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计算(-2)+(-3)的结果等于(????)
A.-5 B.-1 C.1 D.5
2.设a是一个负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 )
A.原点的左边
B.原点的右边
C.原点的左边和原点的右边
D.无法确定
3.如果向东走3米记作+3米,那么向西走2米记作( )
A.米 B.-米 C.2米 D.-2米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射线和射线是同一条射线 B.延长射线到
C.延长线段到使 D.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5.如果线段,,那么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点在线段上 B.点在直线上
C.点在直线外 D.点可能在直线上,也可能在直线外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B.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C.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一定相等
D.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正数
7.下列调查方式,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日光灯管厂要检测一批灯管的使用寿命,采用全面调查方式
B.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C.了解某县城区居民日平均用水量,采用全面调查方式
D.调查某一品牌5万袋包装鲜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8.从一块麦田中抽取100株麦穗,测量这些麦穗的质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块麦田中的每一株麦穗是个体
B.这块麦田中所有的麦穗是总体
C.抽出的100株麦穗的质量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以上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二、填空题
9.如图,线段向 ______ 延长得直线.
10.已知A,B,C都是直线l上的点,且AB=5 cm,BC=3 cm,那么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
11.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是_____.
12.150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
13.为了估计水塘中的鱼数,老张从鱼塘中捕获200条鱼,在每条鱼身上做好记号后把这些鱼放归鱼塘.过一段时间,他再从鱼塘中随机打捞200条鱼,发现其中25条鱼有记号.则鱼塘中总鱼数大约为_____条.
14.从1开始,将连续的奇数相加,得到的情况如下:;;;;….按此规律,请你猜想从1开始,将15个连续奇数相加的和是______.
三、解答题
15.计算
(1)(-2)+(+3)+(+4)+(-3)+(+5)+(-4)
(2)(-5)-(-3)
(3)2×(-5)+3
(4)(-3.5)÷÷(-)
16.如图,C为线段AB的中点,N为线段CB的中点,CN=1cm.求线段CB、线段AC、线段AB的长.
17.读下面的语句,并按照这些语句画出图形.
(1)点在直线上,但不在直线上.
(2)点既不在直线上,也不在直线上.
18.体育课上,老师对七(1)班男生进行了引体向上的测试,以做7个为标准,超过的个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个数用负数表示,其中8名男生的成绩如下(单位:个):2,-1,0,3,2,-3,1,0.
(1)这8名男生的达标率是多少?
(2)他们共做了多少个引体向上?
19.已知,在数轴上,点A到原点的距离为3,点B到原点的距离为5.
(1)求点A表示的数;
(2)求点B表示的数;
(3)利用数轴求A、B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画数轴说明.
20.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县某校欲购进一批学生喜欢的图书,学校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学生须从“文史类、社科类、小说类、生活类”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类,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统计图(未完成),
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填空或选择:此次共调查了______名学生;图2中“小说类”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______度;学校采用的调查方式是______.A.普查 B.抽样调查
(2)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1.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新闻,标题为“保健食品合格率为75%”,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产地
国内
进口
被检数
55
5
不合格数
14
1
(1)这则新闻能否说明市面上所有保健食品中恰好有25%的为不合格产品?
(2)你认为这则消息来源于普查,还是抽样调查?为什么?
(3)如果已知在这次检查中各项指标均合格的商品有45种,你能算出共有多少种保健食品接受检查了吗?
(4)此次检查的结果如下表,有人由此认为“进口商品的不合格率较低,更让人放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A
【分析】
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先确定出结果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加.
【详解】
(-2)+(-3)=-(2+3)=-5.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相加得0;任何数与0相加仍得原数.
2.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数轴的相关概念解题.
解:因为a是一个负数,则﹣a是一个正数,二者互为相反数,﹣a在原点的右边.
故选B.
考点:数轴.
3.D
【分析】
根据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进行理解即可求解.
【详解】
解:∵向东走米记作米
∴向西走米记作米.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确理解相反意义的量是解题的关键.
4.C
【分析】
根据射线、线段的性质特点以及距离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得解.
【详解】
解:A.射线和射线端点不同、延伸方向不同,不是同一条射线,故本选项错误;
B.射线本身具有延伸性,不能再延长,故本选项错误;
C.线段可以延长,且可以在延长线部分找到符合要求的点,故本选项正确;
D.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射线、线段、两点间的距离等知识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需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5.D
【分析】
分两种情况讨论:当M点在直线外时,M,A,B构成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出现MA+MB=17;当M点在线段AB延长线上,也可能出现MA+MB=17;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
(1)当M点在直线外时,M,A,B构成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出现MA+MB=17;
(2)当M点在线段AB延长线上,也可能出现MA+MB=17.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求两点间的距离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画图能力和理解能力.
6.B
【分析】
根据绝对值的定义逐项分析即可.
【详解】
A.0的绝对值是0,所以A不正确;
B.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正确;
C.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有可能相等还有可能互为相反数,故C不正确;
D.0的绝对值是其本身,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意义,表示一个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本身,零的绝对值还是零,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7.D
【分析】
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据此作答.
【详解】
A、日光灯管厂要检测一批灯管的使用寿命,应用抽样调查,故A错误;
B、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采用普查方式,故B错误;
C、了解某县城区居民日平均用水量,采用抽样调查方式,故C错误;
D、调查某一品牌5万袋包装鲜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采用抽样调查方式,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8.C
【分析】
根据个体、总体、样本的定义解答即可.
