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培优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培优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24 17:24:3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测试卷(培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5题,共30分)
1.下列关于各种营养素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脂肪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B.无机盐在人体内能合成,所以不需要通过食物来补充
C.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D.食物纤维在人体内能被消化吸收,并可促进胃肠蠕动
2.如图是人体的消化系统漫画概念图。下列对图中描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蛋食主义者”意为胃能消化蛋白质
B.“我什么都能吃”意为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都能在小肠被消化和吸收
C.“口腔和我合作无间”意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能在口腔中配合脂肪的消化
D.“肝胆相照好兄弟”体现了肝脏和胆囊之间相互配合的关系
第2题图
第4题图
3.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有利于关节的灵活运动
B.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肠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
C.肺泡外有丰富的弹性纤维,有利于呼吸时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D.肾小管外有毛细血管网,有利于将原尿中的有用物质重吸收回血液
4.图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A、B表示人体身上的两个器官,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A是肾脏,则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尿素含量增加
B.若A是小肠,则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营养物质较丰富
C.器官B是肺,血管③中流静脉血,血管④中流动脉血
D.器官B是肺,血管③连接右心房,血管④连接左心室
5.下表中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器官与组织,其结构特点与其功能正确的是
(??
)
选项
器官与组织
结构特点
功能
A
心脏
右心室壁的肌肉最厚
使血液获得的动力越大,向前流动越远
B
毛细血管
管壁有单层细胞构成
有利于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
C
主动脉
血管内有动脉瓣
可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D
血液
含有白细胞的数量最多
有利于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运输大量氧气
A.A???????B.B????????C.C????????D.D
6.表中为测定某种哺乳动物的血液在通过不同的组织器官后,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情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检测的组织




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率(%)
96
60
50
25
A.组织甲有可能是右心房
B.组织丁不可能是左心房
C.若丙是出球小动脉,则丁是肾小球
D.若乙是肺动脉,则丙可能是肺静脉
7.下图是血管内血压和血液流速以及各类血管总面积的曲线图,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有利于物质交换
B.毛细血管血压最低有利于气体扩散
C.连接左心室血管的血压大于连接右心房血管的血压
D.毛细血管的面积最大有利于物质交换
第7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8.英国医生赛达尼·任格在对离体蛙心进行灌注实验时发现: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收缩不能维持;用少量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该实验说明钙盐和钾盐
(??
)
A.是心肌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B.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足够的能量
C.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D.对维持心肌细胞的形态有着重要作用
9.如图可用于描述生物体内的物质变化,a、b表示物质,M表示相应的结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a为脂肪,b为脂肪酸和甘油,则M为胃
B.若a为动脉血,b为静脉血,则M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C.若a、b均为动脉血,则M可能是肾小球
D.若a为蛋白质,b为氨基酸,则M是口腔
10.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A、B、C、D表示心脏的4个腔,E、F、G、H表示血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B.在E,A,B,F内流动的血液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C.体循环可表示为B→F→组织处毛细血管网→H→C
D.肺循环可表示为C→D→G→肺部毛细血管网→E→A
11.如图所示为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某种物质Y依次经过Ⅰ、Ⅱ、Ⅲ三种结构时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此曲线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若Y表示摄入的脂肪,则Ⅱ是小肠?????????
B.若Y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气体,则Ⅲ为肺动脉
C.若Ⅱ所示结构为肾小管,则Y一定是尿素??
