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345-716915九年级上
九年级上
乐业与敬业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著名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曾任《时务报》主笔,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原文链接
敬业与乐业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这天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讲,专为在职业及正在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了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代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我从前看见一位法国学者著的书,比较英法两国国民性质,他说:"到英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埋头执笔做他们的事;到法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衔着烟卷像在那里出神。英国人走路,眼注望,像用全副精神注在走路上;法国人走路,总是东张西望,像不把走路当一回事。"这些话比较得是否确切,姑且不论;但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若果如他所说,英国人便是敬,法国人便是不敬。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绝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二、理解词语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骈进:一同前进。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啰唆。不舍,不停。
一点不旁骛:意指专心致志,一点不分心。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意思是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亵渎:轻慢,不敬。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大意是现在只做分内的事,不要期望做职分外的事。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人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不二的方法。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
主眼:主要的着眼处。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言行相顾:言行一致。
征引:引用。
容赦:原谅赦免。
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
杜绝:制止,消灭。
三、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开篇点题,揭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②—⑧):依次论述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⑨):以“敬业” 就是“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收束全文,只有这两者都实现了,才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四、问题解疑
1.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
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2.作者引用孔子言论和百丈禅师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引用孔子的言论证明“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引用百丈禅师的例子有效地说明了人要不断地劳作,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作者是怎样阐述什么叫“敬”的?
第六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4.作者是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的?
第七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 用《庄子》中的语句并做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
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论证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5.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性,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作者在前面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本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6.第6段中“当大总统是一件事……便是人生合 理的生活”运用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事实论据。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和“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
的”两个观点,从而证明了为什么要“敬业”的道理,增强了说服力。
7.“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运用 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
道理论据。都是为了证明“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这一观点的正确,增加了权威性。
8.第8段的论点是什么?分析“做工苦”的实例有什么作用?
论点是“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说明“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自然地点到乐业上(引出话题)。
9.“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中的“如此”指什么?
第一,应该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第二,对于所做的事情应该生出敬意,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积极投入地把它做好;第三,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能一味叫苦,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五、课文主题
这篇讲演针对听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并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理想的生活。
课后思考探究
一、作者的观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问题。按照“有业”“敬业”“乐业”的顺序分别论述:“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前提和基础;“敬业”是对职业采取的基本态度;“乐业”是对待职业的更高境界,层层递进,论证严密,思路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二、本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举例论证。如: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举百丈禅师的例子,并引用其言论,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人人应该有职业并要不断劳作。
对比论证。如:第⑧段中“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
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先从反面论述心境不好,做什么事都觉得苦;再从正面阐述什么职业都有乐趣,在对比中论证了“乐业”才是人类理想的生活。
引用论证。如: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引用孔子的话充分有力地论证了“无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有业之必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三、如第6段中“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和第7段“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采用设问的方式过渡,承接上文论述“敬业”的重要性,开启下文论述如何做到“敬业”。再如第6段“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和第7段“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中,关联词“凡……没有不……”,“所以……”起到总结上文的作用。
四、示例:“有业之必要”的理由:一、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二、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三、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四、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行、能力和才干的锻炼;五、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六、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事例: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十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更没有想到放弃。
示例:事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有事业可做就好。事业无论大小,专心、忠实去做都有价值。就像梁启超说的一样:“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梁启超的话中蕴含着一个哲理,就是在其位,谋其职,每个人就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爱岗敬业!
巩固练习题
一、语言训练
1、下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乐(lè)业 百行(háng)业为先
羡慕(mù) 言行相顾
B、征(zhèng)引 禅(chán)师
佝(gǒu)偻(lóu) 断章取义
C、骈(pián)进 亵(xiè)渎(dú)
佛(fó)门 不二法门
D、承蜩(tiáo) 旁鹜(wù)
层累(lěi) 强聒(guō)不舍
2、下列引文和出处有误的一项是:
A“安其居,乐其业。”--《老子》
B、“群居终日,言不及交,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D、“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论语》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B、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C、我生平最爱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D、“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任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4、下列句子画线处关联词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③凡做一件事,便是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 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④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 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A、①但;②并且;③即使;④但
B、①故;②因而;③即使;④才
C、①但;②所以;③无论;④但
D、①故;②所以;③无论;④才
5、在下面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要求内容相关、句式相似,能和整段的意思自行衔接,前后呼应。
根深才能叶茂,这是自然界的一条规律。莲和萍的对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什么莲能开出艳的花, ,却不见萍的结果?这是因为 , ,而萍却居无定所,随波逐流。
二、语段训练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敬业与乐业(节选)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了?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来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自豪感:“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力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亡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解释下列词语。
层累:
骈进: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选自 ,意思是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选自 ,意思是 。作者引用孩子的两句话分别是为了说明 。
3、选出下列复句中不同的一项( )。
A、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B、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C、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样,因竞胜而得快炙。
D、人生能从自己职业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4、本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 ,作者列举了几件事例驳斥了 的呼声,然后列举了两等苦人,再从 个方面证实了 。
5、“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这句话在本段起 的作用。
明白不vm,v吧
2302一、1、C 2、D 3、A 4、C 5、结出丰硕的果 莲能纹丝不动,扎根大地
(一)1、(1)重重叠叠的层次;(2)一同前进。
《论语》 知道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对它有兴趣的人。《论语》 他(孔子)做人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人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第二句话以孔子为例证明以事业为乐的生活才最有意义。
B
要乐业 做工好苦 四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5、承接上文,总起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