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教案+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教案+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27 08:1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图形的运动
第1课时 轴对称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2.在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对称美,逐步培养主动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图案、物体的欣赏,培养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判断轴对称图形,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大家平时做过折纸、剪纸等手工吗?老师也会剪纸,一起欣赏一下老师的作品,好不好?
(把事先剪好的图形分给各组同学)
请同学们看看,老师都剪了哪些图形?(心形、小鱼、双喜字、小房子、字母A)
老师剪了这么多图形,你能找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吗?
生:我发现把每一个图形对折一下,两边都是一样的,能对齐。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描述得也很到位。不要小看这些剪纸,它们都是根据对称的原理剪出来的。
同学们拿出任意一张剪纸,试着折一下,使折出的两边对齐。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并互相检查:是不是对齐了。
师: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形状大小一样一点边都不露,我们叫它重合。大家一起跟老师说叫什么?
生:重合。
师: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图形展开,看到中间的一条折痕。
小结:心形、小鱼、双喜字、小房子、字母A这些图形都能对折一下,产生一条折痕,使它们的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中间的折痕我们叫它对称轴。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轴对称图形。
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上面的图,观察图片,说说它们各是什么图形。
生先看图后自由回答,教师给予肯定。
师:同学们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指一指。
生1:我发现它们左右(或上下)完全相同。
生2:它们都是对称的。
师:你是怎样理解对称的?
生:对称图形的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样。
2.折一折,看一看。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附页1中图1。
(1)先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的位置。
(2)中间的折痕把图形分成一样的两部分。
(3)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中间的折痕把图形分成一样的两部分。(板书)
3.认一认,说一说。
师:观察图中的虚线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1,3,4,5个图形虚线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是虚线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师:这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虚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板书)
生:可以用折一折的方法找到对称轴,对折后两边重合,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一练”第4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并掌握了如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后思考】
教学中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猜测、验证中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关系。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总结的能力。教师在鼓励学生参与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体验并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