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四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 28了解历史 展望未来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四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 28了解历史 展望未来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12-24 22:3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8课 了解历史 展望未来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掌握了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主要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了解计算机发展历史来认识计算机发展过程;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计算机未来发展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有自己个性化的猜想。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对计算机有了直观了解和实践经验,同时对生活中计算机技术发展有一定的感知,但对计算机发展历程还较为陌生,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关注不够,给本课学习带来一定难度。不过学生可以运用文档查看、网络搜索、网页浏览等基本技能,查阅准备好的一些素材开拓视野,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登录互联网搜索以获得此方面的知识。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发展历程,知道各个时期计算机的主要特征;
(2)了解计算机发展方向和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及其应用情况。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和知识竞赛,了解计算机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计算机主要特征;
(2)通过自主进行的个性化学习,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主要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关注身边的技术应用与发展,形成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
(2)通过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生活的改变,尝试掌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4. 行为与创新
(1)通过发现生活中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实例,养成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2)通过思考并尝试设计未来计算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史和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难点:能够区分四代计算机的特点,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自主搜索知识的习惯,让学生在尝试中总结经验形成技能,鼓励学生运用技能创作,在运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知识。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网络教室、部分计算机电子零部件、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和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班上有会下围棋的同学吗?最近围棋界发生了一件大事,谷歌有台叫AlphaGo的计算机与世界冠军李世石比赛下棋了。出示下棋画面。
教师:关于这场比赛,你最想说什么?
学生回答。 以新闻引发讨论话题,激起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了解历史 教师:最早的计算机是什么样的?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了解?
学生回答。(看书、讨论、向别人请教、网络搜索等)
教师:请同学们看下老师准备好的资料。大家在查阅资料时,同时完成学案上第一个问题。
学生查阅资料,并完成学案。
小组分享,并介绍四代计算机的主要电子元器件。
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
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教师展示电子器件图片(有条件的话带上集成电路板等实物)。
通过查阅资料和网络搜索等自主学习方式了解计算机发展历史。
通过实物演示,直观诠释,化解难点。

观看视频、图片,
感受发展
教师: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让我们从一组图片来感受这样的改变。
教师播放一组图片:网络购物、扫地机器人、网络支付、便捷通信、 娱乐生活等。
教师:你觉得计算机还有在哪些方面的运用?
学生分享,并共同总结:计算机向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微型化和巨型化方向发展。 结合现实生活中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图片等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切身感受。

网络搜索,
感知新一代信息技术 教师:我们刚才领略了计算机技术带给生活的方便,那么将来信息技术将会如何发展呢?请同学们翻开教材,教材上介绍了新技术六个方面: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云计算。
请两人小组从这六个话题中选择一个,利用网络搜索资料,然后再大家汇报。
学生分组搜索网络资料并汇报。 利用网络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总结与提升 教师:同学们,我相信通过你们将来的创造,计算机一定会越来越神奇,你曾经设想过未来的计算机会有哪些奇特的功能呢?请你写下来或画下来,课后相互交流。
最后老师用未来生活的一段视频来结束今天的课程。
教师播放视频。 回顾本课知识点,从教材引向生活,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热爱生活。
【教学反思】
本节课如果单纯用讲授法和演示法教授,学生不仅难理解而且不感兴趣,为此还应设计教学体验活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的科技信息素养显得很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平时注重从各种渠道收集和学习相关内容,自己对于计算机领域的变化最好也有一定的理解和预测,凭借新鲜的观点和素材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