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12-2020浙江省高考物理专项分类汇编专题18 力学实验 题目+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高考】2012-2020浙江省高考物理专项分类汇编专题18 力学实验 题目+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25 10:1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8 力学实验
1、(浙江.2012)9.(10分)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先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把弹簧秤.
(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
弹力F(N)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伸长量x(10﹣2m) 0.74 1.80 2.80 3.72 4.68 5.58 6.42
用作图法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
(2)某次试验中,弹簧秤的指针位置所示,其读数为   N,同时利用(1)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2.50N,请在答题纸上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
(3)由图得到F合=   N.
2、(浙江.2013)21. (10分)如图所示,装置甲中挂有小桶的细线绕过定滑轮,固定在小车上;装置乙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导轨的左端,另一端系在小车上.一同学用装置甲和乙分别进行实验,经正确操作获得两条纸带①和②,纸带上的a、b、c……均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
(1)任选一条纸带读出b、c两点间距离为________;
(2)任选一条纸带求出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纸带①和②上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①________v②(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图中________(填选项).
A.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
B.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
C.纸带①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
D.纸带①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
3、(浙江.2014)21.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
第21题图1
钩码数 1 2 3 4
LA/cm 15.71 19.71 23.66 27.76
LB/cm 29.96 35.76 41.51 47.36
第21题表1
(1)某次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____ cm.
(2)在弹性限度内,将50 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A和LB如表1.用表1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____ N/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由表Ⅰ数据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
第21题图2
4、(浙江.2015)21.(10分)甲同学准备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乙同学准备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
(1)上图中A、B、C、D_???Eè?¨?¤?é?¨???_实验器材,甲同学需在图中选用的器材_____________;乙同学需在图中选用的器材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乙同学在实验室选_é?????é????¨??????_,经正确操作获得如图所示的两条纸带①和②。纸带__________的加速度大(填①或者②),其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
5、(2016?浙江)8.(10分)某同学在“探究弹簧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图中弹簧OC的劲度系数为500N/m.如图1所示,用弹簧OC和弹簧秤a、b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在保持弹簧伸长1.00cm不变的条件下,
(1)若弹簧秤a、b间夹角为90°,弹簧秤a的读数是   N(图2中所示),则弹簧秤b的读数可能为   N.
(2)若弹簧秤a、b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秤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与弹簧OC的夹角,则弹簧秤a的读数是   、弹簧秤b的读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浙江.2017)17.在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1)图1是横档条,卡住平抛小球,用铅笔标注小球最高点,确定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坐标原点应选小球在斜槽末端时的 。
A.球心 B.球的上端 C.球的下端
在此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 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B.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C.用光滑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D.y轴的方向根据重垂线确定
(2)图2是利用图1装置拍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以判断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释放小球时初速度不为零 B.释放小球的初始位置不同 C.斜槽末端切线不水平
(3)图3是利用稳定的细水柱显示平抛运动轨迹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
7、(浙江.2018)17.(5分)(1)用图1所示装置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除了图中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填字母);
A. 秒表 B. 天平 C.刻度尺 D.弹簧测力计
(2)用图2所示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释放重物前有以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将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调节到同一竖直线上
B.手提纸带任意位置
C.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
(3)图3是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频闪照片,其上覆盖了一张透明的方格纸。已知方格纸每小格的边长均为0.80cm。由图可知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8、(浙江.2019)17.(5分)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
(1)实验时需要下列哪个器材______
A、弹簧秤 B、重锤线 C、打点计时器
(2)做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 迹。下列的一些操作要求,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每次运动由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小球
B、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记录小球位置
C、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接触
D、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3)若用频闪摄影方法来验证小球在平抛过程中水平方向是匀速运动,记录下如 图2所示的频闪照片。在测得、后,需要验证的关系是______。已知频闪周期为T,用下列计算式求得的水平速度,误差较小的是______。
A、 B、 C、 D、
9、(浙江.2020)17.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图甲是教材中的实验方案;图乙是拓展方案,其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ⅰ)挂上托盘和砝码,改变木板的倾角,使质量为M的小车拖着纸带沿木板匀速下滑;
(ⅱ)取下托盘和砝码,测出其总质量为m,让小车沿木板下滑,测出加速度a;
(ⅲ)改变砝码质量和木板倾角,多次测量,通过作图可得到的关系。
①实验获得如图所示的纸带,计数点a、b、c、d、e、f间均有四个点未画出,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需要满足条件的方案是_____(选填“甲”、“乙”或“甲和乙”);在作图象时,把作为F值的是_____(选填“甲”、“乙”或“甲和乙”)。
10、(浙江.2020)18.某同学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①为了减少测量误差,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多选);
A.摆的振幅越大越好
B.摆球质量大些、体积小些
C.摆线尽量细些、长些、伸缩性小些
D.计时的起、止位置选在摆球达到的最高点处
②改变摆长,多次测量,得到周期平方与摆长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所得结果与当地重力加速度值相符,但发现其延长线没有过原点,其原因可能是_____。
A.测周期时多数了一个周期
B.测周期时少数了一个周期
C.测摆长时直接将摆线的长度作为摆长
D.测摆长时将摆线的长度加上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
专题18 力学实验 参考答案
1、(浙江.2012)9.
