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12-2020浙江省高考物理专项分类汇编 专题20 力学计算题 题目+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高考】2012-2020浙江省高考物理专项分类汇编 专题20 力学计算题 题目+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25 11:1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0 力学计算题
1、(浙江.2012)10.(16分)为了研究鱼所受水的阻力与其形状的关系,小明同学用石蜡做成两条质量均为m、形状不同的“A鱼”和“B鱼”,如图所示.在高出水面H处分别静止释放“A鱼”和“B鱼”,“A鱼”竖直下潜hA后速度减小为零,“B鱼”竖直下潜hB后速度减小为零.“鱼”在水中运动时,除受重力外,还受到浮力和水的阻力.已知“鱼”在水中所受浮力是其重力的 倍,重力加速度为g,“鱼”运动位移值远大于“鱼”的长度.假设“鱼”运动时所受水的阻力恒定,空气阻力不计.求:
(1)“A鱼”入水瞬间的速度VA
(2)“A鱼”在水中运动时所受阻力fA
(3)“A鱼”和“B鱼”在水中运动时所受阻力之比fA:fB.
2、(浙江.2013)23. (16分)山谷中有三块石头和一根不可伸长的轻质青藤,其示意图如下.图中A、B、C、D均为石头的边缘点,O为青藤的固定点,h1=1.8 m,h2=4.0 m,x1=4.8 m,x2=8.0 m.开始时,质量分别为M=10 kg和m=2 kg的大、小两只滇金丝猴分别位于左边和中间的石头上,当大猴发现小猴将受到伤害时,迅速从左边石头的A点水平跳至中间石头.大猴抱起小猴跑到C点,抓住青藤下端,荡到右边石头上的D点,此时速度恰好为零.运动过程中猴子均可看成质点,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大猴从A点水平跳离时速度的最小值;
(2)猴子抓住青藤荡起时的速度大小;
(3)猴子荡起时,青藤对猴子的拉力大小.
3、(浙江.2014)23.如图所示,装甲车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0=20 m/s沿直线前进,车上机枪的枪管水平,距地面高为h=1.8 m.在车正前方竖直立一块高为两米的长方形靶,其底边与地面接触.枪口与靶距离为L时,机枪手正对靶射出第一发子弹,子弹相对于枪口的初速度为v=800 m/s.在子弹射出的同时,装甲车开始匀减速运动,行进s=90 m后停下.装甲车停下后,机枪手以相同方式射出第二发子弹.(不计空气阻力,子弹看成质点,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第23题图
(1)求装甲车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当L=410 m时,求第一发子弹的弹孔离地的高度,并计算靶上两个弹孔之间的距离;
(3)若靶上只有一个弹孔,求L的范围.
4、(浙江.2015)23.如图所示,用一块长的木板在墙和桌面间架设斜面,桌面高H=0.8m,长。斜面与水平桌面的倾角可在0~60°间调节后固定。将质量m=0.2kg的小物块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忽略物块在斜面与桌面交接处的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取;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求角增大到多少时,物块能从斜面开始下滑;(用正切值表示)
(2)当增大到37°时,物块恰能停在桌面边缘,求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sin37°=0.6,cos37°=0.8)21*cnjy*com
(3)继续增大角,发现=53°时物块落地点与墙面的距离最大,求此最大距离
5、(2016?浙江)10.(16分)在真空环境内探测微粒在重力场中能量的简化装置如图所示.P是一个微粒源,能持续水平向右发射质量相同、初速度不同的微粒.高度为h的探测屏AB竖直放置,离P点的水平距离为L,上端A与P点的高度差也为h.
(1)若微粒打在探测屏AB的中点,求微粒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2)求能被屏探测到的微粒的初速度范围;
(3)若打在探测屏A、B两点的微粒的动能相等,求L与h的关系.
6、(浙江.2017)19.游船从码头沿直线行驶到湖对岸,小明对过程进行观察,记录数据如下表,
运动过程 运动时间 运动状态
匀加速运动
初速度;末速度
匀速运动

