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广东省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 必修3 模块过关检测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届广东省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 必修3 模块过关检测卷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5 10:0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13 模块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曾说:“人应该以道为志向,以德为依据,以仁为凭藉,学习六艺等知识。”孔子强调的是(  )
A.治国的策略 B.对生活的热忱 C.个人的修养 D.为人处世原则
2.某学者指出,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他的思想中是并存的,并得到了统一;他在各学派中是最讲功利的,但他倡导的功利并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这里的“他”应是(  )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
3.孝道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西汉董仲舒倡导孝道的思想是(  )
A.君权神授 B.三纲五常
C.天人合一 D.天人感应
4.“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语出一位著名思想家。他生活在(  )
A.北宋 B.南宋 C.明代 D.清代
5.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古代的火箭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6.文化元典是一个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留存的独特的并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化典籍。下列文化元典能反映中国春秋时代前黄河流域民众生产和生活情况的是(  )
A.《道德经》 B.《孟子》
C.《离骚》 D.《诗经》
7.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画家,他的画常常是几块石头,几支细竹,几缕兰草,题一首诗,读字看画才能理解他要表达的意思。这主要说明中国画(  )
A.侧重对自然的描绘 B.诗书画一体的特点
C.虚实结合,大气磅礴 D.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8.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这位“思想巨人”有可能是(  )

