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统编版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检测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统编版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检测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5 08:2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统编版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检测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1.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实行民主政治
B.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C.进行大化改新
D.建立政教合一国家
2.为了加强统治,大和国实行部民制。下列关于部民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
B.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
C.部民的地位近似于奴隶
D.部民属于国家所有
3.《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哪一政权基本统一了“百余国”(
)
A.大和国
B.倭奴国
C.东夷国
D.邪马台国
4.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以下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B.国家大权掌握在天皇手中
C.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D.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
5.下表是世界古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次改革是(
)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统一赋税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法兰克王国改革
6.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7.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B.仿效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C.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D.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8.大化改新得名的原因是(
)
A.这次改新是一次重大改革,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B.这次改新是以大化天皇为核心进行的
C.改革仿照的是中国隋唐的“大化”制度
D.进行改革的天皇的年号是“大化”
9.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流和传播。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世界文化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是(
)
A.印度人
B.希腊人
C.阿拉伯人
D.罗马人
10.包括《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名篇的民间故事集,是研究某一国家的珍贵资料。这个国家是(
)
A.罗马共和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1.阿拉伯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帝国时期,其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A.伊斯兰教的多神崇拜
B.国家与社会发展繁荣
C.哈里发重视知识人才
D.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
12.花剌子米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来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13.唐朝全盛时,世界上还有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这个国家是(
)
A.印度
B.埃及
C.巴比伦王国
D.阿拉伯帝国
14.西方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据此你认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是(
)
A.中国人
B.阿拉伯人
C.法兰克人
D.罗马人
15.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罗盘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B.佛教经阿拉伯人向西传入欧洲
C.火药和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西传
D.改造0到9十个数字计数法并将之传入欧洲
16.辉煌的阿拉伯文化是世界文明的瑰宝,阿拉伯人能够创造辉煌的文化是因为(
)
①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②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各地文化
③阿拉伯帝国特殊的地理位置
④阿拉伯人重视教育和知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描述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社会生活的民间故事集是(
)
A.《天方夜谭》
B.《俄底浦斯王》
C.《荷马史诗》
D.《古兰经》
18.以下属于阿拉伯人在医学方面的成就的是(
)
①著有《伤寒杂病论》
②编著了《神农本草经》
③著有《医学集成》
④著有《医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我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古代中日两国友好往来,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让我们一起追寻那段历史,探究其中的启示。
【储备改革力量】
材料一
公元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主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派大量遣唐使出使中国,并向中国送去大量留学生等,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
【策划全面改革】
材料二
日本大化改新内容与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之比较表
日本大化改新
唐朝制度
经济
班田收授法
班田收授法
租庸调制
均田制
政治
中央
设二官八省
三生六部制
地方
设国、郡、里
郡县制
【实现重大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日本通过什么方式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
(2)比较上面表格中的日本大化改新内容与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你能有什么发现?据此判断这一民族具有什么特点?
(3)大化改新给日本带来了怎样的深远影响?至今,日本在很多方面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请你举出两例。
(4)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现在是世界经济大国。从这段日本古代历史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穆罕默德
材料二
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文化,并发杨光大。《一千零一夜》以6世纪波斯文的《一千故事集》为蓝本,吸收印度、阿拉伯、埃及、希腊等地的童话、传说、传奇,以插叙的手段连缀成书。651年,阿拉伯使者第一次来到中国的长安,以后交往频繁。在一个半世纪内,阿拉伯使者进入长安达30多次。在长安这座国际性大都市里,大量的阿拉伯人、其他外国商人和侨民同中国居民共同生活。
——《世界史?古代史》
材料三
麦加初期的启示中包含着一个伟大的宗教中最崇高的教义和一个大伟人心中最纯法的德行。
——雷因
材料四
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的阿拉伯半岛,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阿拉伯民族也曾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帝国统治区域曾是世界文明的摇篮,首都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阿拉伯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文化兼容的文明成果。
(2)材料三中在麦加诞生的“宗教”和“伟人”分别指什么?
(3)请举一例说明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起着桥梁的作用。写出至今仍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的阿拉伯文学瑰宝。
(4)为什么阿拉伯人在文化上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6世纪,中国文明开始大规模地传入日本,破坏了日本的部族组织。自朝鲜传入的佛教是文化变革的媒介,在这里起了同基督教在欧洲德意志人和斯拉夫人中间所起的一样的作用,由大陆渡海而来的学生、教师、匠人和僧侣,不仅随身携带了新的宗教,还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
日本社会经济制度又一次发生重大改变,班田制逐渐被庄园制取代。为保护庄园、扩张势力,大庄园主建立由武士组成的私人武装集团。武士主要来自地方豪强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也有一些是庄园里的富裕农民。
(1)材料一中“中国文明开始大规模地传入日本”导致了什么结果?它使日本社会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写出材料二中“日本社会经济制度又一次发生重大改变”的时间。
(3)庄园主与武士之间是怎样的关系?随着武士数量的不断增加和武士集团力量的壮大,12世纪晚期起日本开始进入什么时期?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B
解析: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故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5.答案:B
6.答案:B
解析: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孝德天皇即位,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场改革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故选B项。
7.答案:A
解析:大化改新前,日本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大化改新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A项正确。B、C、D三项都与日本明治维新有关,与题意不符,可排除。故选A项。
8.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6世纪—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扶持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D项符合题意;A项是大化改新的影响;B项中的“大化天皇”说法错误,这次改新的核心人物是孝德天皇;C项中的“中国隋唐的‘大化’制度”说法错误。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阿拉伯人往来于欧亚非三大洲之间,把中国古代的丝绸、瓷器和科技成就传入西亚和欧洲,也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同时把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故选C。
10.答案:D
解析:《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其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均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故选D项。罗马共和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都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但与题干材料内容不符,故A、B、C三项均排除。
11.答案:A
解析:阿拉伯帝国信奉的宗教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教徒将真主安拉奉为唯一真神,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帝国强盛时期,社会稳定,穆罕默德的继承者(哈里发)重视知识人才,积极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阿拉伯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故B、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是表现之一,B项符合题意;古印度人发明了从0到9的计数法,排除A项;阿拉伯人创立伊斯兰教在题干材料中无体现,排除C项;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属于东方文化,排除D项。
13.答案:D
14.答案:B
解析:“阿拉伯人的口”是指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所以阿拉伯人搭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故选B项。
15.答案:B
解析: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火药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后经阿拉伯人改造并传入欧洲,所以称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信奉的是伊斯兰教,所以佛教不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故选B项。
16.答案:D
解析:本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考查阿拉伯文化的成因。阿拉伯文化的繁荣得益于阿拉伯民族对教育、知识的重视,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阿拉伯人善于消化、吸收其他地区的文化。故选D项。
17.答案:A
解析:《天方夜谭》是描述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社会生活的民间故事集。故选A项。
18.答案:B
解析: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故选B项。
19.答案:
(1)日本派遣唐使、留学生等来中国学习。
(2)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善于学习和模仿。
(3)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日本的文字、建筑以及服饰等。(符合史实即可)
(4)要善于学习他人之长,克服自己之短。(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20.答案:
(1)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阿拉伯人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亚非古国文明的营养,融汇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华,创造了兼容东西方文明的阿拉伯文化。
(2)伊斯兰教;穆罕默德。
(3)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天方夜谭》(或《一千零一夜》)。
(4)阿拉伯帝国地处东西方之间的有利位置,便于吸收东西方文化;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阿拉伯人开放、善于学习的性格等。(任答两点即可)
21.答案:
(1)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大化改新百余年以后。
(3)地方封建主与仆从的关系。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