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5单元《军民大生产》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海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5单元《军民大生产》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2-25 10:3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
(辽海版音乐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快乐成长为音乐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用赏识激励期待的方式调动、评价每个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产生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让学生通过视听、演唱、表现等形式,体验劳动歌曲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陶冶其情操。
2、知识与技能:能使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军民大生产》;初步认识劳动号子的特点;
3、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等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较好的学习歌曲及完成学习任务,并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教学重点:
学唱、体验歌曲《军民大生产》,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体会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用有弹性的声音,准确的演唱切分节奏和密集的十六分音符。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分四队。秦,晋,陇,宁,青,五个队,做好队牌。
布置学生黑板:陕西队:写出下列装饰音的名称。(前倚音,后倚音,下滑音,儿化音)
山西队:西北音乐包括?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
甘肃队:民歌的概念?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并口头流传的歌曲。
宁夏队:民歌的分类?山歌、小调、号子
青海队:《赶牲灵》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类? 山歌——信天游
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
1、学生听音乐《黄河船夫号子》进教室。
2、音乐课口号:陶冶情操,共创欢乐。
3、师生问好。
4、复习上节课内容。答对一个问题奖励10分。
各队出一人笔答黑板上的题。
各队抢答老师的问题:《赶牲灵》是哪个地区的民歌?这首信天游的特点?
结构短小,上、下句呼应;节奏自由;曲调悠扬动听,高亢奔放。
同时发声练习:出示课件
齐唱歌曲《赶牲灵》。民歌风格与地形地貌,风俗民情息息相关。是否感受到信天游的特点?教师讲评各队的演唱。
创境激趣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西北音乐之旅,让我们一起走进甘肃省。出示课件,地图。
了解甘肃地理环境,风俗民情。名胜,特产,民族。
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西边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和占尔班通古特沙漠.北部有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
甘肃的名胜:嘉峪关、酒泉、敦煌:莫高窟、月牙泉、兰州:白塔山、五泉山、黄河第一桥——中山桥。
甘肃特产:90多种中草药。兰州市瓜果城。蜜瓜,白兰瓜,冬果梨,30多种西瓜等等。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现有54个少数民族,世居甘肃的少数民族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族等16个少数民族。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3个民族。
乐中引知
1.教师唱:《军民大生产》3、4、5段。 生聆听并思考:歌曲中描绘了一副什么场景?
生:劳动的场景。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来了解的中国民歌的一中重要体裁:劳动号子。进教室听到的是船夫号子。  
2.出示劳动号子的定义:简称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
3.探究学习。播放《军民大生产》。 生聆听自学并思考:歌曲中的时间、地点、人物……
生自由答:时间是抗战时期;地点是解放区;人物是军民……
出示作者及时代背景——《军民大生产》背景简介
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进攻和“扫荡”,国民党顽固派加紧了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毛主席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在陕甘宁边区内部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民大生产运动。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源于劳动。1942年到1943年,音乐家张寒晖由关中来到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的城壕乡采风,被当地军民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所深深感染,以华池县当地民歌《推炒面》为基调,创作出了《边区十唱》,后来在1964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采用了这首歌曲,改为现在的五段词,并且更名为《军民大生产》,被编入音乐教材。
张寒晖 (1902~1946),作曲家。他创作的《松花江上》、《国民大生产》、《去当兵》等著名歌曲,曾在解放区和全国广为流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5.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生答: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火热场面。
(二)唱会歌曲
1.齐唱一段。要求:学生动口、动手打拍子。注意:提醒学生变声期的保护,切记喊唱。
2.解决难点:方法:按节奏读歌词。
?
3.齐唱第5段歌词
衬词的作用:歌曲中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的气氛,其具有“一领众和”的劳动号子的特点,节奏坚定有力。表现了边区军民的乐观精神。
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速度?情绪?演唱呢? 欢快,热情地。
4.播放《东方红》中《军民大生产》的视频片段。欣赏用舞蹈表现歌曲。
师示范领唱,生和。第一段。场地有限,不用舞蹈。手做动作。
生分两队,一领一和。同学们在“嗬嘿”时进行应和着唱,同时双手动作配合。感受一下劳动号子。表现出军民大生产运动轰轰烈烈。
三、创造实践
你能创作一段歌词,表现咱们的校园生活吗?
各队创作歌词,写到黑板上。又快又好,加20分。
四、回味升华: 请胜队谈谈收获和体会。
课后作业:
1、背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2、创作两段歌词,并唱出来。
我们一起朗诵: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了音乐,让我们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吧!让我们再一次饱含热情地演唱一遍《军民大生产》,做着劳动的动作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表现劳动号子的特点,在教唱歌曲前通过网络搜索了相关的视频比,通过视频为学生创设了情景,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自动的参与到歌曲的学唱,表现歌曲,创作歌曲教学活动中来。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得到充分激发,不但能积极热情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对“劳动号子”这一音乐体裁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并且通过拓展演唱以劳动动作的创编等练习,更深一步的理解了劳动号子这一民歌特点。另外,让学生在虚拟的劳动中舞动起来,对日后进一步感受民族音乐、更多的参与劳动实践做好了奠基。
板书设计:
西北风情——2
劳动号子的定义:简称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
学生黑板布置——
板答题:
陕西队:写出下列装饰音的名称。 (前倚音,后倚音,下滑音,儿化音)
山西队:西北音乐包括? 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
甘肃队:民歌的概念? 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并口头流传的歌曲。
宁夏队:民歌的分类? 山歌、小调、号子
青海队:《赶牲灵》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类? 山歌——信天游
抢答题:《赶牲灵》是哪个地区的民歌?属于什么体裁?信天游的特点?
陕北民歌,
山歌体裁中的信天游。
特点:结构短小,上、下句呼应;节奏自由;曲调悠扬动听,高亢奔放,旋律起伏较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