D.若Ⅱ所示结构为肾小球,则Y可能是大分子蛋白质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下列曲线表示人体的某项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若甲中x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则部位①是肾小管
B.若乙中y表示血液中氧气含量,则部位②是肺部毛细血管
C.若丙中z表示肺容积,则ab段曲线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均收缩
D.若丁表示在消化道内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程度,则物质w在部位③中消化成麦芽糖
13.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像来建模。下列对如图图像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若图表示正常人餐后一段时间内血糖含量的变化,则bc段下降的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
B.若图表示肺容积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则bc段膈肌由收缩变为舒张
C.若图表示胃蛋白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则b点的pH=7
D.若图表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则b点的温度为25℃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被燃烧的食物所含的能量等于试管内水吸收的能量
B.乙图中,向左轻推载玻片b,可形成薄而均匀的血膜,并且不会破坏细胞
C.丙图中,湿纱布包裹鱼头和鱼身有利于保持鱼的呼吸
D.丁图中,用皮筋扎紧a处,用手指沿ab方向将血液推向b处,血管ab段会鼓起
15.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A型血的血清中,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又知在紧急情况下,丁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丙、丁的红细胞中含有A凝集原??????????B.乙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
C.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会发生凝集????????D.甲的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7题,共30分)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6.为帮助人们设计健康的饮食方案,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如下图所示的五类,并提倡合理膳食,建议居民一日三餐对各类食物的摄取比例如图示,据图回答:
(1)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中,V所占比例最大.这是因为糖类是主要的________物质.
(2)1913年,俄罗斯“圣虎克号”的船员们在航行途中患了一种疾病,他们牙龈肿胀、容易出血,图中________(填标号)类食物能够有效地防治这种疾病.
(3)V类食物的主要成分在消化道的________中开始消化.
(4)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请你从图中选出最合适的食物III、IV和________(填标号).
17.如图是人体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①-⑥表示生理过程或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①通过肺内的气体交换后,最先进入心脏四腔中的________。
(2)图中③表示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3)图中④和⑤表示的是物质交换的过程,该过程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________(填序号)和皮肤排出体外。
(4)肾炎病人经治疗已恢复健康,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物质,这是因为???
已恢复正常。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8.图甲表示淀粉在消化道内逐步分解的示意图,图乙曲线(X、Y、Z)分别表示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1)图甲中,淀粉经过①和②过程,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这属于代谢中的________(选填“同化”或“异化”)作用,参与此消化过程的消化液是________。
(2)图乙中表示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曲线是________(选填“X”“Y”或“Z”)。
(3)从曲线X、Y、Z可知,消化的主要场所是D,D适应消化的结构特点________(写出一条)。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下图为人体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图中代表氧气的交换或运输方向;代表二氧化碳的交换或运输方向。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与平静状态下相比________(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2)CO轻度中毒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与正常情况下相比________(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3)西藏拉萨市的海拔约为3600m,浙江沿海平原地区的旅游者到了西藏拉萨,在平静状态下,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与浙江沿海平原地区平静状态下相比________(填
“增高””减小“或”相同“)
20.花生被称为“长生果”,除了脂肪外,蛋白质含量也高,被誉为“植物肉”,如图甲。小科取食花生后在口腔中形成的食糜流经图乙所示的消化道。图丙为心脏结构图。
(1)花生中的蛋白质主要在人体的________(填序号)中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________(填序号)。
(2)某患者左心室舒张时,动脉瓣膜关闭不严,导致血液倒流。医生采取微创换瓣手术为其治疗,先从患者大腿的股动脉处开一小口,利用动脉通道使治疗仪器沿着股动脉上行,最后经过________(填血管名称)准确送达该动脉瓣,进行手术。
第20题图
第21题图
21.人体的循环系统起着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作用。如图所示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代表心脏的四腔,A为右心房,①~⑥表示血管(或血管网),请回答:
(1)血液中________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
(2)在①~⑥中,________属于动脉血管。
(3)用箭头、字母和序号表示出体循环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液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代表________部的毛细血管网,请写出一项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________。
(5)若④代表小肠内毛细血管网,用餐一段时间后,血液流经此处时发生的成分变化是________减少,________增多。
2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甲X表示人体某器官,①、②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图乙表示血管①、②中血液的气体相对含量,则X表示________,血管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图丙是在观察小金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图,其中属于毛细血管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②或③),该实验用________(填“低倍镜”或“高倍镜”)观察。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第28题(2)4分,共3题,共16分)