解:(1)根据描点法作出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得:k==55N/m
(2)弹簧秤的读数为:F=2+0.20N=2.20N
根据力的图示法,作出两个分力,2.20N和2.50N,以这两个边为邻边,作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即为合力.
(3)根据图象及比例尺得出合力的大小F合=3.3N
故答案为:55;2.20;3.3
2、(浙江.2013)21.(1)2.10 cm或2.40 cm(±0.05 cm,有效数字不作要求)
(2)1.13 m/s或1.25 m/s(±0.05 cm/s,有效数字不作要求) 小于 (3)C
解:(1)纸带①,b点读数约为3.90 cm,c点读数约为6.00 cm,b、c间距离约为2.10 cm.纸带②,b点读数约为4.10 cm,c点读数约为6.50 cm,b、c间距离约为2.40 cm.
(2)c、e间的平均速度=,纸带①中对应的约为1.13 m/s,纸带②中对应的约为1.25 m/s.
(3)纸带①中两计时点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小车一直在加速,所以是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中d点以后的计时点间的距离不变,说明小车先加速后匀速,所以是用装置乙实验所得.
3、(浙江.2014)21. [答案] (1)(15.95~16.05)cm,有效数字位数正确
(2)(12.2~12.8) N/m 能
解: (1)由图2可知刻度尺能精确到0.1 cm,读数时需要往后估读一位.故指针示数为16.00±0.05 cm.
(2)由表1中数据可知每挂一个钩码,弹簧Ⅰ的平均伸长量Δx1≈4 cm,弹簧Ⅱ的总平均伸长量Δx2≈5.80 cm,根据胡克定律可求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12.5 N/m,同理也能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
4、(浙江.2015)21.答案:(1)AB;BDE(2)① (2.50.2)m/s2
解:(1)“验证机_??°è??????????????_”实验,需要在竖直面上打出一条重锤下落的纸带,即可验证,故选仪器AB;“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需要钩码拉动小车打出一条纸带,故选BDE.
(2)纸带①中前_???l???2??????_第2、3点的位移差为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差Δx1=(32.40–30.70)–(30.70–29.10)=0.1(cm);纸带①中前第l、2点与第2、3点的位移差为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差Δx2=(31.65–29.00)–(29.00–27.40)=0.05(cm);由匀变速直线运动Δx=aT2,可知纸带①加速度大为a=Δx/T2=2.5m/s2.
5、(2016?浙江)8.
解:(1)根据胡克定律可知,F=kx=500×0.01=5N;
根据弹簧秤的读数方法可知,a的读数为3.00N;两弹簧秤夹角为90°,则可知,b的读数为:F==4.00N;
(2)若弹簧秤a、b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秤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与弹簧OC的夹角;如图所示;则可知两弹簧秤的示数均变大;
故答案为:(1)3.00,4.00;(2)变大;变大.
