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课题:《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课时:1课时
课型: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教材分析:《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蒙古族作曲家美丽其格于1952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结业时的作品,这首词曲优美、热情歌颂草原新生活的抒情歌曲很受群众欢迎。
这首歌共四段歌词,第段歌词都由四句组成,作者描绘出了一幅覃原美景—蓝天、白云、……作者用充满感彩的语言表达了蒙古族人民热爱家乡、热爱和平、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歌曲为单乐段结构,上下两句基本上保持着相同的节奏,乐句的中间部分略有变化。上句(第1-8小节)由两个乐节组成,下句也由两个乐节组成,但一气呵成。
在旋律上采用五声羽调式写成。对上下两句的结音均用了调式主音—羽音。情绪变化也是鲜明的,歌曲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在感情上给人以开阔、明朗的鲜明印象。
学情分析:大多数农村小学生的音乐课音乐课基础知识传授不足,到了初中很难衔接,利用这首歌曲乐谱简单的特点,尝试用视唱法教唱歌曲;利用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加强对歌曲理解的情感体验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民歌的体裁,学习五声调式及羽调式。
学会唱乐谱,提高运用乐谱学唱歌曲的能力。
2、教程与方法:教唱歌曲,培养学生基本用明亮、有弹性的声音或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唱歌的能力,从中感受草原歌曲的韵味与风格。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4、通过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的风格特色。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内蒙民歌《草原上生起不落的太阳》,体验民歌的艺术魅力。
2、内蒙民歌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能够细致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参与式体验法、参与式欣赏法、讲解讲解、分析、启发教学法
教具:钢琴 教材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
二、新课教学
1、教师导入: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做好总结,展示草原风情图片,开启我们今天的草原音乐之旅!学唱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2、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教师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由一学生朗读)
4、多媒体介绍歌曲及美丽其格
5、学习歌曲前的综合复习、学习训练
⑴民歌分类:山歌、小调、劳动号子,此曲是山歌类。
⑵调式:五声调式里的羽调式(结合发声练习音阶,配词,词谱略)
⑶节奏训练:结合歌曲的的节奏进行训练(谱子略)
6、歌曲学唱
⑴教师手语引导学生进行本曲视唱训练。
⑵教师弹琴,结合预备练习时的节奏训练,学生视唱全曲。
⑶小组为单位视唱全曲,教师巡视纠正。
⑷以“哼”“啊”演唱歌曲,找到共鸣位置,学会气息控制。
⑸填词:介绍曲式、艺术处理:单乐段结构,充分展现出草原的富饶、优美、辽阔以及草原牧民爱祖国、爱党、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⑹教师弹琴,学生声情并茂完成歌曲。
7、拓展练习
⑴同学们,除了我们学唱的这首蒙古族民歌,我们还应知道另处一首经典草原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⑵多媒体介绍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学们把你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用手中的画毛画下来。
三、评测练习:
1、《草原上生起不落的太阳》是作曲家( )作的一首( )族民歌,作品是( )调式里的( )调式。
2、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学们把你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用手中的画笔画下来。
四、课后作业:
掌握草原上内蒙民歌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体会民歌的表现形式,感受草原歌曲的艺术魅力,增强对民歌的热爱,并写出体会。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愉悦的心情中,完成了一次草原音乐之旅,欣赏、体验、实践,相信同学们会更加喜欢我们的民族,喜欢大草原、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
六、教学反思:
自我感觉设计了一堂基础知识融入音乐课堂,不需要花哨的课堂,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的课堂,从课堂导入,到环节的设计,到知识的传授,还比较满意。课程结束后,觉得存在几个问题:导入的时间有些长,教唱歌曲之前,基础知识的传授有些多,时间也有些长,导致真正处理歌曲的时间有些短,歌曲处理不够细致。由于时间不太够,学生小组活动、自主时间没有,学生对老师讲过的知识演练得太少。这是以后上课需要注意的地方。
附本节课歌曲相关介绍(根据课堂情况做以讲解):
1、《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蒙古族作曲家美丽其格于1953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结业时的作品,是他的成名作。这首词曲优美、热情歌颂草原新生活的抒情歌曲很受群众欢迎。此歌由胡松华首唱。这首歌刚一唱出即如一股清泉流入人们的心田,它的抒情性和对草原的描绘使无数人产生了无限向往之情。
2、内蒙古自治区于1977年、2001年先后两次以《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为名,举办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祝建党80周年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50多年来经久不衰,成为歌颂内蒙古、宣传内蒙古最具代表性的歌曲。该作品也被评选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
3、歌曲为两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旋律以级进为主,伴以四度跳进,形成波浪式进行,句尾逐渐高涨,最后落在高音6上,加上延长,显得特别舒展,开朗,把富饶辽阔的大草原展现在人们面前。第二乐句基本保持了第一乐句的主体材料而形成两个乐句相互对称的乐段,第二乐句旋律起伏较大,出现了全曲的高音6和最低音3遥相呼应,使歌曲的情绪显得格外开朗,充满激情,然后以平稳的旋律进行和肯定的语气结束全曲。而结束音正是全曲的主音6,它与第一乐句的结尾6音形成八度呼应,一问一答,一唱一和,把两个乐句紧密地连接起来。歌曲采用民族五声羽调式,又鲜明的内蒙古民歌音调,遇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4、歌曲由两个大的乐句组成,且两个乐句都具有鲜明的内蒙民歌音调,舒展、开朗、悠长。演唱时可从结合平稳、均匀的气息,松弛自然的声音出发,充分展现出草原的富饶、优美、辽阔以及草原牧民爱祖国、爱党、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5、此曲吸收了内蒙古民歌的音调进行了再创作,是一首典型的内蒙民歌风格的艺术歌曲。歌词精炼、寓意深刻,以充满诗情、宽广舒展又富于激情的旋律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风貌,抒发了人民热爱家乡、赞美生活、歌颂党和领袖的心声。
6、这首歌共四段歌词,每段歌词都由四句组成,作者描绘出了一幅草原美景-蓝天、白云、……作者用充满感彩的语言表达了蒙古族人民热爱家乡、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7、《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一首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蒙古族歌曲,由火华作词、阿拉腾奥勒作曲。1978年由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演唱,受到歌唱界的极大关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于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世界优秀歌曲”编选入教材,并收录于《亚太歌曲集》中。《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用诗的语言勾勒了一幅草原美景——绿草如海、鲜花烂漫、碧水清波 、晚霞夕照、彩蝶纷飞、百鸟歌唱、毡包有如白莲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犹如珍珠撒??这就是蒙古族人民自由、安宁、美满、舒畅的生活,更是牧民双手托起的幸福大厦。
8、歌曲用单二部曲式结构而成。第一乐段的节奏均匀、稳健;第二乐段从弱拍起唱,使原本平稳的节奏带有了起伏的律动感。歌曲的旋律采用了牧歌的素材,并用五声宫调式构成旋律,给人以辽阔、悠扬、婉转、抒情的印象。这种将情感波澜与意境相融合的创作手法,非常深 刻地表现了蒙古族牧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及对幸福生活无比赞美的欢乐心情。
9、美丽其格(1928年-2014年1月16日),男,中国音乐家、诗人,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人,蒙古族。其代表作《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获1954年全国群众歌曲评选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