2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家居家隔离催生烘培热、面点热,酵母一时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由于制作面包时,要向面粉中加水和酵母,用面粉搅拌器搅拌成面团再发酵一段时间,最后蒸熟即可食用。绣绣发现妈妈在夏天时做的面包较蓬松,而在冬天时面包比较严实。他认为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可能会影响酵母对面粉的发酵程度。
(1)和面时加入酵母菌,面粉发酵后产生________使得面包变得蓬松。
(2)请你设计实验验证绣绣猜想是否成立。
仪器提供:量筒、恒温箱、面粉搅拌器、天平、流变发酵测定仪(如右图所示,可测定面粉的发酵程度)
材料提供:清水、优质面粉、优质酵母,
配方建议:酵母、水、面粉的质量比为1:25:12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为探究酸性环境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实验器材:试管、1%淀粉溶液新鲜唾液、5%HCl溶液、量筒、温度计、烧杯碘液、蒸馏水、滴管、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火柴、记号笔、计时器
(1)该实验的原理是①________;②碘液能使淀粉变蓝。
(2)设计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可用文字、表或图简要表述)。
(3)预期本实验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为了研究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发生的变化,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每隔一段时间,调节X管与Y管内的液面至同一水平,并通过Y管上刻度尺量出气体容积。容积变化与时间之间关系如图乙所示。种子有氧呼吸表达式: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种子无氧呼吸表达式: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
(1)该实验应该在________环境下进行(填“光照”或“黑暗”)。
(2)在种子始终保持活力的情况下,气体容积在10小时以后维持稳定,原因是________。
(3)有人认为该实验不足以证明气体的变化量就是由种子萌发引起的,请你对该实验进行改进,改进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第26题3分,第37、28、29题5分,第30题6分,共5题,共24分)
26.如图为人们常用来腌制泡菜的容器。腌制前,要用沸水清洗一下容器,放入一定量大白菜并加入盐、高粱酒等一些佐料,再加入一些煮沸过的冷开水。腌制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容器的上沿口是充满水的,而且要时刻关注水量,及时补充水。腌制后,大白菜变软且体积变小。请用科学知识解释上述腌制泡菜的过程及现象。
27.图甲为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测定装置,测定仪的叶室为透明玻璃材料制成。CO2分析仪可以测出植物从叶室内的空气中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利用该装置研究温度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先将上述装置置于暗处,测定单位时间内叶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值,该变化值越大表示________越强。
(2)在预先设定的不同温度下分别置于黑暗和光照环境中,重复以上步骤,结果如图乙所示。30℃时,光照1小时,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__毫克。
(3)据图乙分析,在光照条件下,最有利于该植物生长的温度是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精确测定光照条件下最有利于生长的温度,我们应该增加怎样的实验步骤________
28.如图表示淀粉的消化终产物a进入血液和组织细胞的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活动示意图。其中a~f表示人体内的物质,请据图答题:
(1)物质a是表示________物质;a由消化道进入血液的生理过程叫________。
(2)某些药物常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里服用,可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请解释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煤气中毒时,大量的CO取代O2与血液中的________结合,造成组织细胞缺氧死亡。
(4)医生在检验某人的f时,若发现有较多的a,且患者的典型表现是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则患病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8题图
第29题图
29.人体的各系统都由多个器官组成,每个器官各具功能,协同完成相关生理活动。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组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器官甲、乙、丙、丁均属于人体________系统。
(2)健康人在进餐一段时间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会上升,随后器官丁中内分泌腺分泌的________也会增多,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元储存到________(用图中器官编号表示)起到调节人体血糖浓度作用。
(3)图中器官甲分泌的胆汁,流入胆囊浓缩和贮存。人体如因胆结石或阻胆囊炎做胆囊切除手术,术后短期内对病人生活有一定的影响。请你对病人的饮食提出合理建议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新冠疫情期间,ECMO(体外肺膜氧合)技术的使用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ECMO技术的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的静脉(如图甲)或动脉(如图乙),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其主要设备包括氧合器、氧气泵、动力泵、监测系统、医用物理升温仪等。
(1)ECMO技术主要设备中的氧合器替代的是人体________(填器官名称)的功能。
(2)ECMO
技术常被用于挽救肺功能丧失或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命,
其中被用于挽救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生命的是图________所示模式,
判断依据是________。
(3)已知热交换器管道内血流量为
5L/min,为了维持病人正常体温,需对流入人体的血液进行加热。若要将血液的温度从
33℃提高到
37℃,则血液每分钟需要从热交换器吸收多少热量?(Q吸=cm(t-t0),血液的比热容为
0.85×103J/(kg·℃),密度为1.05×103kg/m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测试卷(培优)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C
解析:A、脂肪是人体后备储存能量,A不符合题意;
B、人体所需微量元素一般都以无机盐形式存在,常见的微量元素作用是:铁、锌、碘等,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缺乏会患贫血,B不符合题意;
C、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C符合题意;
D、膳食纤维是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营养素,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海藻和粮食等植物性食物中,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D不符合题意。
2.
