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以单位面积为参照,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提高估测能力。
3.在实践操作中讨论交流,积累经验,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各有多大?你能用手分别比划一下吗?
学生尝试用手比划,同学之间相互比较。
师:出示两个形状不同但大小相近的长方形,你们知道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吗?
生:不好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因为它们的大小看起来差不多。
师:那么怎样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再比较。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能利用你们手里的小正方形,摆出一个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图形吗?
生:(很快摆出)
师:同学们能摆出一个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吗?
生:能。(两种摆放方法:一字排开或者双行。)
师:有什么办法能验证摆出图形的面积就是6平方厘米呢?
生1:我们用的是6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师:能用算式表示一下吗?
生1:1×6=6(平方厘米)
生2:2×3=6(平方厘米)
师:大家想一下,怎样摆出面积为2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呢?
生1:20个小正方形排成一排。
生2:每行10个,摆成2行。
生3:每行4个,摆成5行。
生4:每行5个,摆成4行。
师:大家摆放的都是正确的。下面大家能根据老师出示的图形,看看这个长方形面积有多大吗?(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
生5:我数了一共是24个,就是24平方厘米。
生6:每行有6个,一共有4行,4×6=24(平方厘米)。
生7:每列有4个,一共有6列,4×6=24(平方厘米)。
师:一个长为4厘米、宽为6厘米的长方形面积怎样计算呢?
生:4×6=24(平方厘米)。
师:总结:长方形面积=长×宽。
尝试运用。
师:我们学会了用多种方法测量长方形的面积,也知道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下面我们来口答几个图形的面积。(多媒体逐一出示下列几个图形,口答下列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出示第一个图形)
生:15平方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因为每个小方格是1平方厘米,每行3个小方格,有5行,所以是15平方厘米。
(出示第二个图形)
生:20平方厘米。
师:你的回答非常正确,你能解释一下你的想法吗?
生1:因为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5乘4等于20平方厘米。
生2:从图中可以看出,每行可以摆5个小正方形,可以摆4行,所以是20平方厘米。
(出示第三个图形)
生1:36平方分米,因为这是一个正方形,边长是6分米,6乘6等于36平方分米。
生2:正方形有四条边,6乘4等于24平方分米。
师:现在有两种意见,你同意谁的意见?为什么?
生3:我同意第二位同学的意见。
生4:我认为第二位同学这样算出来的是周长,所以是不对的。
师:大家再看一下,这样算是周长,而我们要求面积。
师:刚才第一位同学说这个图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两条边相乘来计算吗?
生: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用“长×宽”计算面积,现在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所以可以改为用“边长×边长”计算面积。
师:这位同学的解释你们明白吗?
(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同学们真厉害,归纳出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以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就方便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4页“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先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55页“练一练”第3、4题。
学生估一估,量一量,再算一算,和同桌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思考】
本节课改变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师不是把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采取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摆一摆、拼一拼,通过操作实验的方法,去验证、总结,在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让学生通过猜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验证猜想,从而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的不足是没有让学生对比求周长和求面积的不同,致使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出现求周长时也用求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