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下列有关灭火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C.隔绝空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不能讲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因为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一般是固定不变的,故选D
考点:灭火的原理
2.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c两处均不燃烧
B.红磷不燃是因为没有接触氧气
C.此实验能验证燃烧所需的条件
D.管口小气球可防止生成产物污染环境
【答案】B
【详解】
A、b处红磷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c处白磷没有接触氧气,因此均不燃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b处红磷不能燃烧,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造成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a、c比较可得到燃烧需要氧气;a,b比较可得到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此实验能验证燃烧所需的条件,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管口小气球可防止生成产物五氧化二磷进入空气,进而污染环境,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答案】C
【详解】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伴随着能力的变化,但不一定有放热现象,故选项错误
;
B.在化学反应中不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如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故选项错误;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故选项正确;
D.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如太阳能,故选项错误;故选C
4.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D
【分析】
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①撤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详解】
A、因为没有隔绝空气,故错误;
B、物质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着火点是不能改变的,故错误;
C、很明显的不对,可燃物并没有消除,故错误;
D、用嘴吹灭蜡烛,降低了温度,所以蜡烛熄,故正确。
故选D。
5.下列对应的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A.做实验时,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
B.电线老化而短路引起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答案】D
【详解】
A、做实验时,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并隔绝氧气,选项正确;
B、电线老化而短路引起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防止发生触电事故,选项正确;
C、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选项正确;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应该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用高压水枪灭火,会导致图书毁坏,选项错误。
故选D。
6.2020年5月5日,配置有氢氧发动机的长征五号B火箭,搭载我国新一代载人试验飞船顺利升空,飞船成功返回。从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认识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氧气混合生成水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化合价改变
C.2g氢气和1g氧气反应生成3g水
D.氢气和氧气反应吸收热量
【答案】B
【详解】
A、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才能生成水,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氢、氧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符合题意;
C、设2g氢气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4:32=2g:x,x=16g,故氢气剩余,不可能生成3g水,不符合题意;
D、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从煤中获得焦炭、煤焦油、煤气等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都属于混合物
C.都是蕴藏量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能源
D.完全燃烧时对空气不会产生污染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从煤中获得焦炭、煤焦油、煤气等的过程是化学变化,故A正确;
B、煤、石油、天然气都含有多种杂质,故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煤、石油、天然气是动植物的遗体在地壳中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正确;
D、充分的燃烧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小一氧化碳等物质的产生,而不是完全燃烧时对空气不会产生污染,故D错误;
故选D。
8.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有明显改善,下列选项中对新农村建设没有促进作用的是(
)
A.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B.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减少它们燃烧时对空气的污染
C.农村中有大量天然的井水,不经过消毒杀菌便可直接饮用
D.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答案】C
【解析】
新农村建设环境污染主要来源有:
(1)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脏水、垃圾;
(2)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排出的废气和噪音;
(3)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农村中有大量天然的井水,井水中含有较多的细菌、病毒,需要对其杀灭后饮用.否则会严重影响农民的健康.故选C.
9.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D.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回收使用
【答案】A
【详解】
A、该反应中存在水的电解以及氢气的燃烧,所以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B、由图示可以看出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电能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C、由图示可以看出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电能才能完成;
D、由转化图可知,该系统中水既可分解也可生成,是可以回收并循环使用的;
故选A.
【点评】
本题利用信息来考查化学与能源问题,注重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利用所学课本知识并学以致用的特点.