C
解析:A、“蛋食主义者”意为胃能消化蛋白质
,符合胃中含有胃蛋白酶能消化蛋白质,理解正确,A错误;
B、“我什么都能吃”意为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都能在小肠被消化和吸收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理解正确,B错误;
C、“口腔和我合作无间”意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能在口腔中配合脂肪的消化,理解不正确,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只能对淀粉有消化分解作用,C正确;
D、“肝胆相照好兄弟”体现了肝脏和胆囊之间相互配合的关系
,肝脏分泌的胆汁暂时储存在胆囊中,理解正确,D错误。
3.
B
解析:A、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有利于关节的灵活运动
,说法正确,A错误;
B、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主要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不是有利于物质的消化,说法错误,B正确;
C、肺泡外有丰富的弹性纤维,有利于呼吸时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使肺泡有弹性有利于换气,说法正确,C错误;
D、肾小管外有毛细血管网,有利于将原尿中的有用物质重吸收回血液
,说法正确,D错误。
4.
B
解析:A、若A是肾脏,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经过肾脏的滤过作用,尿素和无机盐量会减少,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不是尿素含量增加,A不符合题意。
B、若A是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时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营养物质较丰富,B符合题意。
C、器官B是肺,在肺循环中血液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静脉血会变成动脉血,故③中流动脉血,血管④中流静脉血,C不符合题意。
D、肺循环的路线是:血管③将动脉血送回左心房,血管④将静脉血从右心室送往肺,D不符合题意。
5.
B
解析:A、心脏中左心室的肌肉是最厚的,A错误;
B、毛细血管管壁有单层细胞构成,有利于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叙述正确,B正确;
C、主动脉内血压大,血液流速快,没有瓣膜,C错误;
D、血液中的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成分,能吞噬异物或产生抗体,以帮助机体防御感染,红细胞是运输氧气的,D错误。
6.
B
解析:A、由于右心房内的血液为含氧量低的静脉血,因此组织甲不可能是右心房,A不符合题意;
B、由于左心房内的血液为含氧量高的动脉血,因此组织丁不可能是左心房,B符合题意;
C、根据血液的流向,血液应先经过肾小球,在经过出球小动脉,则出球小动脉血液中的氧气低于肾小球,故若丙是出球小动脉,则丁是肾小球的说法不成立,C不符合题意;
D、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肺静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肺动脉内流动的是静脉血,所以肺动脉血液中氧气的低于肺静脉,D不符合题意。
7.
B
解析: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毛细血管的有三个: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毛细血管的结构是适于人体内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B符合题意。
8.
C
解析:从题意可看出钙盐、钾盐有维持心脏持续跳动的功能,心脏持续跳动也是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之一,C符合题意。
9.
C
解析:A、若a为脂肪,b为脂肪酸和甘油,则M为小肠,因为脂肪在小肠内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A错误。
B、若a为动脉血,b为静脉血,则M为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B错误。
C、若a、b均为动脉血,则M可能是肾小球,也可能是左心房、左心室,C正确。
D、若a为蛋白质,b为氨基酸,则M是为小肠,因为蛋白质在小肠内分解为氨基酸,D错误。
10.