匀减速运动
靠岸时的速度
(1)求游船匀加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及位移大小;
(2)若游船和游客总质量,求游船匀减速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大小F;
(3)求游船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
7、(浙江.2017)20.图中给出一段“”形单行盘山公路的示意图,弯道1、弯道2可看作两个不同水平面上的圆弧,圆心分别为,弯道中心线半径分别为,弯道2比弯道1高,有一直道与两弯道圆弧相切。质量的汽车通过弯道时做匀速圆周运动,路面对轮胎的最大径向静摩擦力是车重的1.25倍,行驶时要求汽车不打滑。(sin37°=0.6,sin53°=0.8)
(1)求汽车沿弯道1中心线行驶时的最大速度;
(2)汽车以进入直道,以的恒定功率直线行驶了,进入弯道2,此时速度恰为通过弯道2中心线的最大速度,求直道上除重力以外的阻力对汽车做的功;
(3)汽车从弯道1的A点进入,从同一直径上的B点驶离,有经验的司机会利用路面宽度,用最短时间匀速安全通过弯道,设路宽,求此最短时间(A、B两点都在轨道的中心线上,计算时视汽车为质点 )。
8、(浙江.2018)19.(9分)可爱的企鹅喜欢在冰面上游玩,如图所示,有一企鹅在倾角为37o的斜面上,先以加速度a=0.5m/s2从冰面底部由静止开始沿直线向上“奔跑”,t=8s时,突然卧倒以肚皮贴着冰面向前滑行,最后退滑到出发点,完成一次游戏(企鹅在滑动过程中姿势保持不变)。若企鹅肚皮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已知sin37o=0.6,cos37o=0.8 。求:
(1)企鹅向上“奔跑”的位移大小;
(2)企鹅在冰面上滑动的加速度大小;
(3)企鹅退滑到出发点的速度大小。(计算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9、(浙江.2018)20. 如图所示,一轨道由半径为2m的四分之一竖直圆弧轨道AB和长度可以调节的水平直轨道BC在B点平滑连接而成。现有一质量为0.2kg的小球从A点无初速度释放,经过圆弧上的B点时,传感器测得轨道所受压力大小为3.6N,小球经过BC段所受阻力为其重力的0.2倍,然后从C点水平飞离轨道,落到水平面上的P点,P、C两点间的高度差为3.2m。小球运动过程中可以视为质点,且不计空气阻力。
(1)求小球运动至B点的速度大小;
(2)求小球在圆弧轨道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3)为使小球落点P与B点的水平距离最大,求BC段的长度;
(4)小球落到P点后弹起,与地面多次碰撞后静止。假设小球每次碰撞机械能损失75%,碰撞前后速度方向与地面的夹角相等。求小球从C点飞出后静止所需的时间。
10、(浙江.2019)20.(9分)小明以初速度v0=10m/s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质量m=的小皮球,最后在抛出点接住。假设小皮球在空气中所受阻力大小为重力的倍。求小皮球
(1)上升的最大高度;
(2)从抛出到接住的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做的功;
(3)上升和下降的时间。
11、(浙江.2019)21.(12分)某砂场为提高运输效率,研究砂粒下滑的高度与砂粒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关系,建立如图所示的物理模型。竖直平面内有一倾角的直轨道AB,其下方右侧放置一水平传送带,直轨道末端B与传送带间距可近似为零,但允许砂粒通过。转轮半径,转轴间距的传送带以恒定的线速度逆时针转动,转轮最低点离地面的高度。现将一小物块放在距离传送带高h处静止释放,假设小物块从直轨道B端运动到传送带上C点时,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为水平向右。已知小物块与直轨道和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1)若,求小物块到达B端时速度的大小;
