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及反思和点评

文档属性

名称 13《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及反思和点评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24 15:0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 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活动是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电路检测器判断身边的材料哪些容易导电,哪些不易导电,从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并让学生了解电的重要用途以及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安全用电。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科学探究的能力,也初步形成了较好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前面几节课也学习了简单电路的知识,具备了制作检测电路的能力。生活中学生对导电和不导电的物体也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但还有待于形成清晰的认识。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存在差异,教学中要采取小组合作、一帮一的对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来,通过实验自己得出结论,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2)科学探究:经历和体验“利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
过程,认真观察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科学态度:能体验到科学证据对科学结论的重要性,要尊重事实,尊重数据。
STSE:了解到导体与绝缘体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进而意识到科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一些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教学方法:实验验证法、谈话交流法、小组合作技术
教学准备:电路检测器、易拉罐、蜂鸣器、验电器、纯净水、盐、蜡烛、螺丝钉、泡沫、吸管、硬币、铜片、课件、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
1.由动画片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果果和肉肉为什么会触电,而乔乔却没有触电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导体与绝缘体》的科学探究之旅。
回顾旧知:简单的电路有哪几部分组成?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之前的课程我们学习了简单电路,那么谁还记得这个简单电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呢?
二、探究新知
(一)易拉罐的秘密
1.提问:如果把开关换成易拉罐,灯泡还会亮么?
2.判断易拉罐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先来猜测再进行实验验证。
师:当导线两端都连接易拉罐金属部分时,小灯泡会亮,说明电路是通的。也就说明此时易拉罐这部分是容易让电通过的(板书:容易让电通过 )
当导线两端都连接易拉罐油漆部分或一段连接金属一端连接油漆部分时,小灯泡不会亮,说明电路是不通的。也就是说此时易拉罐的这部分是不容易让电通过的(板书: 不易让电通过)
(二)物体的导电性能
1.生活常见的这些物品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2.引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自实验验证。
实验要求: 1. 检测前,确定电路连接是否正常。
2. 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注意要重复实验并记录。
3. 将检测完的可以检测一下身边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师小结:在科学中,像铁钉、硬币、铜丝、铁丝这样容易让电通过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导体;(板书:导体)像干木片、塑料、橡皮、玻璃这样不容易让电通过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绝缘体。 (板书:绝缘体)
3.容易让电通过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让电通过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4.探究水和人体的导电性。
三、导体与绝缘体的应用
1.谈话: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到了导体与绝缘体?
2.导体与绝缘体的作用。
师:我们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四、小结
1.谈话: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课后探究:其实除了导体和绝缘体之外,生活中还有一类物体,它们的导电性能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叫做半导体,它们的导电性能受到外界的影响极大,由于半导体有许多独特而有用的性质,因而在电子技术和无线电技术中有这广泛的应用。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课后自己去查阅资料了解一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让学生看动画片然后从中提出问题,激起学生求知欲望。通过学生实验,体会身边的物体如:橡皮、铜片、泡沫、蜡烛,螺丝钉等。哪些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形成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通过实验报告单的填写,培养学生初步记录的能力,和初步写实验报告的能力。最后通过人体是否导电的趣味探究,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对本节课知识的提升。本节课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自主实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的分组实验的引导,达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本节课很成功。不足之处是教师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组织还不够严密,应该进一步提升组织课堂能力,使课堂变得更丰富多彩。
点评:
在课堂中,高老师非常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具体表现在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这一环节上,在学生作出猜测后,接下来就要验正自己的猜测,怎么做呢?其实这是让学生思考,怎样做才能通过实验方法来验正,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经历思维碰撞的火花,最后在全班交流,不断改善实验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体现了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总体说来,这节课是相当成功的,只是在某些小环节的处理上,如果能做得更细,那就更好了。如:预测这个环节?我认为应该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不过在课堂中,好像被弱化了。特别是预测结果的汇报教师在巡视时就应该特别注意不同的预测结果,在小组之中形成强烈的反差,然后通过学生的实验验证,最后得出相同的结论,这样,也体现了科学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