10.在日常生活或化学实验中都应加强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当发生火灾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
B.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将尾气直接排放
D.家中液化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
【答案】A
【解析】
A.当发生火灾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是正确的逃生措施;B选项是错误的操作,因为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且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应该用碳酸氢钠溶液;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会污染空气;D选项是错误的操作,这样容易发生爆炸;故答案选择A
11.铅蓄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源,它的正负极分别是浸在稀硫酸中的未知物质X和铅(Pb),充电和放电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PbO2
B.铅蓄电池的放电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在PbSO4中Pb的化合价为+2价
【答案】B
【详解】
A、由充电和放电的反应过程图,反应物中铅、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2、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铅、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4、2、1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铅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PbO2,故正确;
B、铅蓄电池的放电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故错误;
C、铅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的反应过程属于化学变化,一切化学变化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正确;
D、硫酸根显-2价,设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0,则x=+2价,故正确。故选B。
12.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
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
【答案】C
A、通过图示可以观察出,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故正确;
B、通过图示可以看出,太阳能可以转化为电能,故正确;
C、在此循环中H2O转变为2H2、O2,是光分解催化剂的作用,而不是通电使H2O转变为2H2、O2,故错误;
D、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光分解催化剂,所以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故正确。故选C。
13.深海海底大量存在的天然气积冰丘(即甲烷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气在海底高压和低温环境下形成的固体.下面有关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B.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由植物残体分解生成的
C.采煤矿井常有无色、无味的甲烷气体逸出,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
D.实验室收集甲烷气体可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答案】D
【解析】
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选项正确;
B、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由植物残体分解生成的,选项正确;
C、采煤矿井常有无色、无味的甲烷气体逸出,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防止发生爆炸,选项正确;
D、因为甲烷极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应采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
收集气体的方法是由被收集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决定的:不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且不与空气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且不与空气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14.能源危机制约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_____________(填一种),汽车尾气污染物有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2)氢动力汽车有一种是以氢气作为燃料的汽车,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燃料”汽车。该汽车能实现排放出的尾气对空气无任何污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工业上可以用甲醇(CH3OH)与水蒸气在加热及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氢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3)太阳能电池路灯已经在哈市很多道路两侧安装,这种路灯在白天时给蓄电池充电,夜晚用于照明,该路灯在夜晚照明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_____________。
【答案】汽油(或柴油)
CO(或SO2)
生成物只有水
CH3OH+H2O
3H2+CO2
+4
电能转化为光能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汽车尾气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故填:汽油(或柴油);CO(或SO2)。
(2)氢气燃烧只生成水,对空气无任何污染;用甲醇(CH3OH)与水蒸气在加热及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氢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CH3OH+H2O
3H2+CO2,在二氧化碳中,氧元素显-2价,由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碳元素显+4价;
(3)该路灯在夜晚照明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转化为光能。
15.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①甲烷的化学式:_____(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②物理性质:_____、_____味、_____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溶于水。③化学性质(可燃性):CH4+__________+_____(发出_____火焰)
(2)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_____)
可燃性:_____+3O2_____+_____
乙醇汽油的优点:(1)节约_____(2)减少_____(3)促进_____(4)乙醇属于_____
【答案】CH4
无色
无
气
小
极难
2O2
CO2
2H2O
明亮的蓝色
C2H5OH
C2H5OH
2CO2
3H2O
石油资源
汽车尾气
农业发展
可再生能源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①甲烷的化学式为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②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③甲烷燃烧,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2)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乙醇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醇汽油的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是可再生能源。
16.请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相关问题。
(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用嘴吹灭燃着的蜡烛,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3)燃着的蜡烛扣上烧杯后,过一会儿燃着的蜡烛熄灭了,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
(4)将煤制成蜂窝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湿抹布盖灭
温度低于着火点
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1)采用隔绝氧气的方法,用湿抹布盖灭,故填用湿抹布盖灭。
(2)用嘴能吹灭燃着的蜡烛是因为气体的流动带走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使蜡烛的温度降低且低于其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温度低于着火点。
(3)燃着的蜡烛扣上烧杯后,烧杯内的氧气逐渐减少,最后氧气完全消耗尽了,所以燃着的蜡烛熄灭了,故填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4)将煤制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故填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17.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
(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70℃热水的作用:______________。
【答案】白磷A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温度计示数升高
使白磷B隔绝空气;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
【详解】
(1)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故锥形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
(2)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烧杯70℃热水不仅能提供热量使锥形瓶中白磷达到着火点,还能使白磷B隔绝氧气使其不能燃烧。
18.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_____。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答案】酒精灯
可燃物
乒乓球碎片
低
D
【解析】
【详解】
(l)酒精灯;
(2)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故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