(2)若小物块落到传送带左侧地面,求h需要满足的条件;
(3)改变小物块释放的高度h,小物块从传送带的D点水平向右抛出,求小物块落地点到D点的水平距离x与h的关系式及h需要满足的条件。
12、(浙江.2020)20.如图1所示,有一质量的物件在电机的牵引下从地面竖直向上经加速、匀速、匀减速至指定位置。当加速运动到总位移的时开始计时,测得电机的牵引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2所示,末速度减为0时恰好到达指定位置。若不计绳索的质量和空气阻力,求物件:
(1)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
(3)总位移的大小。
13、(浙江.2020)21.小明将如图所示的装置放在水平地面上,该装置由弧形轨道、竖直圆轨道、水平直轨道和倾角的斜轨道平滑连接而成。质量的小滑块从弧形轨道离地高处静止释放。已知,,滑块与轨道和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弧形轨道和圆轨道均可视为光滑,忽略空气阻力。
(1)求滑块运动到与圆心O等高的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通过计算判断滑块能否冲出斜轨道的末端C点;
(3)若滑下的滑块与静止在水平直轨道上距A点x处的质量为的小滑块相碰,碰后一起运动,动摩擦因数仍为0.25,求它们在轨道上到达的高度h与x之间的关系。(碰撞时间不计,,)
专题20 力学计算题 参考答案
1、(浙江.2012)10.
解:(1)A鱼入水前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
解得:
(2)A鱼入水后,受重力、浮力和阻力,根据动能定理,有:
mghA﹣fAhA﹣F浮hA=0﹣
其中:
解得:
(3)同理
解得
答:(1)“A鱼”入水瞬间的速度为;
(2)“A鱼”在水中运动时所受阻力为;
(3)“A鱼”和“B鱼”在水中运动时所受阻力之比.
2、(浙江.2013)23.[解析] (1)设猴子从A点水平跳离时速度的最小值为vmin,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
h1=gt2①
x1=vmint②
联立①②式,得vmin=8 m/s③
(2)猴子抓住青藤后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设荡起时的速度为vC,有
(M+m)gh2=(M+m)v④
vC== m/s≈9 m/s⑤
(3)设拉力为FT,青藤的长度为L,对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T-(M+m)g=(M+m),L)⑥
由几何关系(L-h2)2+x=L2⑦
得L=10 m⑧
综合⑤⑥⑧式并代入数据解得:FT=(M+m)g+(M+m),L)=216 N⑨
3、(浙江.2014)23.答案 :(1) m/s2 (2)0.55 m 0.45 m (3)492 m解 :(1)装甲车加速度a=,2s)= m/s2.
(2)第一发子弹飞行时间t1==0.5 s
弹孔离地高度h1=h-gt=0.55 m
第二发子弹离地的高度h2=h-g=1.0 m
两弹孔之间的距离Δh=h2-h1=0.45 m.
(3)第一发子弹打到靶的下沿时,装甲车离靶的距离为L1
L1=(v0+v)=492 m
第二发子弹打到靶的下沿时,装甲车离靶的距离为L2
L2=v+s=570 m
L的范围 492 m4、(浙江.2015)23.答案:(1)tan0.05 (2)=0.8 (3)1.9m
解:(1)为使小物块下滑mgsin
满足的条件tan0.05
(2)克服摩擦力做功
由动能定理得
代入数据得=0.8
(3)由动能定理得
代入数据得v=1m/s