D
解析:A、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A正确;
B、从图血液循环路线中看出,在E(肺静脉)、A(左心房)、B(左心室)、F(主动脉)内流动的血液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B正确;
C、体循环可表示为:B→F→组织处毛细血管网→H→C,C正确;
D、肺循环可表示为:D→G→肺部毛细血管网→E→A,而不包括C(左心房),D错误。
11.
A
解析:A、脂肪的消化是在小肠里进行的,小肠里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多种消化液,脂肪在小肠里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导致小肠内脂肪含量下降.因此,若Y表示摄入的脂肪,则Ⅱ是小肠,A符合题意。
B、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因此若Y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气体,则Ⅰ为肺动脉,Ⅱ为肺泡外毛细血管,Ⅲ为肺静脉,B不符合题意;
C、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尿素没有被吸收,所以,剩下的物质----尿液中尿素浓度会明显增高,C不符合题意;
D、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因此若Ⅱ所示结构为肾小球,则Y可能是大分子蛋白质或血细胞,但是含量不仅减少而且减少为0,D不符合题意。
12.
C
解析:A、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所以若丙中X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①表示肾小管,重新吸收了全部葡萄糖,A不符合题意。
B、血液流经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若y表示血液中氧气含量变化,则部位②?处氧气含量在增加,是肺部毛细血管,B不符合题意。
C、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所以,若丙中z表示肺容积,则ab段曲线表示容积在减小,是呼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均舒张,C符合题意。
D、淀粉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分解为葡萄糖,若丁表示在消化道内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程度,物质w在部位③中消化成麦芽糖,D不符合题意。
13.
B
解析:A、图中表示正常人就餐一段时间内血糖含量的变化,bc段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故A错误;
B、曲线图中,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的过程,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变小,同时隔肌舒张,隔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故B正确;
C、胃液呈酸性,若图表示胃蛋白酶活性受pH影响,b点的pH应小于7,故C错误;
D、人体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在此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若图表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则b点的温度应为37℃,故D错误;
14.
C
解析:A、甲图中,被燃烧的食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被试管中的水吸收,一部分以热能的方式分散出去了,被燃烧的食物所含的能量大于试管内水吸收的能量,A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其实制作血涂片的方法,先应该把推片放在有血滴的载玻片上,呈30到50度,与血滴接触,等到血滴沿推片边缘分散后,再稍用力并均匀推向左端,而血滴其实是在载玻片的右边,B不符合题意。
C、丙图中,为了观察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鱼生活在用腮呼吸,用湿纱布包裹鱼头和鱼身是为了保持鱼的呼吸,C符合题意。
D、丁图中,用皮筋扎紧a处,用手指沿ab方向将血液推向b处,血管ab段会扁平,D不符合题意。
15.
D
解析:A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
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说明丙、丁的红细胞含有B凝集原,故为B型血、AB型血中的一种;AB型血的人紧急情况下可以接受少量的A型、B型和O型血,B型血的人紧急情况下只可以接受少量的O型血,所以根据“?在紧急情况下,丁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可知乙是O型血,?丁为B型血,丙就为AB型血,甲为A型血。
A、丙、丁的红细胞中含有B凝集原,故说法错误。
B、乙是O型血,血清中只含有抗A、抗B凝集素,故说法错误。
C、丙的红细胞含有B凝集原,乙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
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会发生凝集,故说法错误。
D、甲是A型血,
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故说法正确。
二、填空题
16.
(1)供能
(2)IV
(3)口腔
(4)Ⅱ
解析:(1)从图中可知: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中,V谷类所占比例最大,谷类的主要成分是糖类(淀粉),而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2)牙龈肿胀、容易出血,是患了坏血病,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船员们在长期的海上航行中吃不到Ⅳ蔬菜水果,因而导致维生素C的缺乏;
(3)V谷类的主要成分是糖类(淀粉),口腔中的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因此淀粉的消化始于口腔,其最终消化产物是葡萄糖;
(4)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合理膳食,多吃一些含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即图中的Ⅱ、Ⅲ、Ⅳ.
