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讲义-2021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题突破(百色专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讲义-2021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题突破(百色专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5 08:0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二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热 点 链 接
热点材料: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之路无坦途。当前,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很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不失时机、蹄疾步稳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高改革综合效能。
——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解读:改革开放以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启示我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强调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率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教 材 联 通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洋务运动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性质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地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失败原因
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评价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俄国农奴制改革
背景
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目的
维护沙皇贵族统治
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可以高价赎买一份土地
影响
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影响
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戊戌变法
背景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性质
制度改革的一次尝试
主要活动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创办报刊、组织团体—宣传变法;百日维新—变法高潮;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影响
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启示
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不能挽救民族危机
罗斯福新政
背景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引起了政治统治危机
特点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影响
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同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新经济政策
背景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特点
允许多种经济制度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
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
背景
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状况;“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出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思想;外交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过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影响
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成功的共同因素
顺应历史潮流是改革成功的决定因素。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魄力,具有勇于探索、锐意进取、坚强不屈、与时俱进等优秀品质。改革措施必须行之有效,符合客观实际;敢于解放思想,善于吸取、借鉴世界先进文化
【中考易错易混】
1.洋务运动是一次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改革,而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是因为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2.戊戌变法的内容里,体现其资产阶级性质的是: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3.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日本明治维新标志着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5.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扭转经济形势。
拓 展 提 升
1.分析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成功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2.中外历史上成功的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
走 进 中 考
1.(2020·潍坊中考)彼得一世要求朝臣剃须,穿西式服装,要求俄罗斯贵族后裔学习欧洲礼仪和思想。他这样做是为了( )
A.建立中央集权 B.发展本国资本主义
C.兴办手工工场 D.开启近代化的进程
2.(2020·鄂州中考)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以下为日本侵略扩张奠定强大基础的改革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建立新式军队
C.“文明开化” D.“殖产兴业”
3.(2020·自贡中考)李鸿章晚年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认为洋务运动“虚有其表”的根本原因是( )
A.缺乏人才 B.只单纯引进西方技术
C.资金匮乏 D.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4.“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
B.继续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5.(2020·凉山州中考)1898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能见到的历史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宣统帝退位
C.戊戌变法 D.北平和平解放
6.(2020·宿迁中考)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需经历不断探索与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材料二 70年光阴,中国以“惊人一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历程,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中国跨度,铸就了新中国辉煌的发展历程。
——新华网《中国跨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学习西方技术”“开始学制度”分别指哪项探索?随着改变中国人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先进知识分子宣传的思想有何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70年“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两点)
7.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他坚定地认为,这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进行试验。
材料二 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摘自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罗斯福“进行试验”的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他的试验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2)材料二中所说的“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的总设计师是谁?概括说明,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进行了哪些卓有成效的探索。
(3)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青年学生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错 题 专 训
1.“当然,这些变化并不是以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别置一新物。可以称为布新而不除旧。”这句话评论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时间最早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颁布了《学制》。从此,日本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等近代教育系统逐渐取代了寺子屋和私塾等传统教育组织形式。这表明明治维新( )
A.在教育方面实行全面西化
B.促进了日本教育的近代化
C.为封建幕府统治培养人才
D.推动了日本对外侵略扩张
4.世界近代历史进程中,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事件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5.罗斯福新政推行期间,很多大企业集团和保守派对新政持敌视态度,他们对“大笔开支”“经济狂想”“社会主义改革”极为不满,号召民众反对新政。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受到“敌视”的原因是( )
A.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B.违背了工人的利益
C.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
D.推行了自由贸易政策
拓 展 提 升
1.分析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成功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改革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立足国情,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改革措施必须行之有效,顺应人民意愿。
2.中外历史上成功的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
改革要从实际国情出发,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要勇于创新,不同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与和谐发展。
走 进 中 考
1.(2020·潍坊中考)彼得一世要求朝臣剃须,穿西式服装,要求俄罗斯贵族后裔学习欧洲礼仪和思想。他这样做是为了D
A.建立中央集权 B.发展本国资本主义
C.兴办手工工场 D.开启近代化的进程
2.(2020·鄂州中考)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以下为日本侵略扩张奠定强大基础的改革措施是B
A.废藩置县 B.建立新式军队
C.“文明开化” D.“殖产兴业”
3.(2020·自贡中考)李鸿章晚年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认为洋务运动“虚有其表”的根本原因是D
A.缺乏人才 B.只单纯引进西方技术
C.资金匮乏 D.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4.“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A
A.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
B.继续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5.(2020·凉山州中考)1898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能见到的历史事件是C
A.新文化运动 B.宣统帝退位
C.戊戌变法 D.北平和平解放
6.(2020·宿迁中考)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需经历不断探索与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材料二 70年光阴,中国以“惊人一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历程,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中国跨度,铸就了新中国辉煌的发展历程。
——新华网《中国跨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学习西方技术”“开始学制度”分别指哪项探索?随着改变中国人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先进知识分子宣传的思想有何新变化?
答:“学习西方技术”:洋务运动;“开始学制度”:戊戌变法。新变化: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70年“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两点)
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的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
7.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他坚定地认为,这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进行试验。
材料二 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摘自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罗斯福“进行试验”的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他的试验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答:目的:消除经济危机。中心措施:实行“产业复兴法”(或国家对工业的调整)。成效:使美国经济得以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
(2)材料二中所说的“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的总设计师是谁?概括说明,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进行了哪些卓有成效的探索。
答:总设计师:邓小平。探索:实行改革开放;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并将其付诸实践;发表南方谈话,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任答两点即可)
(3)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青年学生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答: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敢于创新,努力成才。(言之有理即可)
错 题 专 训
1.“当然,这些变化并不是以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别置一新物。可以称为布新而不除旧。”这句话评论的是A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时间最早的历史事件是A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颁布了《学制》。从此,日本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等近代教育系统逐渐取代了寺子屋和私塾等传统教育组织形式。这表明明治维新B
A.在教育方面实行全面西化
B.促进了日本教育的近代化
C.为封建幕府统治培养人才
D.推动了日本对外侵略扩张
4.世界近代历史进程中,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事件是B
A.彼得一世改革
B.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5.罗斯福新政推行期间,很多大企业集团和保守派对新政持敌视态度,他们对“大笔开支”“经济狂想”“社会主义改革”极为不满,号召民众反对新政。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受到“敌视”的原因是C
A.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B.违背了工人的利益
C.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
D.推行了自由贸易政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