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祖先的摇篮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
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那浓绿的树荫
一望无边,
遮住了蓝天。
一望无边
想一想我们身边还有什么景色是一望无边的,理解“一望无边”的词义。
品读第2、3小节:
1.自由读,把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次。
2.默读,请用“——”画出当时人们
在森林里可能做了什么事情。
掏鹊蛋?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我想——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吗?
也在这里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吗?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摘野果
掏鹊蛋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
掏鹊蛋?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我想——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吗?
也在这里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吗?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掏鹊蛋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我想——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吗
也在这里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吗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
?
?
?
风儿吹动树叶
“沙沙,沙沙!”
那回忆
多么美好
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我们祖先的摇篮!
风儿吹动树叶
“沙沙!沙沙!”
那回忆
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
啊!
古老的原始森林,
我们祖先的摇篮。
为什么说“那回忆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结合现在我们看到的环境问题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我们的家园还是原来的样子吗?
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想对原始森林说些什么?想对同时代的人说些什么?
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小事
1.使用布袋
2.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3.不使用塑料餐盒
4.不燃放烟花爆竹
5.双面使用纸张
6.节约粮食
7.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
8.随手关闭水龙头
9.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10.不参与残害动物的活动
……
听一曲摇篮
赏一片森林
我愿在这歌声里沉睡
我愿在这绿丛里穿行
你牵着我
我牵着你
我们一起
守护这片森林
牵手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祖先的摇篮》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祖先的摇篮》是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小诗,诗中描绘了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展现了祖先们在此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的生活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美好的感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回味。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读“荫、逗、蔷、薇”等6个生字;会写“祖、啊、浓”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思绪的变化,体会原始森林给作者带来的震撼。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对生字词的认识以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是重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是本课的难点。
三、说学情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课文的内容不难理解,因为这篇课文所描绘的场景是学生日常生活常接触的。可是对主旨的把握,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请看图片,仔细观察,完整描述。
(板书:摇篮)
那大家知道除了小宝宝的摇篮之外,还有谁有摇篮?
今天我们来学《祖先的摇篮》。
板书:祖先的。注意“祖”的部首和读音。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复习本课的生字。
(三)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
理解“一望无边”,出示大海、麦田、薰衣草、油菜花等图片。
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注意“啊”的读音为“na”。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如何体现“多大”?
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默读课文2、3小节,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请画出来。
找出动词(完成板书),复习动名词。
5.同桌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
(3)练读2、3节。
(4)齐读2、3节。
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理解:遥远)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进行今昔对比(出示环境问题的图片资料),明确我们要如何去做,才能让我们的环境变好。
和学生说一说“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小事”,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7.学生起立牵手,一起朗读《牵手》,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教
案
首
页
课题
23
祖先的摇篮
主备人
教学课时
1
授课时间
学情分析
学习基础
本课是一首诗歌,诗歌的语言往往比较凝练,内容较为抽象,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再则,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了解甚少。因此,教师要适当补充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要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学生感知。
学习困难预测
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诗歌。诗中描绘了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展现了祖先们在此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的生活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美好的感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回味。
课标要求
新课标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于诗歌语言简洁且凝练,反复朗读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朗读训练中,采用音乐、录音、录像等多种辅助手段,刺激学生视觉、听觉感官,激发他们兴趣。运用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运用录象,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出语气;运用音乐,烘托、渲染气氛,使学生的配乐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感受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得失细节陈述
归因分析
改进措施
教
案
续
页(第
一
课时)
目标达成
教学流程
补充修改
时间分配
一、激情导入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请看图片,仔细观察,完整描述。(板书:摇篮)那大家知道除了小宝宝的摇篮之外,还有谁有摇篮?今天我们来学《祖先的摇篮》。板书:祖先的。注意“祖”的部首和读音。二、初读课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复习本课的生字。三、理解课文1.学习第一小节。理解“一望无边”,出示大海、麦田、薰衣草、油菜花等图片。2.指名回答。指导读句:这是多大的摇篮啊!注意“啊”的读音为“na”。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如何体现“多大”?照样子,说一说。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那(
),是(
)的摇篮。那(
),是(
)的摇篮。默读课文2、3小节,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请画出来。找出动词(完成板书),复习动名词。5.同桌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3)练读2、3节。(4)齐读2、3节。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理解:遥远)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进行今昔对比(出示环境问题的图片资料),明确我们要如何去做,才能让我们的环境变好。和学生说一说“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小事”,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7.学生起立牵手,一起朗读《牵手》,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课堂练习设计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野果
(
)鹊蛋
(
)和野兔(
)小松鼠
(
)野蔷薇
(
)红蜻蜓2.填空(
)(
)说,那(
)(
)(
)(
)是我们(
)(
)的摇篮(
)(
)(
)(
),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那(
)(
)的树荫,(
)(
)(
)(
),遮住了(
)(
)
当堂达标反馈
达标检测题目
读一读,组成词语。始(
)
掏(
)
逮(
)
蝈(
)浓(
)
曾(
)
想(
)
吗(
)
题号
抽测人数
达标人数
百分比
归因分析
作业设计
必做
书写本课的生字
预估时间
完成时间
选做
背诵课文第2、3小节
预估时间
完成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