17.
(1)左心房
(2)小肠
(3)⑥
(4)A
解析:(1)血液在肺部交换气体后,经过肺静脉流到心脏的右心房;
(2)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是小肠;
(3)
④和⑤交换的物质,是组织细胞代谢
产生的,其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4)大分子蛋白质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出来的;故A符合题意;
18.
(1)同化;唾液、肠液、胰液
(2)Y
(3)小肠内壁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可以明显增大消化的内表面积
解析:(1)图甲中,淀粉经过①和②过程,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
属于积累物质,贮存能量,符合同化作用的特征,属于代谢中的同化作用,?淀粉的消化起始于口腔,口腔里的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对部分淀粉进行初步的消化,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小肠是将淀粉消化为最终产物的器官,在小肠里含有肠液、胰液等消化液,它们都含有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的酶,最终淀粉在小肠里被消化成葡萄糖,因此消化道中参与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唾液、肠液、胰液。
(2)淀粉的消化始自口腔,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适于胃,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在小肠内进行,最终消化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分析图示可知,曲线甲代表的物质自口腔开始消化,在小肠内被消化完,此物质应为淀粉;曲线乙代表的物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在小肠内被分解完毕,此物质应为蛋白质;因此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的曲线是Y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因为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19.
(1)相同
(2)减小
(3)减小
解析:(1)血液在肺部发生的气体交换实际上是自由扩散的过程,同时受到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在剧烈运动的时候,血液中红细胞的浓度与平静状态下相同,外界大气的压强也相同,因此自由扩散进入血液的氧气量也与平静状态下相同;
(2)一氧化碳能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失去结合氧气的能力,因此能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减少,气压不变,血液中含氧量降低;
(3)西藏拉萨市的海拔约为3600m,浙江沿海平原地区的旅游者到了西藏拉萨,气压减小,但是血红蛋白含量不变,则扩散速率降低,因此血液中的含氧量也降低。
20.
(1)④;⑤
(2)主动脉
解析:(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内进行,小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小肠很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花生中的蛋白质主要在人体的④小肠,中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⑤右心房。
(2)某患者左心室舒张时,动脉瓣膜关闭不严,导致血液倒流.医生采取微创换瓣手术为其治疗,先从患者大腿的股动脉处切开一小口,利用动脉通道将治疗仪器沿着股动脉上行,最后经过主动脉准确送达该动脉瓣,进行手术。
21.
(1)白
(2)③⑥
(3)D→③→④→⑤→A;心脏和静脉内有瓣膜(或有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
(4)肺;数量多(或管壁薄,或血流速度慢)
(5)氧气;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
解析:(1)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因此血液中白细胞具有免疫作用。
(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在①~⑥中,③体动脉、⑥肺动脉属于动脉血管。
(3)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是左心室→主动脉→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因此用箭头、字母和序号表示,体循环的途径是:D→③→④→⑤→A;血液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其原因是心脏和静脉内有瓣膜(有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
(4)①代表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多,因此毛细血管适于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5)由于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经过小肠绒毛毛细血管的血液含养料增加,血液由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所以若④代表小肠内毛细血管网,用餐一段时间后,血液流经此处时发生的成分变化是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增多.
22.
(1)肺;肺静脉
(2)②;低倍镜
解析:(1)根据图甲中的血液流动方向可知:血管①是动脉血管,血管②是静脉血管;从图乙可知:血管①中氧气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因此血管①内流静脉血;血管②中氧气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少,因此血管②内流动脉血。由此可以推断:血管①为肺动脉,血管②为肺静脉,血管②连接左心房,X表示肺。
(2)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图中属于毛细血管的是②,该实验用低倍镜观察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
23.