t=0.4s

5、(2016?浙江)10.
解:(1)打在中点的微粒h=gt2①
解得t=②
(2)打在B点的微粒v1=
2h= ③
解得v1=L ④
同理,打在A点的微粒初速度v2=L ⑤
微粒初速度范围L≤v≤L⑥
(3)由能量关系mv22+mgh=mv12+2mgh
代入④⑤两式可得:
L=2h;
答:(1)若微粒打在探测屏AB的中点,微粒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2)能被屏探测到的微粒的初速度范围为L≤v≤L;
(3)若打在探测屏A、B两点的微粒的动能相等,L=2h;
6、(浙江.2017)19.答案:
(1)游船匀加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 a1=0.105m/s2,位移大小为x1=84m
(2)游船匀减速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合力大小F=400N
(3)游般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86m/s
解:由题意做出v-t图像如图

所以船匀加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 a1=0.105m/s2,位移大小为x1=84m
游船匀减速运动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F=ma=8000×0.05=400N
所以游船匀减速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合力大小F=400N
匀加速运动过程位移x1=84明,
匀速运动位移x2=vt=4.2×(640-40)m=2520m
匀减速运动过程位移
总位移X=X1+X2+X3=(84+2520+176)m=2780m
所以行驶总时间为t=720s
所以整个过程中行驶的平均速度大小=3.86m/s。
7、(浙江.2017)20.答案:(1)(2)(3)
解:(1)弯道1的最大速度v1,有:

(2)弯道2的最大速度v2,有:

直道上由动能定理有:
代入数据可得
可知r增大v增大,r最大,切弧长最小,对应时间最短,所以轨迹设计应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以得到
代入数据可以得到r’=12.5m
汽车沿着该路线行驶的最大速度

线路长度
最短时间。
8、(浙江.2018)19.解:(1)奔跑过程: 有x=16m,
(2)上滑过程: 有a1=8m/s2,
下滑过程: 有a2=4m/s2,
(3)上滑位移:
退滑到出发点的速度:得到:
9、(浙江.2018)20.
解:(1)在B点: 得到:
(2)A至B过程中,由动能定理: 得到:
(3)B至C过程中,由动能定理:
B至P的水平距离:
当 P至B的水平距离最大
(4)C至P时间:
……
10、(浙江.2019)20.
解:(1)上升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1
解得:a1=11m/s2
上升的最大高度:h==m
(2)从抛出到接住的过程中重力做功WG=0
空气阻力做功Wf=-f2h=-J
(3)上升过程的时间t1==s
下降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2
解得:a2=9m/s2
由位移公式得:h=
解得:t2=s
答:(1)上升的最大高度是m;
(2)从抛出到接住的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所做的功分别为0、-J
(3)上升和下降的时间分别为s、s。
11、(浙江.2019)21.解:(1)物块由静止释放到B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μmgcosθ=ma
由速度位移的关系式得:
vB2=2a
联立解得:vB=4m/s
(2)左侧离开,设到D点速度为零时高为h1,由动能定理得:
0=mgh1-μmgcosθ-μmgL
解得:h1=
若小物块落到传送带左侧地面,h需要满足的条件是h≤
(3)右侧抛出,设到D点的速度为v,由动能定理得:
mv2=mgh一μmgcosθ-μmgL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H+2R=gt2,x=vt
解得:x=2
为使能在D点水平抛出,则有:
mg≤
解得:h=
答:(1)若h=,小物块到达B端时速度的大小是4m/s;
(2)若小物块落到传送带左侧地面,h需要满足的条件是h≤;
(3)改变小物块释放的高度h,小物块从传送带的D点水平向右抛出,小物块落地点到D点的水平距离x与h的关系式是x=2
h需要满足的条件是h=。
12、(浙江.2020)20.答案:(1),竖直向下;(2)1m/s;(3)40m
解:(1)由图2可知0~26s内物体匀速运动,26s~34s物体减速运动,在减速运动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根据图2得此时FT=1975N,则有
方向竖直向下。
(2)结合图2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3)根据图像可知匀速上升的位移
匀减速上升的位移
匀加速上升的位移为总位移的,则匀速上升和减速上升的位移为总位移的,则有
所以总位移为
h=40m
13、(浙江.2020)21.答案:(1)8N,方向水平向左;(2)不会冲出;(3) ();()
解:(1)机械能守恒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方向水平向左
(2)能在斜轨道上到达的最高点为点,功能关系

故不会冲出
(3)滑块运动到距A点x处的速度为v,动能定理
碰撞后的速度为,动量守恒定律
设碰撞后滑块滑到斜轨道的高度为h,动能定理

()
_21?????????è?????(www.21cnjy.com)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