(3)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滤纸碎片的着火点低,故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乒乓球碎片;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低;
(4)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正确;由图可知B、C正确;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故错误。因此本题选D。
19.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下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眀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答案】③
①
②
AB
【详解】
(1)图一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可燃物,其他条件不变,因此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③有可燃物;
(2)图二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是否与氧气充分接触,其他条件不变,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①与氧气接触;
(3)图三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温度是否到达燃点,其他条件不变,铜片上白磷到达燃点燃烧,而红磷温度没达到燃点不燃烧,说眀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4)因为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度,因此需要浸没在水中保存,因此选择A。红磷的着火点较高因此少量红磷可用广口试剂瓶,密封保存,因此选择B。故选AB。
20.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实验后,将甲中试管倒置于水中,去掉橡胶塞,发现水进入试管中。
(1)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甲中的X、乙中的Y分别为__________。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4P+5O22P2O5
氧化钙(或氢氧化钠等);空气
氧气被消耗,试管中气体压强变小
【详解】
(1)白磷燃烧是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2)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甲中与空气接触的白磷燃烧起来,说明其温度达到着火点
,X是氧化钙或氢氧化钠等和水混合放热的物质;根据控制变量原则,乙中的Y为空气;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氧气被消耗,使试管中气体的量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
21.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减少污染(环保)
擦干
氧气(空气)
放热
2K
+
2H2O=2KOH+
H2↑
【详解】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条件为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
图二是在密闭容器中,是由可以减少污染(环保);给试管加热必须擦干,否则会使试管炸裂。
(2)达到着火点的白磷遇到氧气才会燃烧,故大试管中的气体为氧气
综合应用:钾与水反应放热,其反应方程式为2K
+
2H2O=
2KOH+
H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下列有关灭火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C.隔绝空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c两处均不燃烧
B.红磷不燃是因为没有接触氧气
C.此实验能验证燃烧所需的条件
D.管口小气球可防止生成产物污染环境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4.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5.下列对应的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A.做实验时,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
B.电线老化而短路引起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6.2020年5月5日,配置有氢氧发动机的长征五号B火箭,搭载我国新一代载人试验飞船顺利升空,飞船成功返回。从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认识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氧气混合生成水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化合价改变
C.2g氢气和1g氧气反应生成3g水
D.氢气和氧气反应吸收热量
7.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从煤中获得焦炭、煤焦油、煤气等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都属于混合物
C.都是蕴藏量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能源
D.完全燃烧时对空气不会产生污染
8.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有明显改善,下列选项中对新农村建设没有促进作用的是(
)
A.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B.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减少它们燃烧时对空气的污染
C.农村中有大量天然的井水,不经过消毒杀菌便可直接饮用
D.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9.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D.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回收使用
10.在日常生活或化学实验中都应加强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当发生火灾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
B.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将尾气直接排放
D.家中液化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
11.铅蓄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源,它的正负极分别是浸在稀硫酸中的未知物质X和铅(Pb),充电和放电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PbO2
B.铅蓄电池的放电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在PbSO4中Pb的化合价为+2价
12.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
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
13.深海海底大量存在的天然气积冰丘(即甲烷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气在海底高压和低温环境下形成的固体.下面有关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B.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由植物残体分解生成的
C.采煤矿井常有无色、无味的甲烷气体逸出,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
D.实验室收集甲烷气体可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14.能源危机制约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_____________(填一种),汽车尾气污染物有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2)氢动力汽车有一种是以氢气作为燃料的汽车,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燃料”汽车。该汽车能实现排放出的尾气对空气无任何污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工业上可以用甲醇(CH3OH)与水蒸气在加热及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氢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3)太阳能电池路灯已经在哈市很多道路两侧安装,这种路灯在白天时给蓄电池充电,夜晚用于照明,该路灯在夜晚照明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_____________。
15.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①甲烷的化学式:_____(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②物理性质:_____、_____味、_____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溶于水。③化学性质(可燃性):CH4+__________+_____(发出_____火焰)
(2)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_____)
可燃性:_____+3O2_____+_____
乙醇汽油的优点:(1)节约_____(2)减少_____(3)促进_____(4)乙醇属于_____
16.请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相关问题。
(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用嘴吹灭燃着的蜡烛,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3)燃着的蜡烛扣上烧杯后,过一会儿燃着的蜡烛熄灭了,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
(4)将煤制成蜂窝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17.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
(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70℃热水的作用:______________。
18.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_____。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19.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下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眀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20.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实验后,将甲中试管倒置于水中,去掉橡胶塞,发现水进入试管中。
(1)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甲中的X、乙中的Y分别为__________。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________。
21.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