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7 09:2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
中世纪时期的圣母
文艺复兴
中世纪神de学观念:
原罪说: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其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
赎罪说: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
来世说: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的含义: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的产生
奠定基础: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中坚力量:意大利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丰厚,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
2.文艺复兴的实质: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具体表现: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素人与自然的奥秘,体现了资产阶级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3.文艺复兴的发展情况:14世纪最早产生意大利,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各地
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创作特点:意大利“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其诗篇和小说,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自由;“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突破了中世纪果板価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英国的是莎士比亚后期的杰出代表,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在史学、政治学、自然科学等方面也有突出贡献。
薄伽丘
一位父亲丧妻后带着两岁的儿子远离城市,住在偏僻的山上皈依天主教。父亲一直不让儿子接触世俗的事物。儿子十八岁时,父亲第一次带他去佛罗伦城,儿子见到了皇宫、街道、车马等许多新鲜的事物。前面走来了一群美丽的姑娘,儿子问:“这是什么?”父亲怕儿子起邪念,骗到:“它们叫绿鹅,是祸水,不可接近” 。儿子默然,走了很久冷不丁的说:“父亲,如果你爱我的话,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它们是多么美丽可爱啊!”
人物介绍
《十日谈》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著作。
文艺复兴
号称“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拉斐尔自画像
达·芬奇自画像
米开朗琪罗自画像
在中世纪,适应自然经济的需要,神学家所提倡的是禁欲主义,认为自甘奉行赤贫的生活才是获得上帝之爱的基本条件,追求财富必然陷入贪婪的罪恶。……但商品经济不声不响的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上帝——金钱。这个新上帝将以其自身的力量迅速改变旧的道德秩序。。。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禁欲来世
享受现世
矛盾
文艺复兴
羊毛纺织、丝织品、金融中心
14世纪 意大利城市分布图
商贸中心
商贸中心
纺织业中心
政治中心
商贸中心
意大利工商业繁荣发展
文艺复兴
国别
时间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人文含义



14世纪



人曲
15世纪



特点:
英国
16世纪
热情歌颂人的伟大并探讨了人的内心世界延伸出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薄伽丘
但丁
彼特拉克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画圣
《十日谈》
《神曲》
《歌集》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大卫》
《摩西》
《西斯廷圣母》
古典美术精神典范
莎士比亚
歌颂现实生活
人文主义之父
歌颂人的美以及
人的丰富情感
体现人的思想
意志和精神气质
《哈姆雷特》
神的人性化
人文主义
主张人的个性
文艺复兴
4.文艺复兴的重要影响:文艺复兴为古典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了人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日常行为文明化;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基督教 (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东正教
公教(天主教)
第一次分裂1054年
宗教改革
东正教
天主教
新 教
第二次分裂
16世纪
路德教派、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
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
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
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
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
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
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
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 。
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中世纪天主教势力强大,居统治地位
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的背景: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原来越多的质疑;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削不满。
发展历程:兴起于德意志,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畜牧;欧洲其他国家先后进行宗教改革
结果: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三大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影响最大;路德派教取得合法地位
上帝
神职人员
信徒
上帝
信徒
天主教的“因行称义”
路德教的“因信称义”
即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作用: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
宗教改革
近代科学的兴起

哥白尼
牛顿
“科学革命”的含义:16~17世纪,欧洲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
近代科学兴起的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主要成果:波兰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宜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字宙观;英国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莫定了基础;光学、热学、磁学、解削学等领域取得巨大进步。
重要影响: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削弱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有助于进步史观的形成和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的发展,推动了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启蒙思想
启蒙运动
7.启蒙运动爆发的背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
主要目的:摆脱封建专制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建立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
发展历程: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8.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理性
基本内涵: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
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重要主张和原则
共性:反对君主专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
不同
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国:和直接民主制。英国亚当·斯密被尊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英国亚当斯密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德国哲学家康德是启蒙运动的集大成者,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制约

平衡
司法权
法院
行政权
立法权
国王
议会
三权分立示意图
思考:
孟德斯鸠学说有何重大意义?
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启蒙运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领域
人物
国籍
主张
政治
主张
经济
主张
哲学
主张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法国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亚当·
斯密
英国
“现代经济学之父”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
主张自由竞争
康德
德国
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
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启蒙运动
9.启蒙运动的重要意义: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启蒙运动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中世纪
17世纪
复兴
近代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演变曲线图
16世纪
压制
进一步发展
18世纪
追求现实幸福
(文艺复兴)
追求政治自由
(启蒙运动)
14世纪
追求信仰自由
(宗教改革)
发展
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
宗教改革 ——信仰自由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科学革命 ——科学探究
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启蒙运动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面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口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这反映了
A中滑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
B文艺复兴为家教改革定了思想基础
C.文艺复风与察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
D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由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段没性特,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论及文艺复兴和京教改革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同样没有提及文它复和家数改革的局限性,故C项错误;无论是宗教改革还是文复兴,二者发生作用的领城都是意识形态和上层建就领城,放D项误【答案】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