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长江,分析理解歌曲。
能力目标:用圆润饱满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长江之歌》。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唱《长江之歌》。
教学难点:三段体的理解及在歌曲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观看图片、视频,分析歌曲,练习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欢迎同学们来音乐教室做客。
二、导入新课:
1、提问:请大家一起告诉老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
2、你了解长江吗?请------说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师: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在长江的哺
育下繁衍昌盛,今天我们首先领略一下母亲河—长江的风采。(播放
视频)
请---说说观看长江的感受:壮丽美好 源远流长
(沿岸风景如画 全长6300多公里, 流经8个省,2个直辖市,一个自治区,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3、介绍歌曲创作背景:为了让大家了解长江,198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一部描写长江和长江两岸人民生活的一部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当年被评选为全国电视专栏节目特别奖。《话说长江》主题曲《长江之歌》被广泛传唱。
三、讲授新课:
1、让我们再次聆听《话说长江》的主题曲《长江之歌》。
2、感情朗读歌词:请------同学感情朗读歌词。歌词的主题---
(源 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沱沱河)。
入海口: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3、分析歌曲:大家看教材12页歌篇,聆听歌曲后,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调 式:G大调
节 拍:四四拍子
速 度:中速
情 绪:亲切、热情地
曲 式:单三部曲式A+B+A
创作手法:重复(A段)。再现:A段的再现,情绪更加激动,感情更加真挚。(更加激情地演唱)
尾声作用:主题的扩展,表现了对长江无尽的赞美之情。(回味无穷)
A段由四个乐句构成,是对长江风采的描绘。(饱含深情演唱)
B段也是由四个乐句构成,摸进的手法(每个乐句的第一个音由低到高 一浪推一浪的气势),充满赞颂的情怀。全曲最高音“6”把歌曲推向了高潮。
4、学唱歌曲:(1)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试唱简谱好吗?找出歌曲的主题旋律。同学试唱主题旋律。
(2)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试唱歌词好吗?
注意:弱起小节、歌曲主题旋律部分的变化,咬字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强弱对比要鲜明,有感情的演唱。
5、巩固提升:
设计演唱形式:分小组(可分男女)一组唱A部分,二组唱B
部分,合唱A部分再现和尾声。教师检査、指导,给予评价鼓励。
6、情感升华:
几千年来,长江对两岸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们了解一下。(观看视频)
总结:通过观看视频,同学们对长江产生什么感情(热爱)?将来如
何去做?(保护长江,从我做起!发散思维)
四、教学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有感情演唱长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