以西方天赋人权抨击封建专制主义

以西方进化论为变法之理论基础

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振兴国家之根本
A.魏源 B.严复
C.陈独秀 D.孙中山
9.针对中国“百弊丛积”的现状,他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也在体制内寻找解救之道,指出:“夫天下国家者……非一人一家所得私有,当合大家公选贤能以任其职,不得世传其子孙兄弟也,此君臣之公理也。”这里的“他”主张(  )
A.中体西用 B.君主立宪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10.下列著作、报刊反映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历史进程。其中对中国民众的求学、婚姻等社会观念影响最大、最深的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民报》 D.《新青年》
11.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以后,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这些论断发表于(  )
A.大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12.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
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 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
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 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
13.若为下图所示某书的第二章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
 ……
 第二章      ?      ?
 第一节 教育界的拨乱反正
 第二节 为知识青年敞开大学之门
 第三节 国家建设人才的培养
 ……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高考制度的恢复
C.国民经济的恢复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4.《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这样唱:“绿草因为我变得更香,天空因为我变得更蓝,白云因为我变得柔软……”下面哪位哲学家会比较喜欢这首歌(  )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彼特拉克 D.马丁·路德
15.教育兴邦的观念产生了,艺术学、人文学和自然科学开始区分,近代的高等教育在牛津、剑桥这样的大学里诞生了。这道教育史上亮丽的风景线反映出(  )
A.新航路开辟刺激了近代教育兴起 B.宗教改革改变了教育面貌
C.文艺复兴运动已在英国渐趋推进 D.英国议会支持教育的发展
16.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马丁·路德的观点(  )
A.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B.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反对罗马教会垄断教义解释权
17.20世纪上半期,有科学家认为:假如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消失了,时间和空间会与物质一同消失。支撑其观点的科学理论是(  )
A.自由落体定律 B.天演论
C.相对论 D.加速度定律
18.“他颠覆了世界,虽然并不完全。”这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墓志铭。“他颠覆了世界”是指达尔文的学说(  )
A.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兴起 B.推动了理性思想的启蒙
C.否定了专制君主的权威 D.否定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19.某大学举办了一次学术交流会,列出下列讨论课题:狄更斯的文学创作、《人间喜剧》赏析、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魅力等。据此确定,这次学术交流会的主题是(  )
A.异彩纷呈的现代主义 B.现实主义文艺的魅力
C.启蒙运动的学术精品 D.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
20.“画家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间界限,蕴含了愤懑的抗议,成就了史诗的悲壮;在支离破碎的黑白灰色块中,散发着无尽的阴郁、恐惧,折射出画家对人类苦难的悲凉。”该画家所属的流派是(  )
A.现代主义 B.印象派 C.现实主义 D.新古典主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学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人形容孔孟是“逆时之士”,而把经常被人视为儒家“旁门左道”的荀子以及后来的董仲舒,称为“顺时之士”。
材料二 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以下是西汉和宋代官定“经”的范围:
西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宋十三经:北宋时,承继唐代九经定制,但是《孟子》的地位有所上升,南迁以后,《孟子》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升格为经,与开成石经合做十三经。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政治之所以腐败,人民之所以受难,最大的祸根就是专制君主。为此他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恢复宰相制度,使宰相有职有权,能与天子“同议可否”。重视学校的作用,认为学校不但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应当成为“公其非是”的议政机关。并且要求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要把学校发展成含有近代意义的议会机关,要求将决定是非的最高权力从天子手中转移到学校。他还主张将郡县制和分封制结合起来,加强地方的独立性和自立性。
——武树臣《黄宗羲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孟与荀子分别被视为“逆时之士”和“顺时之士”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和宋代的经学对儒学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进步性。(8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记述了一些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社会观念的变化。
文艺复兴时期
启蒙运动时期
社会观念
需要上帝的感化和拯救,这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口是心非的说法罢了
把政府视为人的意志所创造的一种设置,政府不再被认为是上帝施予人类历史的神授之物一部分
从前,贫穷备受尊敬……此时,对正当享有财富的颂扬声不绝于耳
希望有一种国家,使身在其中的一切人都有成员感和共事感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8分)
(2)材料二反映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哪些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有怎样的进步。(1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材料中强调的是对人的要求,不是治国策略,A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出是对生活的态度,B项错误;材料中孔子认为人应该以道为志向,强调人应该具备德、仁和六艺等素质和知识,体现的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不是为人处世的原则,故C项正确,D项错误。
2.D 孟子主张仁政和先义后利,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庄子主张逍遥无为,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韩非子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和法治,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墨子思想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与材料“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他的思想中是并存的,并得到了统一”和“他在各学派中是最讲功利的,但他倡导的功利并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
3.B 西汉董仲舒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故B项正确;君权神授有利于君主专制,与“倡导孝道”无关,排除A项;“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有利于劝勉皇帝施行仁政,与“倡导孝道”无关,排除C、D两项。
4.C 据“知行合一”可判断该思想家是明代的王守仁。
5.B 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古代火箭发明,这种推动力的产生应该是火药,火药被发现是在唐朝时期。唐末时火药用于战争。故B项正确。
6.D 依据题干“中国春秋时代前黄河流域民众生产和生活情况”并结合所学可知,《诗经》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反映了约五百年的社会面貌,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民众生产和生活无关,排除。
7.B 中国画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并不侧重对自然的描绘,A项错误;由材料“他的画常常是几块石头,几支细竹,几缕兰草,题一首诗,读字看画才能理解他要表达的意思”可以得出中国画诗书画一体的特点,B项正确;由材料不能得出虚实结合、大气磅礴的特点,也看不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C、D两项错误。
8.B 由表格中的“西方进化论”“变法”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巨人是严复,B项正确。
9.B 根据材料向西方学习和所学知识得出主张“君臣之公理”的人,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制,B项符合题意。“非一人一家所得私有,当合大家公选贤能以任其职,不得世传其子孙兄弟也,此君臣之公理也”的说法,与“中体西用”“民主共和”和“民主科学”的主张不符,A、C、D三项错误。
10.D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和科学,根据材料“对中国民众的求学、婚姻等社会观念影响最大、最深”和所学知识可判断是新文化运动,其报刊为《新青年》,故D项正确。
11.C 材料中“两个步骤”“新民主主义革命”反映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在延安时期提出的,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12.C 材料无法体现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故A项错误;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虽然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一定帮助,但并非“主要条件”,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中国核试验成功有利于中国重返联合国,有利于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且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故D项错误。
13.B 据“教育界”“为知识青年敞开大学之门”“国家建设人才的培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人才选拔制度,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14.A 从材料“绿草因为我变得更香,天空因为我变得更蓝,白云因为我变得柔软……”说明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属于普罗泰格拉的思想,故A项正确。
15.C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正是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教育兴邦的观念产生,“艺术学、人文学和自然科学开始区分”,“牛津、剑桥”等著名大学诞生,C项正确。
16.D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句“俗人都有资格”“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道理”说明俗人也可以诵读、解释教义,从而打破了罗马教会垄断教义解释权,故选D项。
17.C 材料时间为20世纪上半期,物理学在爱因斯坦、普朗克等领军人物的推动下获得了突破性进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运动有关,并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18.D 宗教改革是16世纪兴起的,达尔文创立进化论是在19世纪中期,A项错误;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是在17~18世纪,理性思想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B项错误;生物进化论与否定专制君主的权威无关,C项错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认为人是进化而来的,推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D项正确。
19.B 根据所学可知,题干中罗列的作品都是现实主义风格的文学和绘画艺术成就,符合题意的是B项。
20.A 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A项正确;印象派强调人对外界物体的光和色的感觉和印象,绘画技巧上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B项错误;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再现生活,C项错误;新古典主义绘画偏重理性,重视画面的严整与和谐,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1)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整个社会呈现出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孔孟主张“仁”“礼”和“仁政”,难为致力于富国强兵的列国君主所重视;而荀子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能被需要建立威势的各国君主所接受。(6分)
(2)西汉:推动了儒学的广泛传播;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3分)宋代:使得儒学体系更加完善;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更加思辨化,成为官方哲学。(3分)
(3)主张:反对封建专制、主张限制君权;重视民意;中央和地方适度分权。(4分)进步性: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思想启蒙作用。(4分)
22.(1)将认识的重点由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人),强调人的价值和人在社会中的决定作用;强调知识的作用,尊崇理性,追求自由。
(8分)
(2)反对神性,提倡人性;追求现世幸福(或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反对君权神授;主张人民管理国家。(6分)
文艺复兴强调人性,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或自由、平等、人权、民主)。(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