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4 21:3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学案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及苏联解体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具体内容,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是曲折的,不是一帆风顺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地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注意的事项。
【教学重点】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教学难点】
东欧剧变的实质。
2018

3

18
日,俄罗斯总统选举普京得票率达到
76.1%,第四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早在
2012
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他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为什么苏联自身的改革反而使苏联走向解体?为什么戈尔巴乔夫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加赞赏?为什么普京说“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的改革与发展、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等基本史实。
一、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
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波兰、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1950
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加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二、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
1953
年,
赫鲁晓夫上台,
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
在经济上进行一系列改革。
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2、
1964
年,
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
但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
1985
年,
戈尔巴乔夫实施加快经济改革的方案,
效果不佳,
转而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结果造成人们思想发生混乱,
迅速失控。
1991
年,
苏联解体,
标志着两极格局终结。
4、
东欧剧变:
20
世纪
60
年代,
东欧各国在政治、
经济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效果不大,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80
年代,
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此后,
东欧政局激烈动荡。
1989
年,
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归纳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并分析其有什么作用,结局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
生:政治: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经济:农业:发动垦荒;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
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精减机构。
作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有一定成效
结局:未从根本上突破,最终失败
出示任务:任务三: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说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军事上进行了哪些改革?重心是什么?如何评价?
学生阅读教材,说出。
生:经济: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军事: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重心:重工业
评价: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出示任务:任务四: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列举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上的改革,其结果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说出。
政治: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政治多元化”
结果:改革没有成效,引起人们思想上的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
出示任务:任务五:
【合作探究】1.结合材料与教材,归纳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
答《世界知识》记者问时的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学生探讨,教师总结。
原因:
内因:
历史原因: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
内部原因: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外因:
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西方因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2.拓展思考: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任务六:【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一、选择题:
2.苏联为了加强社会主义力量,同时为了与美国对抗。采取了下列哪些具体措施(
A
)
①建立经互会
②取消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
③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④接受马歇尔计划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列措施不属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是(
D
)
发动垦荒运动
B.发展饲料生产
C.广种玉米
D.建立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执政于
20
世纪
60—80
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C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5.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苏联改革未能取得良好效果。1986
年至
1988
年,国民收入增长率仅为
认真完成老师所给出的题目。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学习成果。
2.8%,反而低于改革之前。当时领导改革的是(
C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6.1991

8

19
日,一群强硬的保守派“软禁”了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试图夺取对苏联的控制权,结果失败。此后,控制了苏联局势的是(
B
)
A.戈尔巴乔夫
B.叶利钦
C.赫鲁晓夫
D.斯大林
7.“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
69
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关于苏联解体能够得出的结论有(
D
)
①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
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④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B

向古巴运送导弹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9.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这种模式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即开始学习和借鉴苏联模式,这在当时产生的积极政治影响是(
B

A.推动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
B.赢得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各国对新中国的支持
C.促进建国初期工业增长奠定中国重工业的基础
D.使半殖民地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10.苏联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发展苏联经济而多次进行改革,那么,继斯大林之后,领导苏联人民进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C

A、列宁
B、戈尔巴乔夫
C、赫鲁晓夫
D、勃涅日列夫
11.东欧国家的剧变主要是指( C )
A.执政党的变化
B.国家名称的变化C.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D.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号
12.苏联完全解体的标志是(
D

A.“八一九”事件的发生
B.叶利钦上台C.明斯克协定签订
D.《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13.两极格局完全瓦解的标志是
(
B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苏联解体
C.日本、西欧崛起
D.多极化形成
14.右图漫画反映的是苏联解体。
漫画中的历史人物是

D

A.
列宁
B.
赫鲁晓夫
C.
斯大林
D.
戈尔巴乔夫
二、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结合图一和图二分析赫鲁晓夫改革主要是从哪方面进行的?
(2)图三中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墓碑,毁誉参半的一生”是他最好的写照。从改革的角度谈谈你对他的评价。
(3)结合图4和所学知识,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面临怎样的形势?戈尔巴乔夫改革与图五中的“某大国解体”有什么关系?
(4)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都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答案:
(1)经济、政治方面。
(2)赫鲁晓夫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但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3)形势:经济发展面临停滞,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关系: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了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多元导入
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多元导入】
【新知导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交流点拨】
【课堂小结
回归目标】
【课堂达标
巩固反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