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梳理+强化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梳理+强化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6 13:0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上第四单元知识点期末复习
第14课 故 乡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二心集》、《华盖集》等。
二、写作背景
《故乡》是鲁迅于1921年写的一篇小说。故事发生在日渐没落的旧中国的农村,作者回乡处理家务并告别了自己的故土与心中唯一眷恋和牵挂的儿时玩伴—闰土。此一别不知今生还能否再见,作者在回家的路上,已“没有什么好心绪”。而当见到记忆中的小英雄褪去了光环,变做一个“木偶人”,好生意的“豆腐西施”沦落为尖酸刻薄、小偷小摸的“圆规”,更是引发作者无尽的感慨和悲哀。文章结尾写道:“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三、生词识记
阴晦(yīn huì):阴沉,昏暗。晦朔,晦指月末一天,朔指月初一天,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
萧索(xiāo suǒ):缺乏生机,不热闹。
祭祀(jì sì):旧时习俗,陈设供品向祖先或神佛等致礼,表示尊崇并祈求护佑。
伶俐(líng lì):聪明;灵活。形容人物机灵乖巧或是做事干脆利落。
愕然(è rán):形容吃惊。惊讶:愕异,惊愕,错愕,闻之愕然。古同“谔”,直言不讳。
鄙夷(bǐ yí):轻视,看不起。
嗤笑(chī xiào):讥笑。嗤,讥笑;有时也形容布等扯裂之声。成语:嗤之以鼻。
应酬(yìng chou):1.交际来往。2.以礼待人。3.指宴会、聚会等社会交往活动。
世面(shì miàn):指人世间形形色色的情状。
惘然(wǎng rán):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也指疑惑不解的样子;或者不知所措貌;迷糊不清的样子;空无所有的样子。
隔膜(gé mó): 人身方面,尤其是感情或道德方面的分隔或缺少牵连;没有亲密感或亲切感。
恣睢(zì suī):任意胡为。放纵,放任;任意做坏事,形容凶残横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出自《史记·伯夷列传》:“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四、人物形象
1.杨二嫂:尖酸刻薄、曲意逢迎、无中生有、势利贪小、可笑、可恨、可鄙、可怜的小市民。
2.闰土:少年时期——生气勃勃、热情开朗、勇敢机灵、纯真善良的小英雄
中年时期——苍老贫困、因循守旧、麻木迟钝、淳朴善良的木偶人
3.“我”——同情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憧憬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
五、小说主旨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剥削之下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文体常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的刻画是中心。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还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小说的分类:按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科幻小说、公案小说、传奇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官宦小说等,按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等,按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第15课 我的叔叔于勒
一、作家介绍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他和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项链》,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他的很多小说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二、背景资料
这篇课文是根据几种译本改写的。本文最早发表在1883年8月7日法国的《高卢人日报》上,随后被收人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在《羊脂球》收集的作品中,有的描写法国人民在普法战争中的爱国热情揭露资产阶级的怯懦无耻;有的真实地展现了法国中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苦难命运、拼命的挣扎与不屈的斗争;有的则揭露资产阶级的自私、伪善、贪婪、狡诈、精神的堕落、道德的败坏、生活的糜烂等。在作品中,作者没有无动于衷,而是爱憎分明,对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制度,对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进行了有力的揭露与鞭挞;对中下层人民,怀有一定程度的褒扬与同情。
三、生词识记
拮据(jié jū):缺少钱,经济境况不好。 原指鸟衔草筑巢,肢体劳累。现指生活贫困,缺少钱,情况窘迫。出自《诗·豳风·鸱鸮》:“予手拮据。”
栈桥(zhàn qiáo):码头上延伸到海面上的长桥,供旅客上下船或装卸货物用。另有“栈道”一词,原指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又称阁道、复道,中国古代高楼间架空的通道也称栈道。成语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糟蹋(zāo tà):浪费或损坏;侮辱,蹂躏。
别墅(bié shù):在风景区或在郊区建造的供休养的住所。
褴褛(lán lǚ):(衣服)破烂。有成语“筚路蓝缕”,bì lù lán lǚ,意思是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要注意区分。
撬开(qiào kāi):用杠棒或尖利的工具借助支点拨动或挑起东西。
女婿(nǚ xu):女儿的丈夫。
端详(duān xiáng):仔细地看。注意“详”与“祥”的区分。
阔绰(kuò chuò):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shà bái):惨白,没有血色。
嘟囔(dū nang):不断地、含混地自言自语。
与日俱增(yǔ rì jù zēng): 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
十拿九稳(shí ná jiǔ wěn): 办事情很有把握。
郑重其事(zhèng zhòng qí shì):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这个词属于考试的高频词,错误往往处在“事”字上面,不要写成了“是”。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羊脂球》,长篇小说《漂亮朋友》等。
五、课外拓展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美国欧·亨利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他和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项链》,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他的很多小说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契诃夫,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他的部分早期作品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谐趣横生,发人深省。19世纪80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意味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被欺侮、被迫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苦恼》《凡卡》《套中人》等。