【详解】
解:这块麦田中的每一株麦穗的质量是个体,故A不符合题意;
这块麦田中所有的麦穗的质量是总体,故B不符合题意;
抽出的100株麦穗的质量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的定义,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的区别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两方
【分析】
根据线段、直线的概念几何图形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解:∵线段有两个端点向两方没有延伸性,直线没有端点具有向两方延伸性
∴线段向两方延长得直线.
故答案是:两方
【点睛】
本题考查了线段、直线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10.8 cm或2 cm
【分析】
分析:分点B在线段AC上和点C在线段AB上两种情况,计算即可.
【详解】
当点B在线段AC上时,AC=AB+BC=8cm,
当点C在线段AB上时,AC=AB﹣BC=2cm.
故答案为8cm或2cm.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灵活运用分情况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11.实数.
【分析】
数轴上的点既能表示有理数,也能表示无理数,所以所有实数都能再数轴上找到.
【详解】
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是实数.
【点睛】
本题考查实数与数轴的关系,熟记概念是关键.
12.1.5×108
【分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非负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详解】
解:将15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5×108.
故答案为:1.5×108.
【点睛】
本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13.1600
【分析】
首先求出有记号的25条鱼在200条鱼中所占的比例,然后根据用样本中有记号的鱼所占的比例等于鱼塘中有记号的鱼所占的比例,即可求得鱼的总条数.
【详解】
∵池塘中有记号的鱼所占的百分比为:×100%=12.5%,
∴池塘中共有鱼200÷12.5%=1600,
故答案为1600.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关键是求出带标记的鱼占的百分比,运用了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14.225
【分析】
观察得到规律:从1开始,n个连续奇数的和等于,然后根据规律求解即可.
【详解】
观察得到规律:从1开始,n个连续奇数的和等于,
∴从1开始,将15个连续奇数相加的和=152=225.
故答案为225.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规律型---数字类规律与探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15.(1)3;(2)-2;(3)-7;(4)3
【分析】
(1)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法则计算;
(2)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法则计算;
(3)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计算;
(4)利用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计算.
【详解】
(1)原式;
(2)原式;
(3)原式;
(4)原式=.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严格按照运算法则逐步计算并注意过程中符号变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6.CB=2cm,AC=2cm,AB=4cm.
【分析】
由N为线段CB的中点,CN=1cm,可求出CB,由C为线段AB的中点,可求出AC,即可得到AB的长.
【详解】
解:∵N为线段CB的中点,CN=1cm,
∴CB=2CN=2cm.
∵C为线段AB的中点,
∴AC=CB=2cm.
∴AB=2AC=4cm.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求两点之间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运用中点求线段的长度.
17.(1)见详解;(2)见详解
【分析】
(1)根据点在不在直线上的作图进行解答即可;
(2)根据点在不在直线上的作图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解:(1)点在直线上,但不在直线上,如图:
.
(2)点既不在直线上,也不在直线上,如图: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基本作图,能正确理解点在不在直线上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8.(1);(2)60个
【分析】
(1)?根据题意,0和正数表示达到标准,有6个人达标,进一步求出达标率即可;(2)利用标准数分别加上8名男生的成绩进行运算即可.
【详解】
(1) 依题意,得8名男生中有6人达标,所以达标率为.
?(2) 8人共做引体向上的个数为(7+2)+(7-1)+7+(7+3)+(7+2)+(7-3)+(7+1)+7=60(个).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负数在现实生活的应用,熟练掌握正负数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
19.(1) 3或-3(2) 5或-5
【解析】
试题分析:(1)(2)根据数轴的特点解答;
(3)画出数轴,然后解答即可.
试题解析:解:(1)A表示,
B表示,
A、B两点间的距离为8或2,如下数轴:
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的知识,是基础题,在解题时通过画数轴来解题这样非常直观可以知道数与数轴的关系,进一步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熟练掌握数轴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0.(1),,B;(2)见详解
【分析】
(1)根据文史类的人数除以所占百分比求得所调查学生的总数,进而求得小说类的百分比,乘以即可求出所占圆心角度数,根据已知条件可判断调查方式为抽样调查;
(2)求出生活类与小说类的人数,即可补全条形统计图.
【详解】
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喜欢文史类的有名学生,所占百分比为
∴共调查学生名
∵喜欢生活类的所占百分比为
∴喜欢生活类的有名
∵喜欢社科类的有名
∴喜欢小说类的有名
∴喜欢小说类的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
∵学校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采取的调查方式为:抽样调查.
故答案是:,,B
(2)∵由(1)可知喜欢生活类的有名学生,喜欢小说类的有名学生
∴可补全条形图,如图: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以及调查方式,弄清题中的数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1.(1)不能说明;(2)抽样调查;因为总体数目太大,且实验具有破坏性,不适合普查;(3)=60种;(4)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进口商品被检数太少,即样本容量太小,不能反映总体水平
【分析】
(1)调查是抽样调查,因而结果不是很准确;
(2)根据总体数目太大,且实验具有破坏性,不适合普查;
(3)所选的样本容量较小,不具有代表性.
【详解】
解:(1)不能说明.可从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和样本容量是否足够大两方面来分析.
(2)抽样调查.因为总体数目太大,且实验具有破坏性,不适合普查.
(3)由已知,=60种.
(4)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进口商品被检数太少,即样本容量太小,不能反映总体水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抽样调查与普查的选择,以及在作抽样调查时,一定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