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R)
第4课时 十几减5、4、3、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一步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能正确进行十几减5、4、3、2的口算。
2.让学生通过小组或全班同学的合作学习和交流,体验十几减5、4、3、2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题。
【教学重点】
理解十几减5、4、3、2的算理,能正确进行十几减5、4、3、2的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5、4、3、2的算理。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十几减9、8、7、6及20以内进位加的相关口算题卡。
9+3 12-9 15-9 8+6 14-8 17-8
7+6 13-7 16-7 14-6 18-9 12-8
7+9 8+5 13-8
(1)开火车算。(学生口算报得数,其余学生评价)
(2)选几题说说自己的想法。
2.揭示课题:前面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8、7、6,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退位减法中的十几减5、4、3、2。(板书课题:十几减5、4、3、2)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例4,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再观察算式的特点,在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交流。
指名说算理,展示台展示:12-5=7。
方法1:12-2=10,10-3=7。
方法2:10-5=5,5+2=7。
方法3:5+7=12,12-5=7。
其余的都可以采用类似这样的方法计算,说出每个的得数。再说可以看出例4左右两边的算式分别是这样的,左边的是12减5、4、3,右边的是11减5、4、3,算式的得数分别是由小到大。
老师小结:大家计算的方法真多。观察得很仔细,真棒。你还能写出十几减5、4、3、2的算式,并进行计算吗?
2.写算式后再计算。
先学生自己写十几减5、4、3、2的算式,再计算。老师巡查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交流算式,算得数。展示台展示:
11-2=9 11-3=8 11-4=7 11-5=6
12-3=9 12-4=8 12-5=7 13-4=9
13-5=8 14-5=9 14-4=10 15-5=10
小结:同学们说写了很多,在计算时我们一般采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进行计算。而“想加算减法”计算更简便。现在你会这么多的方法计算了。我们来计算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做一做,完成后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和同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学生说出发现的规律。
2.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题中的图,然后指名学生说出图的含义,并列出算式。
3.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2题。
小组合作,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4.完成教材第17页的思考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怎样的收获?
【板书设计】
十几减5、4、3、2
灰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6个,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
5+6=11(个)
一共采了11个蘑菇,灰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多少个?
11-5=6(个)
一共采了11个蘑菇,花磨菇有6个,灰蘑菇有多少个?
11-6=5(个)
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小,差越大。
【教后思考】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十几减5、4、3、2,这部分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最后一部分,是在学生经历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7、6的大量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时学生的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难点。这部分内容不再出现图示,而是让学生自己想该怎样算,使学生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由“眼观”过渡到“心想”,逐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十几减5、4、3、2包括很多算式,但教材并没有全部列出来,只是通过例题的6个算式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中逐渐出现其它算式。与前面的十几减9、8、7、6相比,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得相对轻松,绝大多数学生能将“想加算减”,“破十法”等方法自主迁移到本课的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