欧·亨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入狱,后迁居纽约,专事写作,他几乎每周写一篇短篇小说,供报刊发表。他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虚伪的道德进行揭露和讽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第16课 孤独之旅
一、题目解说
题目“孤独之旅”一语双关,既指杜小康随父亲放鸭过程中所产生的寂寞、孤独之感,又指杜小康心灵的成长过程,点明了人需要在孤寂中磨炼才能不断成长的主旨。
二、作者介绍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青铜葵花》。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等。2016年4月4日,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成为第一位荣获该奖项的中国作家。
三、.背景资料
本文节选自《草房子》第八章(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选入课本时,作者做了删改,并加了标题。曾经获得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的《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它以九章的篇幅,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的经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富裕的生活、优异的学习成绩,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然而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生词识记
家底(jiā dǐ):家中通过长时间积蓄的钱财。
觅食(mì shí):指鸟兽到处搜寻食物吃。
嬉闹(xī nào): 游戏打闹。嬉的读音是1声,容易错误读成2声,要注意。
空旷(kōng kuàng):视野开阔,无任何阻挡物。
撩逗(liáo dòu):挑逗;挑动。
炊烟(chuī yān):烹制饭菜形成的烟气。注意炊的读音。
乖巧(guāi qiǎo):机灵。
掺杂(chān zá):混杂。
驱除(qū chú): 驱逐;排除。另有“祛除”一词,指驱散,消除。二者属于近义词。
镰刀(lián dāo):弯钩形刀,有一短柄,装有短木把,用于割庄稼或割草。
温顺(wēn shùn):温和顺从;和顺。
重叠(chóng dié):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
置之不理(zhì zhī bù lǐ):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xiē sī dǐ lǐ):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通常用于形容对于某件事物的极度情绪;或者受过度刺激导致情绪失常。
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祭祀 箫索 应酬 置之不理
B·黛色 鄙夷 伶利 朦朦胧胧
C·瓦楞 撬开 愕然 十拿九稳
D·找茬 别墅 糟踏 郑重其事
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针对100万套保障房土地的供应问题,徐绍史昨天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能保证。”
B·沈阳超市的“人参果”,不到一天就被一扫而空。
C·列夫托尔斯泰的妻子索菲亚一直背负着贪婪、敏感、自私、歇斯底里的恶名,但从她的日记中,我们能看到她的苦衷。
D·在我们关注现实后,才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收视率与日俱增。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期,山东鲁能将在中超联赛第11轮中坐镇主场迎战北京国安。
B·有近50家左右的电动车生产企业参加全国小型电动车测试大赛。C·在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
D·新版《三打白骨精》以其华丽的3D制作技巧、虚实结合的特效手法,国内影视从业者们引发深思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俄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匠。
B·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故乡》《孔乙己》均选自小说集《呐喊》。
C·《孤独之旅》作者是曹文轩,节选自《草房子》。文章通过记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及他的情感经历,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熟的轨迹,揭示了挫折、孤独能促人迅速成长这一道理。
D·雨果是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5·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好汉聚齐一百零八位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有三位,他们分别是王伦、晁盖、宋江。B·“且说东京开封府汴粱宣武军,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球”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人物高俅。
C·《水浒传》中浔阳楼题反诗、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等故事都与宋公明有关。。
D·在《水浒传》塑造的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林冲的经历最为典型,他曾因误入白虎堂而被发配沧州,途中大闹野猪林,最终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诗文填空:
(1)云横荣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寂寂江山摇落处,(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
(5)李商隐的《无题》中表达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的句子是:( )
(6)《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诗句是:
( )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
答案:
一、
C 解析:A.“箫”应写作“萧”;B.“利”应写作“俐”;D.“踏”应写作蹋”。
2.D 解析:“立竿见影”指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了竹竿的影子。是说行事能马上看到效果或付出能马上得到收获。多用于描述某种具体措施能立刻见效。
3.A 解析:B成分赘余,“近”和“左右”应删掉其中一个;C主语残缺,可将前半句改为“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他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D.语序不当,将“引发”移至“国内”之前。
4.A 解析:A.莫泊桑是法国作家。
5.D 解析:“途中大闹野猪林”错误,应该是鲁智深大闹野猪林而不是林冲。
二、诗文填空
(1)雪拥蓝关马不前
(2)露从今夜白
(3)怜君何事到天涯!
(4)山雨欲来风满楼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