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课标分析
《课标与教学要求》中指出,学习诗歌要重视诵读,在品读中,要注意诗歌的情与景,境与情的不同层次的理解,通过分析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让学生学会感悟诗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雨巷》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高一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用诗歌的美感染熏陶他们,有助于他们热爱生活,培养乐观积极的态度。雨巷有着极其浓重的象征意义,人生处处有“雨巷”,诗人在黑暗孤独中从未放弃对光明的向往,由此可以在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培养他们语文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引导他们勇往直前寻找人生出路,让青春之树结出灿烂饱满的果实。此外,《雨巷》这篇课文抽象,只有将学生引入其中情景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备初步阅读能力,诗歌学生一般能够顺利的读下来,但要求学生把握好节奏,把感情融入其中就比较困难了,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让他们从中领会到学习的快乐及成就,他们将能够投入到课堂中。通过学习《雨巷》,让学生学会在诵读中把握情感,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诗人的正确认识,引起对作品的共鸣。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把握情感
2.分析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在把握意象的基础上了解其象征意义,提高感悟诗歌意境的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
①.情景设想法:情景的创设一直以来都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一种手段,它能拉近读者与文本的时空距离,也为教学的开展做感情上的铺垫,尤其是诗歌的教学,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
②.朗读感悟法: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即可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诗歌的情感又可以让学生充份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③.交流探讨法: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和创新,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与讨论中,就能很快突破难点,在意象和象征意义中寻找到沟通两者的桥梁。
学法
①.自主诵读法:诗歌是一种凝炼的艺术,是情感的载体。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
②.合作和探究法:诗歌是隐喻性很强的艺术,由于阅读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限制,个体有时无法正确的解读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小组的合作与探究正好弥补了个体的不足,引导学生到学习小组中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是个有效而简单的方式。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设想,在暮春的江南,在一条悠长悠长而寂寥的小巷,下着蒙蒙细雨,有一位姑娘撑着油纸伞在彳亍而行,你们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学生想象画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戴望舒一起走进这条雨巷(师板书雨巷)
(二)展示学习目标:诵读中把握情感,品味诗歌的意境美(生齐读目标)
(三)走进诗人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浙江杭州人。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等。(生齐读)
(四)初读------读准字音,读懂文意
1、自由诵读:
①、读准字音,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句及疑难点,小组交流。
②、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生自由诵读)(生勾画出重要的字、词、句及疑难点,小组交流,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生概括故事情节)
2、诵读展示你认为这首诗的基调是什么呢?
生:忧愁(师板书)
我们应该怎样读这首诗?师生共同总结诵读注意点,师大屏幕展示诵读要求。(生展示诵读)①选取其中的一个小节展示诵读,(生读—生评—生再读—师生共评)
②整篇诵读
(五)品读---品味诗歌的意境美看来同学们都读出了这种感伤之情,为了表达这种感伤之情,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各有什么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1生找意象
2选取其中的一个意象鉴赏一下,小组交流。
3生展示意象鉴赏情况
(六)悟读---读出意蕴
1、思考探究:“我”为什么这么忧伤,丁香姑娘是真实世界中的真实人物吗?你认为丁香姑娘是否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2、师补充背景材料(师大屏幕展示)
材料一:
相恋八年的施绛年施绛年比戴望舒年幼5岁,开朗,活泼,富有个性。性格上的差异造成彼此感情上的不平衡,最后以施绛年背离而结束。
材料二:《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3、生展示探究情况(师生共同点评)
4、师总结并大屏幕展示同学们探究的情况
(七)带着你的理解,再次感受朦胧雨巷,放飞情思。师播放诵读视频,生小声跟读。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选取诗中自己喜欢的一个意象写一散文片段。
七、教后反思
本节课目标达成的较好,学生能读出情感,对意象的把握也较到位,不足之处是老师刚开始时有点紧张,个别语句说得不太流畅。个别学生声音较小,视频效果有的地方不是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