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每小格2.5分,共52.5分)
1.
通过装满水的水瓶可以看到放大了的文字,
此时水瓶相当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形成的文字是正立、
放大的
像.
2.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
、
、
像的性质制成的。
摄影师用一台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完半身照后,接着又给
她拍全身照,摄影师应
(填“靠近”或“远离”)小芳,
同时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之间的距离。
3.(1)在中考体检时,医生让李华同学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
视力,视力表在李华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的一个
正
立
、
的
像.
(2)测试时,李华看不清医生所指位置的图象,他就将头悄悄向前伸,
此时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的大小
(增大/减小/不变).
(3)李华的爷爷眼睛不好,
经常要用放大镜辅助看报纸,
如爷爷想透过
放大镜看到的字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
(靠近/远离)报纸.
4.
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利用手机拍照,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右图中的自拍杆是最近风靡的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
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物距,
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
取景
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5.
图甲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
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
镜,它的工作原理与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相似.
如图
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
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
(靠近/远离)摄像头.
6.
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
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
像;第二次小林通
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
像
(以上两格填“实”或“虚”)。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
是逐渐
(靠近/远离)书
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
相同的光学仪器有
。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7.
手机扫描二维码时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
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的实像
C.
摄像头发光照亮了二维码???
D.
平行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
8.
幻灯机的镜头焦距为f,要在屏幕上成放大的清晰的像,
幻灯片与镜头间的距离应该(??
)
大于2f??
B.
等于2f??
C.
大于f,小于2f??
D.
小于f
9.
下列物品中,没有用到凸透镜的是( )
A.
照相机?
B.
放大镜?
C.
远视眼镜??
D.
近视眼镜
10.如图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投影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屏幕上成一个放大的虚像
B.
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
C.
平面镜的作用是聚光
D.
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小,应使镜头靠近
投影片的同时投影仪适当远离屏幕
11.集体照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
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
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
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12.我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到长沙世界之窗春游,小明同学用照相机为另
一同学拍全身照时,不小心让一小块泥土溅在了照相机镜头的上半
部分,则他所拍出的照片(?
?)
A.
不能看到人的头部
B.
不能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
C.
不能看到人的脚
D.
可以看到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一些
13.如图,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
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
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 )
A.幻灯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照相机
14.小明用同一个相机给同一个古塔拍了四张照片,
拍摄下列哪张照片时镜头伸出最长(
)
15.
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
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
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三、综合能力题(第16题3.5分,第17题8分,共11.5分)
16.
左下图是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
机的医疗器械,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检查时,
要使观察更加仔
细,
就要减小观察范围,
此时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 ???
患处.
(选填“接近”或“远离”)
17.
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柱,其横截面如右上图,应该沿A、B、
C、D哪个方向观察才能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读数?
为什么?
?
同步测试5.2/5《生活中的透镜》答案
1.放大镜
虚
2.倒立
缩小
实
远离
减小
3.(1)等大
虚
(2)不变
(3)远离
4.凸
增大
增大
5.凸
照相机
远离
6.虚
实
远离
投影仪
7-10.DCDB
11-15.ADDDA
16.接近
17.如图,眼睛从A位置观察水银柱,A和水银柱之间,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水银柱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A;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析:
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摄像头不是光源,不能发光照亮二维码;扫描仪获取二维码信息,是二维码反射的平行光经过摄像头折射而成像;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平行光通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D对。
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幻灯片相等于物体,屏幕相当于光屏。要在屏幕上成放大的清晰的像,物距应处于1倍、2倍焦距之间。所以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应该大于f,小于2f
10.A、投影仪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B、屏幕做的粗糙有利于光在其表面发生漫反射,能够让各个方向的人看到屏幕上的像;
C、投影仪中的平面镜可以将透镜会聚的光反射到屏幕上,起到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作用;
D、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镜头到投影片的距离相当于物距,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相当于像距;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小,应减小像距,增大物距,所以应使镜头远离投影片,投影仪靠近屏幕。
11.照相机的镜头已经确定,不能调节焦距的大小,照相机的调焦是指调节镜头和胶片的距离,也就是调节像距大小;根据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的结论判断像的大小变化情况;
集体照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说明人像太大了,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要减小像的大小,同时增大物距,减小像距。也就是增大人和照相机的距离,同时减小镜头和胶片的距离。也可以说是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A对
凸透镜成的实像是由通过透镜的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如果挡住一部分镜头,透过的光线少了,但仍能成完全的像;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故照相机成的像,是来自被照景物的光经镜头折射后,会聚于形成的实像,如果一滴泥水溅在了照相机镜头的上半部分,相当于挡住了一部分光,没挡住的部分还可以成像,只是亮度略暗一些,故还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一些,故D对。
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项,幻灯机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项,投影仪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项,放大镜所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项,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对。
14.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即成的像越大,此时的物距越小。由图可知,D图最大,则拍摄D图照片时,镜头伸出最长。
15.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形状相当于凸透镜;当小刚把玻璃杯竖着贴近书看鹦鹉图片时,图片离玻璃杯很近,满足物距小于焦距,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注意:圆柱形容器会使物体的左右距离变大,而上下距离不变;
玻璃杯竖着贴近鹦鹉图片时,起到放大镜的作用,鹦鹉图片通过玻璃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且横向变长,而纵向不变,故只有A显示的像是符合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