(1)二氧化碳或CO2
(2)①用天平分别称量面粉125克,酵母1克,放置不同玻璃容器中,再用量筒量取25mL水放入容器中,将三个容器同时放置温度为28℃的恒温箱加热,一段时间后将三者同时倒入面粉搅拌器混合搅拌,将搅拌好的面团放置玻璃容器中再放到28℃恒温箱继续发酵。
②一段时间后将搅拌好的面团放入流变发酵测定仪测量面粉发酵程度。
③再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面粉和酵母、一定体积水,质量和体积值同上,再分别将它们分别放到0℃和56℃恒温箱中,具体操作同上
④一段时间后,分别将搅拌好的面团放入流变发酵测定仪测量面粉发酵程度。
⑤分别比较0℃、28℃、56℃的面粉发酵仪的测量值
⑥多次实验并得出结论
解析:(1)考查酵母菌的作用和特征。
(2)天平称量面粉和酵母,量筒量出需要的体积的水,恒温箱加热同样的温度,面粉发酵,取一部分的面团,采用对照实验,比较0℃、28℃、56℃的面粉发酵仪的测量值,即可得出实验结论。
24.(1)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
(2)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用记号笔编为1号和2号
②用量简量取1mL新鲜的唾液、2mL蒸馏水加入1号试管中,用量筒量取1mL新鲜的唾液、2mL5%HCl溶液加入2号试管中
③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使水温保持在37℃左右。分别用量简量取2mL1%淀粉溶液加入1号和2号试管中,然后将上述2支试管放入烧杯中,37℃恒温水浴5分钟
④待溶液冷却后,往2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然后摇匀,观察并记录2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3)2号(加5%HC溶液)试管中溶液变蓝色,1号(加蒸馏水)试管中溶液不变蓝
解析:1、该实验主要是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利用淀粉遇碘显蓝色的特点,通过滴加碘液检验淀粉有没有被分解;
2、实验是探究酸性环境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设计实验时需要控制淀粉酶的环境的酸碱性,而使其他条件都相同。因为酶在温度37℃时催化效果最佳所以实验需控制温度在37℃。根据提供的器材和探究的问题可设计实验;
3、根据原本唾液淀粉酶所在环境口腔的环境是中性的,预期实验的结果是:2号(加5%HC溶液)试管中的由于溶液成酸性不利用酶的催化,所以淀粉未被酶催化溶液变蓝色,1号(加蒸馏水)试管中溶液由于淀粉被淀粉酶催化分解所以溶液不变蓝。
25.
(1)黑暗
(2)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被KOH吸收
(3)增加对照实验,把萌发的种子改为等量的煮熟灭菌的种子,其它处理方法不变
解析:(1)探究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发生变化,如果在光合作用下进行会干扰实验,因此实验需要在黑暗中进行。
(2)容器内的氧气被耗尽,种子为获得能畺而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但择放
二氧化碳,而产生的二氧化碳被KOH溶液吸收,这样容器内的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
(3)设置对照实验进行对比,
把萌发的种子改为等量的煮熟灭菌的种子,其它处理方法不变
,通过比较得出实验结果。
四、解答题
26.
腌制前用沸水清洗容器是为了杀菌消毒,腌制泡菜主要利用了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加入煮过的冷开水,主要是为了灭菌和除去水中的溶解氧,腌制时一定要保证容器的上沿口是充满水的,而且要时刻关注水量,及时补充水主要是为了密封,保证乳酸菌发酵过程隔绝空气/氧气,腌制后取出的大白菜跟之前比变软而且体积变小,主要是白菜细胞失水导致的。
解析:(1)高温煮沸可以消毒杀菌;开水中的溶解氧的浓度很低;
(2)水可以将容器内外分隔开,起到密封的作用;细胞脱水,植物的体积会变小;
(3)腌制泡菜的过程就是乳酸菌的无氧呼吸过程,据此分析即可。
27.(1)呼吸作用
(2)6.5
(3)20
(4)在20—30℃之间每隔一定温度设置n组,实验时各组除温度不同外,其余因素要保持相同。
解析:(1)当绿色植物放置在黑暗环境中,缺乏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越大,则说明其呼吸作用越强;
(2)由乙图可知,当植物在黑暗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3mg/h,而植物在有光照时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为3.5mg/h,植物在有光时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且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直接被叶绿体吸收用于光合作用,所以
30℃时,光照1小时,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3mg+3.5mg=6.5mg;
(3)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则说明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要远大于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由乙图可知,当温度为20℃时,两者的差距最大;
(4)由乙图可知,在20℃和2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差值都比较大,到30℃时差距开始减小,所以需要
20—30℃
之间多设置几个实验组测量两者之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即可;
28.
