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三首 出塞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三首 出塞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4 22:4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四年级(上)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 21《出塞》
教学目标 掌握学习古诗的步骤,了解诗歌大意,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体味“明月”的文化意蕴,以及互文的修辞手法来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这首诗中,战士们对家乡的思念,诗人希望国家早日得到安宁、人们过上安定生活的的愿望,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理解。
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战士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诗人望国家早日得到安宁、人们过上安定生活的的愿望。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学习古诗的第一步骤:解诗题
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种军歌,主要用来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
这首《出塞》就是到边防线去守卫边疆。
学习古诗法的第二步骤:知诗人
①唐朝著名边塞诗人;②被世人称为“七绝圣手”;③代表作:《出塞》、《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等。
朗诵古诗
(根据音频划分节奏并有感情地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4.理解古诗的方法
看——看注释。
查——查字典或者查阅资料。
联——联系上下文理解。
换——调换古诗句子中词语的顺序。
补——发挥想象补充诗句中省略的部分。
学习古诗的第三步骤和第四步骤:明诗意和悟诗情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①这里不能翻译为秦朝时期的明月,汉朝的边关。正确翻译应为:秦汉时期的明月,一直照耀着从秦汉时期的边关。所以这样的修辞手法相互照应,相互补充叫作“互文”。
②大胆想象:“秦时明月汉时关”描写了怎样的景象?(静静的月夜,守卫边关的战士们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孤寂凄清,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
③为什么会思念故乡的亲人呢?联系以前学过的古诗《静夜思》(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泊船瓜洲》(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找我还。”作者借着“明月”将将士们的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感情表达了出来。
④带着战士们的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我们再来有感情读一读这两句古诗。(语调:舒缓)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①“但使”结合注释理解:只要。“飞将”借助注释理解:汉朝名将李广。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士。“教”借助注释理解:使,让。如果像李广英勇善战的将军们依然健在,就不会让胡人的军队越过阴山。
②作者借李广这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借这个故事表达了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③带着诗人渴望国家早日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古诗。
5.配乐朗读
因为作者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将自己美好对美好生活的愿望用这简单的28个字向我们表达了,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①连线:根据所出示的翻译找出对应的古诗句。
②拓展训练:从军行(其四) 唐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第一、二两句: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第三、四句中:“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③作业:背诵古诗《出塞》,并试着用你学到的方法预习古诗《凉州词》(王翰)。
小结 王昌龄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通过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更是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用一轮明月表现出来。因为战争带来的灾难,诗人更是希望有像李广一样英勇善战的将士带领将士们能够早日平息战争,让全天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全班配乐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