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超临界水”是指当气压和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液体,下面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混合物
B.它的化学式为H4O2
C.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D.它的性质和水完全不同
2.燃煤排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主要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酸雨
B.白色污染
C.温室效应
D.臭氧层破坏
3.用水灭火的原理是
A.降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使可燃物变为不燃物
D.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又隔绝空气
4.我市正在全面搞好创卫、巩卫工作。防止垃圾污染环境,分类回收是关键。下图表示可回收标志是( )
A.A
B.B
C.C
D.D
5.2018
年
5
月
12
日是我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冬天取暖时,煤炉上放一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B.夜晚发生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打开厨房的排风扇换气
C.扑灭森林大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D.扑灭精密仪器、图书档案造成的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干粉灭火器
6.生活、生产中处处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废旧电池中的化学物质能严重污染环境
B.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指的是二氧化碳使人中毒
C.煤井中要严禁烟火,以防止火灾或爆炸
D.改良酸性土壤可以撒适量的熟石灰
7.化学危险品环氧乙烷是一种易燃易爆品,且危害人体健康。下列在化学品泄漏后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消防人员进入现场,需要迅速佩戴空气呼吸器和防静电工作服
B.利用高压水炮对泄漏物质进行稀释
C.严禁火源,切断电源
D.徒手堵住阀门
8.通常情况下,几种物质的着火点如表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320﹣370
700﹣750
根据表中所给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红磷、木材、酒精都是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
D.红磷燃烧属于置换反应
9.面临安全问题,下列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家里液化气泄漏,开灯进行检查
B.沼气池清理前进行灯火实验
C.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
D.室内着火,应打开所有门窗
10.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和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C.碳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置换出铜
D.空气中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含量过高都会危及人的生命,因为它们都有剧毒
11.下列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遇到森林火灾时,向顺风方向逃离
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C.厨房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遭遇室内火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
12.“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北京市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与“绿色奥运”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建成四通八达的快速交通网络
B.综合治理环境,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C.进行信息化建设,奠定“数字北京”的基础
D.建设和改造水、电、气、热等生活设施
1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在做吸附性实验前,一定要烘干
B.金刚石、石墨和焦炭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
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D.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14.将适量乙醇(C2H5OH)完全溶解于汽油中可作为汽车燃料,简称乙醇汽油.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B.静置后乙醇汽油会出现分层现象
C.一个乙醇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
D.乙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二、填空题
15.联系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丝绸之路”运输的商品有丝绸、陶瓷、铁器等,其中陶瓷属于______(填字母序号)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复合材料
D.有机高分子材料
(2)活性炭能除去冰箱内的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
(3)碳酸氢钠(NaHCO3)可用作干粉灭火剂,灭火时,碳酸氢钠粉末受热生成碳酸钠和两种常见的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16.在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等气体中,选择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的空格里,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能灭火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
(4)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
(5)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6)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不会污染空气的理想燃料是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7)能溶于水,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的气体是__________,该气体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9)煤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它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17.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
(2)炒菜时油锅着火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
(3)书写档案资料应使用碳素墨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氢气球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写出氢气爆炸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8.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贺电,中国人民又一次攀登上了世界科技的新高峰。“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外观像冰一样,遇火即可燃烧。
(1)开采海域“可燃冰”,要用金刚石做成的钻头钻凿海底坚硬的岩层,这是利用了金刚石_____的物理性质。
(2)燃烧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可燃冰”为燃烧提供了_____。
(3)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煤、_____和天然气等。
(4)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5)可燃冰若开采不慎,会导致甲烷气体大量泄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_____。
19.科学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表演了魔术。先向烧杯中倒入无水乙醇,将布手帕放入其中,完全浸透,取出手帕,轻轻挤干,用镊子夹住,从下方点燃,片刻后,手帕烧成灰烬(如图1所示)。之后,再向另一只烧杯中倒入白酒,取另一块材质、大小完全相同的手帕重复上述操作,火焰熄灭后,手帕依然完好如初(如图2所示)。
已知:白酒由乙醇和水组成。
(1)白酒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布手帕“烧不坏”的原因有
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运用了________的研究方法。
三、推断题
20.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图中短线“—”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箭头“→”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A、B组成元素相同,A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种药品;E、F组成元素相同;D是一种黑色固体,常温下很稳定.试推断: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__,F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D元素形成的常见的两种单质的名称_____________。
21.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能发生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若A是CH4,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2)若B是一种碱,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A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
(3)若C、D是盐和水,该反应__________(填“是”、“不是”或“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四、实验题
22.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_____。
(2)实验B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证明燃烧所需要的条件是_____。
(3)实验C中红磷要过量,其目的是_____。
23.小明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从微观角度分析,电子秤示数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
(2)活动2:加入泡腾片(主要成分含柠檬酸、碳酸氢钠等),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蜡烛逐渐熄灭。请推测所产生的上述气体的性质是________。
(3)活动3: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
A.可观察到蜡烛熄灭
B.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
C.该方法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五、计算题
24.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
(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25.我国空气质量标准对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级别规定如下表所示(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硫的质量表示)。
某化学兴趣
小组为测定当地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将2
m3空气通入含碘(I2)量为2.54
mg的碘水中,经测定I2与二氧化硫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
I2
+
2H2O
==H2SO4+
2HI
。
通过计算说明此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级别。
参考答案
1.C
2.A
3.D
4.B
5.C
6.B
7.D
8.D
9.C
10.A
11.A
12.B
13.A
14.B
15.(1)B
(2)吸附
(3)
2NaHCO3Na2CO3+CO2↑+H2O
分解
16.
CO2
CH4
O2
O2
CO2
H2
2H2+O22H2O
CO2
H2O+CO2===H2CO3
CO2
CO2
+Ca(OH)
2===CaCO3↓+H2O
CO
CO+CuOCu+CO2
17.煮沸
用锅盖盖灭
墨水中含有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2H2+O2
2H2O
18.坚硬(或硬度大、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可燃物
石油
引起“温室效应”
19.混合物
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
对比
20.O2
CO
2H2O22H2O+O2↑
C+O2
CO2
金刚石、石墨
21.CH4+2O2CO2+2H2O
碳酸钠
不一定
22.烧杯中下面的一支蜡烛先熄灭,上面的一支蜡烛后熄灭
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温度达到着火点
将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全部反应完
23.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气体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
不支持燃烧且不能燃烧
AB
24.(1)四;(2);(3)温度没有达到羟基磷灰石的着火点;(4)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焰熄灭
25.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