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0课《过秦论》课件(23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0课《过秦论》课件(23页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5 07:3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论。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李商隐
贾谊祠
1



贾谊
2
贾谊,西汉洛阳人,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学识渊博,年青时就负有才名,年仅二十岁,就被召为博士,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
贬为长沙王太傅。不被重用,33岁抑郁而死。
所著政论文有《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
作者简介
3
贾谊生活在西汉初年,此前历春秋战国、七雄争霸而秦统一天下,到楚汉相争,汉朝建立,五百年战乱破坏,因而西汉初期,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现实而写。他希望汉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当然,贾谊所说的“仁政”,完全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不可能包括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压迫等内容,这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
写作背景
4
战国七雄
5
秦的统一
6
听课文朗诵
7
一.兴亡过程
(1-4自然段)
二.分析原因
(5自然段)


崛起
(1自然段)
发展
(2自然段)
极盛
(3自然段)
(4自然段)
结构分析
理清思路
8
崛起
地理:
据……固;拥……地;君臣固守
雄心:
席卷;包举;囊括;并吞
政策:
内……;外……
成功:
拱手而取
理清思路
第一段,交代秦的地理优势,政治雄心;概述商鞅变法与张仪连横的情况,以及西河之战首告大捷的情况。总的是写秦孝公的功业:他为秦的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
秦:
南取、西举、东割、北收—宰割、分裂
诸侯:
才多、地广、师众、惨败—请服,请朝
理清思路
第二段,主要是写秦惠文王、秦武王与秦昭襄王的功业。
反衬
发展
10
前期:
后期:
设想:
理清思路
第三段,总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
极盛
奋余烈,履至尊,取百越,却匈奴
焚百家,杀豪杰,弱人民,严控制
据高城;临深渊;守要害;传万世
11
理清思路
始皇:余威震于殊俗
陈涉:
出身氓隶之人
才能不及中人
兵力数百疲敝
武器斩木为兵
结果:天下响应,并起亡秦
第四段,总写陈涉起义的情况及其亡秦的结果。
灭亡
12
陈涉
秦始皇
地位
出身
军队数量
军队素质
武器状况
地理条件
“瓮牖枢之子,迁徙之徒”
“至尊”
“行伍之间”
“王侯之家”
“疲弊之卒”
“万乘之师”
“数百”之众
“良将”
“信臣精卒”
“斩木为兵”
“劲弩”
“利兵”
“阡陌之中”
“据亿丈之城”
理清思路
13
主题思想
贾谊在这篇文章里论述了秦朝兴衰的原因。他这样做,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蹈秦朝的复辙。这是贾谊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为他们谋画“长治久安”之道,事实上只能是一种幻想。但是这篇文章表现出贾谊对农民起义的力量和意义有所认识,写出了他反对统治者施暴政于人民。这些地方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14
文言知识
追亡逐北
北收要害之郡
将军战河北
名词
败逃的人
名词作状语
向北
名词
北方
因力乘便
因遗策
虎因喜,计之曰
介词
趁着
动词
沿袭
介词
因此
1.一词多义


15
文言知识
以致天下之士
致万乘之势
而致千里
动词
招纳
动词
达到
动词
到达
延及孝文王
秦人开关延敌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动词
延续
动词
引进
动词
邀请


1.一词多义
16
文言知识
因遗策
振长策而御宇内

名词
策略
名词
鞭子
会盟而谋弱秦
弱国入朝
不若孀妻弱子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削弱
形容词
弱小
形容词
年少
1.一词多义

17
文言知识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古:黄河以西一带
今:河的西面
赢粮而景从
古:担负
今:输赢的“赢”
山东豪俊并起
古:崤山以冬,即东方
今:指山东省
流血漂橹
古:盾牌
今:使船前进的工具
2.古今异义词
18
文言知识
约从离衡
-------
???
合从缔交
-------
制其弊
---------????
百有余年
-------
陈利兵而谁何
---?
倔起阡陌之中
---??
赢粮而景从
-----
3.通假字
(衡通“横”)
(从通“纵”)?
(弊通“敝”)
(有通“又”)
(何通“呵”)
(倔通“崛”)?
(赢通“影”)?
19
合从缔交
_____________
倔起阡陌之中
_____________
赢粮而景从
_____________
百有余年矣
_____________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从,通“纵”。
倔,通“崛”。
景,通“影”。
有,通“又”。
20
本文的题目叫“过秦论”,“过秦”的意思是“超过秦国”。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中,“天下”“宇内”“四海”“八荒”四个词语可理解为同义词。
“从散约败”指合纵的盟约解散了。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一句,形象地写出了秦始皇用严酷的刑罚奴役天下百姓的统治情况。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秦:指出秦的过失。
21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吝惜珍奇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
②秦有剩余的力量利用对方弱点来制服他们,追赶(九国的)逃跑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血流成河,大盾牌也漂浮得起。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解析
22
贾谊,西汉文学家,20多岁时即被汉文帝重用,却招致诽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
贾谊的著作现存仅为《新书》,首篇即为《过秦论》,其辞赋多亡佚。
贾谊的散文有战国时纵横家之风,善于运用不同历史事实的对比来分析利害,在铺陈渲染的描写中,形成充沛的气势,使文章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过秦论》是贾谊议论文的代表作,原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下篇。“过秦”即“言秦之过”,论是一种文体,即论断事理,如同“说”。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D。教材所选的是上篇,而且论与说是不同的两种文体。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