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夏邑县济阳初中八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题: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班级: 学生姓名:
自学——质疑——解疑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比较分析两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把握两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体会作者思维的开放性和周密性。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明精炼、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 。
4、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
自测——互查——互教
1、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展示——反馈—导学
1、 填写下表。
篇 项 目 目 说明对象 说明角度 写作思路 写作顺序
《恐龙无处不在》
《被压扁的沙子》
2、通过分析,两文都体现了作者什么的思维方式,并说明了一个什么共同的问题?
3、找出文中括号里的文字,结合具体语境,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并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
自测——反馈——点拨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能从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验中举一两个例子来阐述这一观点吗?
巩固----运用----拓展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遗骸( ) 褶皱( ) 劫难( ) 追溯( )
2.、解释下列词语。
遗骸: 褶皱:
劫难: 致密:
追溯: 天衣无缝:
3、本文选自《 》,作者( )国的( ),他是著名的( )
家和( )家。是一篇( )说明文。两篇短文的说明顺序都是( )。
4、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从文中找出来。
回顾——总结——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