6、(浙江.2017)17.答案:(1)B BD (2)C (3)B
解:(1)题干中指出用铅笔标注小球的最高点作为小球轨迹的记录点点.所以坐标原点也应选为球的上端.选 ; B;斜槽轨到不必光滑,A错.记录的点i适当多一点,以便更准确的描出平抛轨迹.;B对.为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将这些点平滑连接起来,C错,用中垂线确定Y轴坐标,D对。
(2)由图可知,小球做斜抛运动.所以斜槽末端没有水平放置,选C。
(3)A没有水流出,c'随着液面降低,压力减小,水柱流速不断减小,C错只有B瓶内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压强,水柱流速稳定,选择B。
7、(浙江.2018)17.答案:(1)C (2)AC (3)0.66~0.74
解:(1)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不需要秒表,故A错误;因为运动中质量不变,在找关系时不需要天平测质量,B错误;由纸带上的点计算速度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计数点的间距,故C正确。每次实验时橡皮筋成倍数地增加,形变量不变,功的关系不需要测力,故D错误。故选C。
(2)图2是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需要把两限位孔调到同一竖直线上,减小限位孔与纸带间的摩擦力,故A正确;要使重物靠近打电计时器再释放,以纸带上打出尽可能多的点,B错误C正确。故选AC。
(3)由图可知,竖直方向上,则t=0.4s
水平方向上,可解得,v0=0.70m/s
8、(浙江.2019)17.答案:B ACD x4-x3=x3-x2=x2-x1=x1 D
解:(1)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需要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白纸、米尺、重垂线。米尺的作用是能读出轨迹上某点的坐标。重垂线的作用是确保木板与白纸是在竖直面内,使其与小球运动平面平行。时间可以通过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去求解,故不需要弹簧秤与打点计时器,故AC错误,B正确。
(2)A、因为要画同一运动的轨迹,必须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相同,且由静止释放,以保证获得相同的初速度。故A正确。
B、记录小球经过不同高度的位置时,每次不必严格地等距离下降,故B错误;
C、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同一竖直面内运动,固定白纸的木板必须调节成竖直,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相接触,以免有阻力的影响,故C正确。
D、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故D正确。
故选:ACD。
(3)因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则下落相等位移的时间越来越短,所以x4-x3=x3-x2=x2-x1=x1,
用下列计算式求得的水平速度,误差较小的是所测的长度越来误差越小,则为v=,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1)B;(2)ACD;(3)x4-x3=x3-x2=x2-x1=x1,D。
从“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原理出发即可求解;
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必须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因为要画同一运动的轨迹,必须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相同,且由静止释放,以保证获得相同的初速度,实验要求小球滚下时不能碰到木板平面,避免因摩擦而使运动轨迹改变,最后轨迹应连成平滑的曲线;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比较竖直方向上下落相同位移的时间关系,从而比较出水平位移的关系。
9、(浙江.2020)17.答案: (1). 0.18~0.19 (2). 甲 (3). 甲和乙
解:①[1].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
由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
②[2][3].在图甲的实验方案中,由托盘和砝码的重力提供拉力,让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则绳子对小车的拉力
当时,绳子拉力近似等于托盘和砝码的重力。
故甲需要满足。
在图乙的实验方案中,挂上托盘和砝码,小车匀速下滑,设斜面的倾斜角为,斜面和纸带对小车的摩擦力或阻力总和为f,则有
取下托盘和砝码,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故乙方案中,不需要满足
在甲乙方案中,均用托盘和砝码的重力mg作为小车匀加速的直线运动的合力及F。
10、(浙江.2020)18.答案: (1). BC (2). C
解:①[1].A.单摆在摆角很小的情况下才做简谐运动,单摆的摆角不能太大,一般不能超过5°,否则单摆将不做简谐振动,故A做法错误;
B.实验尽量选择质量大的、体积小的小球,减小空气阻力,减小实验误差,故B做法正确;
C.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摆线应轻且不易伸长的细线,实验选择细一些的、长度适当、伸缩性小的绳子,故C做法正确;
D.物体再平衡位置(最低点)速度最大,计时更准确,故D做法错误。
②[2].单摆的周期

但是实验所得没过原点,测得重力加速度与当地结果相符,则斜率仍为;则
故实验可能是测量是直接将摆线的长度作为摆长了。
_21?????????è?????(www.21cnjy.com)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