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罗贯中: (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剧家。汉族,山东东原人(今山东东平县)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成功刻画了一千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赵云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
赤壁之战简介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战争日期在公元208年七月一十二日 。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后人评价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周瑜
周瑜(175-210)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相貌英俊有“美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善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认识生字
巡视 兵卒 掌舵 雌雄
利刃 帷幔 拈须 堕落
簇拥
倘使
聘书
弦乐
韩国
你能够给我标上拼音吗?
理清文章思路
战争之前——黄盖诈降,曹操轻信
战争过程——
战争结果——曹军大败
1、曹操发现有诈,却无力应付
2、黄盖借东风之势,烟焰涨天
3、黄盖大意受伤,因水性好保全性命
4、左、右、中三面夹击曹军
赤壁之战
第一部分(1自然段):
讲黄盖写信骗曹,曹大喜等待黄盖来降。
第二部分(2-4段):
讲火烧赤壁的过程。
第三部分(5-6段):
讲赤壁之战的结果——曹军大败
孙刘联军获胜的原因是什么?
利用天时地利
联合抗曹,打击主要敌人
骄兵必败
扬长避短,出其不意
研读文章第一段
1、东南风之大,为下文赤壁之战借东风做铺垫。
2、黄盖为什么要带粮船“二更来降”吗?
表面是有投诚的差异,实际是为在船里装火药打埋伏,使曹操不起疑心,“二更来降”是为了靠近曹营点火创造条件,因为天黑不容易被发现。
3、曹操大喜→已经中计
分析第2-4段
“大笑”一词表明什么?
曹操自恃兵力强大,过于自负,过于轻敌。
2、程昱的话写出程昱怎样的性格?
聪明、善于观察、善于分析。
3、黄盖点火——一个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将
4、体现火攻的威力的句子是哪几句?
5、韩当救黄盖——韩当具有遇事不乱,有勇有谋的大将风度。
学习5、6段
1、左右中大军来夹击说明什么?
说明东吴进行这场战争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也说明黄盖的诈降非常周密。
决雌雄:比一比高低,定一下胜负。
怎样理解诗的意思?
大意:曹吴掌舵,结果曹军失利,在赤壁损失一空。正是那冲天的烈火连成一片火海,让周瑜以少胜多战胜了曹操。
全文以诗结尾,概括性强,有力地总结全文。
曹操的神态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笑”:得意扬扬,骄傲自负
提醒:醒悟之时,为时已晚
逼迫:叫苦连声,没有想到
原因与作用:
1、曹操很自信过于轻敌,没有防范意识,不善于观察与分析。
2、对曹操的神态描写细致,突出表现曹操洋洋得意、骄傲自负的性格特点。
人物性格——曹操
在文章中找出体现曹操性格的句子。
1、操笑曰:“冬至前后,安得无东南风?何足怪哉?”(两个反问→傲慢轻敌)
2、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不起疑心已经中计)
3、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过于自负、过于轻敌)
本文叙述了东吴都督周瑜采用部下黄盖的诈降和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兵力大败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故事。在此战中,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