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1透镜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1透镜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25 15:4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填空题:(每小格3分,共27分)
1.
如左下图所示,是一些透镜的截面图,在这些透镜中,可以分为两
类:一类是凸透镜,它们包括
,其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
;另一类是凹透镜,它们包括

其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
.
2.
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
向该透镜,须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一个
的光斑,
如右上图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焦距f=
cm.
3.
要想利用凸透镜使点亮的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
灯泡放在凸透镜的???????
?上.
4.
有少数游客在山上游玩时将空纯净水瓶扔在山上,这样做既污染了
环境,同时还可能引起山林火灾.这是因为,当下雨时纯净水瓶装
入水后,就相当于一个  
透镜,它对光线会产生  

用.晴天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可能会引起枯叶着火.因此我们在山
中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
二、选择题(每小题4.5分,共36分)
5.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
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1点,则该元件一定是(
??)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6.
下列器材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凹面镜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B.任何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偏向主光轴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D.通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可能是发散形状的
8.
如图所示,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
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
B.
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
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
C.
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凹透镜作用
D.
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
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
9.
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有(  
)
A.a    B.b、d    C.c    D.a、b、c、d
?10.发散光束经过凸透镜折射后(??

(A)一定变成会聚光束;??
(B)一定变成平行光束;
(C)一定变成发散光束;??
(D)以上情形都有可能。
11.在一个不透明的木板上,钻一个小孔。用眼睛通过小孔可以观察到
一定的范围,如图所示。在小孔中嵌入一定形状的玻璃制品,可以
扩大观察范围。则四个截面中能够获得最大观察范围的是(
)
12.如图所示,将平面镜放在垂直于凸透镜主光轴的位置,凸透镜
和平面镜相距为d,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射向透镜,
经平面镜反射后会聚于两镜的中点
A,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A.0.5d
B.d??
C.1.5d?
D.2d
三、综合能力题(除备注外,每小格3分,共37分)
13.
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
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
晶制作而成):
(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
小组同学应选择图甲中的   
和  
两个凸透镜做实验.
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
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E、F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   

(2)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
与 ??  
的关系”。
14.
往试管里注入清水,
用橡皮塞堵住管口,
留一稍大的空气泡。让阳光
垂直照射试管,发现阳光透过空气泡在白纸上形成一橄榄状的暗影,
如图所示,原因是?????????????????
,用掌握的物理知
识分析,阳光透过试管的其它部分,
呈现在白纸上的是

15.
在下面光路图的方框中,
分别画入合适的透镜。(4分)
16.
给你一个透镜,不知道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由于用手触摸光学器
件的光学面会对其产生一定的损伤,
故实验操作时不可触摸透镜(包
括用纸、布等).请你简要写出除此以外的两种判断方法.(6分)
17.
给你一个凸透镜,
写出两种最简便的估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6分)
同步测试5.1《透镜》答案
1.AD
中间厚边缘薄
BCE
中间薄边缘厚
2.最小最亮
10.0
3.焦点
4.凸
会聚
5-8.DCDD
9-12.CDDC
13.(1)A
C

(2)凸透镜的材料
14.空气泡下的水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
15.如图所示:
16.方法一:让阳光垂直射到镜面,如果阳光被会聚,则为凸透镜。如果阳光被发散,则为凹透镜。
方法二:用透镜来看书。调节透镜到书本的距离,如果字体被放大,则为凸透镜。如果字体被缩小,则为凹透镜。(其他方法合理即得分)
17.方法一:利用太阳光:让阳光垂直射到镜面,调节到阳光会聚的光点至最小,测出会聚光点到镜面的距离即为焦距。方法二:当作放大镜来看书。调节到字体的放大虚像至恰好变成模糊为止,测出透镜到字体的距离即为焦距。方法三: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依次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一条直线上,移动蜡烛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的、等大的实像,再量出光屏到光心的距离除以2,就得到凸透镜的焦距.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光线通过该元件发生了折射故应为透镜,而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使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没有光学元件光线会聚于点有光学元件时聚于主光轴的S1说明光线经过透镜后散射了一些,则应该是凹透镜。
7.A.必须是平行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才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即焦点;
B.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其方向不变;
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若入射光线是发散的,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光线也有可能仍然是发散的;
9.当光经透镜折射后更靠近主光轴,则此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当光经透镜折射后更偏离主光轴,则此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由图可知,abd光线通过透镜折射之后远离主光轴,则这些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应是凹透镜;c光线通过透镜折射之后更靠近主光轴,则此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应是凸透镜。
10.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会聚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一定变得比折射前发散,会出现三种情况:
(1)还是会聚光束,但是会聚程度明显减弱;
(2)变成平行光这是折射前射向凹透镜焦点的光线,是一种特殊情况;
(3)变成发散光束,这种情况下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能力很强.
11.如图甲,没有任何光学元件,直接通过小孔,看到的范围
如图乙,小孔内放入玻璃砖,要光线从小孔左侧进入右侧眼晴,经过两次折射,如图光线能进入人的眼晴,人眼看到的范围稍微增大;
如丙图,小孔内放入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会聚光线提前会聚,要是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观察到的范围变窄
如丁图,小孔内放入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透镜使光线错后会聚,要使光线进入人的眼晴,观察到的范围变宽;
乙图和丁图观察范围都变宽,由于玻璃砖两次折射后的光线与原始光线是平行的,要使光线进入人的眼晴,观察到的范围只是稍微增大.凹透镜的发散作用越强,观察到的范围越大。
本题将凸透镜与平面镜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
上,但
光线还未到达焦点时,就被一平面镜反射了,由图可知,如果没有平面镜的话,光线应会聚在平面镜后点A的像点上,由平面镜成像规律,A的像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点A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焦距f=d+d/2=3d/2本题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