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者
科目 音乐 课题 《阿里郎》
班级 七年级 课时 一课时 日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增进对朝鲜民歌的认识和喜爱,拓展音乐审美视野。
能力目标 通过聆听演唱等实践活动感知朝鲜民歌《阿里郎》的特点,领会歌曲所表达的内在情感。
知识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阿里郎》使学生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把握歌曲情绪表现歌曲内容,了解朝鲜民歌的风格特点。
重点
了解歌曲音乐特点。
难点 掌握附点节奏、长短节奏、把握体验作品情绪。
教具 多媒体课件 钢琴 课型 声乐 教法 讲授、 提问、 示范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分配 授课内容 师生活动与设计视图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安全教育
使学生集中精力准备上课
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阿里郎》原生态唱法;
问题1: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感受是什么?
引出所授新课 师:解释原生态的唱法并播放课件;
生:看课件回答问题;
生回答问题1:悲伤的
新授课
一
1:了解《阿里郎》的故事背景;
2:听歌曲思考问题;
A:这首音乐与刚刚播放的原生态演唱风格相比有何不同?音乐情绪发生怎样的变化?
B:速度怎样?
C:节奏怎样?
二
A:播放课件乐谱;
B:常规性的三拍子|×××|,
本首乐曲的三拍子|×·××|;
三
A:根据乐谱的节奏朗读歌词;
B:请同学们哼唱旋律(师弹琴);
C:提问“同学们觉不觉的歌曲中少了什么”?“那几个音出现的最多”?通过学生们的思考分析乐曲;
D:填歌词演唱,通过演唱再加入律动,上行渐强,下行渐弱;
E:课件音乐走向,
1:前两小节渐强,后两小节渐弱,起的时候要弱起,起的太强后面渐强就做不出来了;
2:渐强到平缓;
3:出现音乐最高潮部分情绪要凸显出来,表现依依不舍的感觉;
4:最后一句小渐强到渐慢结束。 师:提问
生:A更加优美抒情;
B中速不太快;
C三拍子
师:引导式学习,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分析乐曲;
师:思考三拍子的音乐特征是怎么样的?感受这首乐曲三拍子有何不同?
师:通过学生总结,解释长短拍子的形成;
师:通过读歌词加深理解长短节奏的特点;
师:这种长短节奏到底有何特点?
生:具有舞台性,舞蹈感觉更强烈;
师:因为这种节奏把附点加进去不平均了、变得不稳定了更具有舞蹈性,加强了三拍子的音乐感觉;
生:跟伴唱演唱歌曲;
师:用不同乐器伴奏
生:演唱
通过学唱歌曲使同学们能够用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把我歌曲情绪表现歌曲内容。
巩固创新
一
《阿里郎》在朝鲜中非常带有代表性,结合同学们现在的生活心态心德创编歌曲;
二
欣赏《阿里郎》舞蹈剧;
问题1:舞者想通过它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用肢体语音表现出来的;
三
第十届CCTV青年歌手大赛中阿里郎乐队凭借我们所学的这首《阿里郎》民谣改变的歌曲,获得了观众最喜欢的组合奖,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
思考问题:这首音乐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喜欢? 师:要求改变歌词尾音押韵;
生:作品展示;
通过自主创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表达感受音乐的能力。
师:这段舞蹈艺术再现了 朝鲜人民从苦难走向幸福生活的艰苦历程,表现了这个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他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那么不同时期人们对于《阿里郎》有着不同的思想情感,现如今人民仍然喜欢《阿里郎》,现在我们欣赏一曲别样的《阿里郎》;
生:融入了新的元素,
师:尽管现在年轻人给音乐加入了新的元素,但是我们依然发现音乐中不失有一些原生态的东西,例如他的演唱方式,还是有原生态的哭腔在里面,动作中带有白鹤的动作,同时它的曲调从未离开过《阿里郎》基调。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原生态及通俗版的《阿里郎》,同学们学会了演唱这首歌曲,感受到了朝鲜的时代变迁,尽管加入了很多现在的流行元素,但无论怎样变化,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我们学习音乐中要加强民族音乐的学习,这样才能是民族音乐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课后作业
欣赏各国民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