阶段的电路学习是一种基于现象的直观学习,它涉及的是最简单的电路元件及其组成的电路。
亲手点亮小灯泡对学生来说是一件神奇的事情。本课通过一个以过生日为主线的情境创设,老师的儿子要过生日了,老师想为他过一个难忘的生日,想借助小灯泡、电池、导线制作一个发光装置,为他呈现一个有特点的灯光晚餐。怎样才能点亮小灯泡呢?从而引出目标任务——点亮小灯泡。同学们像工程师一样先设计方案,然后根据设计方案,不断尝试让小灯泡亮起来。验证自己组的设计方案是否成功。在整个过程中充分感受到验证自己方案成功后的喜悦。之后又共同分析黑板上的方案中,哪些方案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哪些方案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最终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突出本课重点,发现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必须是一个闭合通路。知道要想让小灯泡发光,小灯泡的两个触点和电池的正负极必须都要用上。
紧接着又引出另外一个工程问题,刚才同学们在活动时是好几个人一起合作,晚上吃饭时怎样才能让老师的双手解放出来呢?同学们又通过交流的方式研究方案。最终确定可以为小灯泡和电池分别加一个底座。认识小灯座和电池盒后,尝试组装。最终双手真的解放出来了。可是问题又来了,在晚上吃蛋糕时怎样才能更好地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呢?同学们继续交流方案,并明确我们可以借助身边的物体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开关加入到电路中。先小组交流设计方案,后验证。最终一个完整的简单电路装置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在整个过程中,随着一个又一个工程问题的提出,不断设计并尝试实验,学习任务难度适度,对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挑战,从而更好地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电与电路的认识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接触过生活中的很多用电器,也可能尝试操作过用干电池做电源的一些电动玩具,知道用电器必须通电才能工作,开关可以控制用电器的工作,但是他们还没有形成对电路的科学认识,不清楚用电器必须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才能工作。本节课就是在认识基础原件的基础上展开对简单电路的学习,认识电路的组成,知道小灯泡怎样连能亮起来,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共同设计方案,构建自己小组独特的学习方法,然后动手操作,从而更好地完成目标任务的学习。
拓展环节——让小风扇正常工作。通过之前的铺垫,同学们知道要想让小灯泡亮起来,电路必须是一个闭合通路。怎样才能让小风扇正常工作呢?孩子们的积极性再一次被调动起来。通过实验尝试,最终明确,不论是小灯泡还是小风扇,它们都属于用电器,要想让它们正常工作,所连的电路必须都是闭合通路。
本课重点侧重于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围绕简单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渐进式展开。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在探究中能针对遇到的问题,不断设计、分析、最终解决一个个工程问题。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 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本课的亮点就是在一个个问题的驱动下,展开活动。和以往教学相比,内容的设计上有所创新。每遇到一个问题都让学生尝试像工程师一样先来设计,然而这些设计仅仅是学生的元认知,设计方案能否成功还需要进行充分验证。同时在设计方案环节,小灯泡是可移动的,这大大增加了孩子们探究的兴趣。想把小灯泡放在什么位置就把后边的双面胶撕下来粘上,在这一创新做法中,孩子们很兴奋的想把自己组讨论的想法展现在方案中。只有思路清晰,才能为后续学习做好良好的铺垫。
本课存在的问题,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而科学课堂作为落实该宗旨的主阵地,其核心活动就是思维。如何在《点亮小灯泡》一课中构建具有高阶思维特点的科学课堂,从精设学习任务、再现初始认知、重视科学探究、强化应用迁移、善用学习评价及巧用学习资源等方面着手,虽然本课都有所涉猎,但是有时问题的提出不够精准,教师语言随意性较强。一节优秀的课教师语言的组织很关键,在这方面自己还需不断改进,学会精练。同时在引导学生方面教师“牵”的度掌握的不好,对于四年级学生教师到底放手到什么程度,才算完美,还有待自己深入思考。
六、评课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而科学课堂作为落实该宗旨的主阵地,其核心活动就是思维。如何在《点亮小灯泡》一课中构建具有高阶思维特点的科学课堂,贾阳老师从精设学习任务、再现初始认知、重视科学探究、强化应用迁移、善用学习评价及巧用学习资源等方面着手。潜移默化把理解、分析、评价、应用、创造在课堂上进行训练,以此提高学生思维的含量。
通过课前调查问卷,了解四年级学生对于电路是有一定认识的,但这只局限于玩过电池类的玩具,里边构造是什么样的很少有学生探究过。而《课标》对这节课的目标要求是:用小灯泡、电池、导线连接一个闭合的简单电路,通关工程思维加入开关,使实践性付出得到可视性成果。
通过创设灯光生日聚会情景,认识灯泡构造、电池正负极、导线,利用已有材料设计点亮小灯泡的多种方法,学生依据已有经验在实验记录单上连接“线路”,老师有目的选择代表性的多种连接方法,正确的在上边,错误的在下边。这只是学生的元认知,究竟能不能点亮,用工程的思维,照着自己实验单上的连接方式进行实物连接。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感受小灯泡亮起来的快乐和不亮的百思不得其解。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多种连接方式是否都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对存在争议的亮与不亮用全班再次实验的方式简单快捷的进行验证,最终统一哪些方式能亮哪些方式不能亮,观察亮起来的连接方式,都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很容易从电池的正负极和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进行描述,老师此时引领学生认识电的流动路径,用手指的方式从电池的正极出发,从小灯泡的连接点,经过灯丝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来,最后回到电池的负极,学生用“循环”这个词来描述电流的过程,这个环节就是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建构“闭合通路”这个重要概念。为了强化这个概念,把黑板上没有点亮小灯泡的几种方法进行再次验证,反复围绕点亮小灯泡的电路一定是“闭合通路”。
如何能够解放双手、方便快捷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作为一个工程问题,学生迅速的展开讨论交流和积极思考当中,用现有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开关,把开关加入到这个电路中,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在反复实验中找到方法,学生创造力得到了锻炼。
学生是否已经理解用电器正常工作电路的连接方法?通过让小风扇转起来这个活动应用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闭合电路”才能让用电器正常工作。
科学教育理念更新要求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独立运用工程思维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为实际可操作的行为。本节课教师更多的帮助学生在实验教学课堂上渗透工程思维,运用高阶思维循序渐进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构建起学生联想性、抽象性的脑力活动。运用科学对比的方式,通过观察使学生能对一类具有共同特点的事物进行归纳概括,让学生能够全面的思考事物、认知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