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 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 北京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26 12:2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丰富的实例,使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掌握正比例的量的特征。
教学重点:
重视概念的形成与理解,让学生经历“观察数量—发现关联,探索规律—对应观察,计算比值—明确规律,揭示概念—字母表示”这一过程。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认识相关联的量。
谈话导入:
师:水是生命之源,一商店某种矿泉水的标价如下:
数量/瓶 1 2 3 4 5 . . . . .
总价/元 2 4 6 . . . . . . .
师:完成表格并思考,由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 . . .
师:总结: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2、观察表格,根据所给内容完成表格。
小明带30元钱去买面包。
单价/元 1 2 3 5
数量/个 30 60 . .
师: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生:答 . . . . .
师:(总结) 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像这样的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板书)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分析量,理解概念。
1、 感知相关联的量:
出行工具:时间和路程的变化关系
时间/h 1 2 3 4 . . .
路程/km 80 160 . . .
探究变化规律:
师:路程和时间这两种相关联的量在变化过程中,隐含了哪种量?
生:. . . . .
师:这辆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比与比值,写出几组:
(1):写出比,并计算比值。
(2):观察比值特点,以及比值代表的含义。
(3):用数量关系式表示这个数量关系。
师:揭示正比例的含义。
三:总结概念,理解意义。
认识“正比例”的意义。
根据信息思考并回答
数量/升 1 2 . . .
总价/元 6 12 . . .
(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
(2)写出几组总价与数量的比,求出比值,这个比值表示什么?
(3)用数量关系式表示总价与数量的关系。
(4)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概括意义:
(1)对比上述两张表格,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明确“正比例”的定义
(3)思考“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必备的条件?
(4)“正比例”的字母表达式
Y与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变化的量,k表示比值,正比例的关系是:y/x=k(一定)
四、应用概念,深化意义。
继续观察水与食物的表格,思考:这两张表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明确: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规律不同,这两种量的关系也不同。
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