(1)葡萄糖;吸收
(2)胃不能对淀粉进行消化
(3)红细胞(血红蛋白)
(4)胰岛素分泌不足
解析:(1)淀粉消化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所以a是葡糖糖;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因此a葡萄糖由消化道进入血液的生理过程叫吸收,吸收后的营养物质由血浆运输到全身各处;
(2)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结束与小肠,在胃中淀粉不被消化.某些药物常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里服用,可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原因是淀粉在胃中不能被消化;
(3)一氧化碳与氧气结合,使得红细胞不能携带氧气,造成人缺氧而窒息死亡;
(4)正常人尿液不含葡糖糖,糖尿病患者尿液有葡糖糖,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血糖含量过高,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29.
(1)消化
(2)胰岛素;甲
(3)建议少吃脂肪类食物。因为胆汁对脂肪油乳化作用,胆囊切除后,肝脏分泌的胆汁无法在胆囊里浓缩和贮存,不利于脂肪类食物的消化。
解析:(1)甲是肝脏;乙是十二指肠;丙是胃;丁是胰腺;都属于消化系统;
(2)人体中能够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是胰岛素,体内血糖浓度升高后,多余的葡萄糖会转化为肝糖元储存在肝脏中,肌糖元储存在肌肉中;
(3)胆汁的主要作用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当胆囊切除后,分泌的胆汁会明显减少,人体对脂肪的消化明显减弱,所以要减少脂肪的摄入;故答案为:建议少吃脂肪类食物。因为胆汁对脂肪油乳化作用,胆囊切除后,肝脏分泌的胆汁无法在胆囊里浓缩和贮存,不利于脂肪类食物的消化。
30.
(1)肺
(2)乙;氧合后的血液直接进入主动脉,
不需要依靠心脏将其压入主动脉
(3)每分钟流入交换器的血量为:
V=1min×5L/min=5L=5×10-3m3
流入血液的质量为:
m=ρV=1.05×103kg/m3×5×10-3m3=5.25kg
血液温度从
?33℃提高到
37℃
吸收的热量为:
Q吸=cm(t-t0)=0.85×103J/(kg×℃)×5.25kg×(37℃-33℃)=17850J
答:血液每分钟需要从热交换器中吸收17850J热量。
解析:(1)ECMO技术从甲、乙两分析可知,主要是来替代完成人体血液循环中的肺循环和替代心脏提供血液循环的动力的。肺循环主要是来完成血液中氧气的补充的,主要结构是肺。ECMO技术中的氧合器是血液经过时给血液补充氧气的,所以氧合器替代的是人体的肺;
(2)心肺功能衰竭病人
的心脏不能提供血液循环的动力,肺不能完成氧气的交换。所以ECMO同时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从ECMO出来的血液可以直接进入主动脉中,所以
其中被用于挽救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生命的是图
乙所示模式,判断依据是
氧合后的血液直接进入主动脉,不需要依靠心脏将其压入主动脉;
(3)每分钟流入交换器的血量为:
V=1min×5L/min=5L=5×10-3m3
流入血液的质量为:
m=ρV=1.05×103kg/m3×5×10-3m3=5.25kg
血液温度从
?33℃提高到
37℃
吸收的热量为:
Q吸=cm(t-t0)=0.85×103J/(kg×℃)×5.25kg×(37℃-33℃)=17850J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