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三次科技革命及经济全球化
热 点 链 接
热点材料: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解读:北斗系统一路走来,其中的艰辛与坎坷可想而知。北斗导航系统不仅仅是一张响亮的“中国名片”,更是成为了“中国创造”的有力见证。我们向全球输出优秀的产品,为他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世界的经济向好贡献出属于中国的一份力量。北斗系统的建立只是我们中华民族向着复兴迈出的一小步,为了中华民族之复兴,我们势必要将科技革命进行到底!
教 材 联 通
一、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概况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18世纪60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到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理论基础是牛顿力学原理
过程
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最早从棉纺织业发展和使用机器开始,以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为开端;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新动力又推动冶金、采矿等部门采用新技术;工业发展继而又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此后,法、美、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特点
①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逐渐向法、美、德等国扩展。②以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③从轻工业开始,然后进入重工业领域。④重大发明多来自一线工人,科技含量较低,科学和技术尚未实现真正结合
影响
①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使社会日益分裂为直接对立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③城市化进程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引起思想的变化。④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⑤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的时期。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⑦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等问题
对中国影响
①欧美列强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人民开始了既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又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③面对内外危机,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进行了一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近代化探索的第一步。④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⑤中国的对外政策由闭关锁国变为被迫对外开放,客观上有利于西方文明生活方式的传播
中国错过的原因
落后的封建制度;闭关锁国的政策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续表
第二次工业革命
概况
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在这一时期里,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工业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工、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继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实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又一次重大飞跃。理论基础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
内容
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发明;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使用;化学工业的建立和新材料的产生和应用
特点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进行,一些国家的两次革命是交叉进行的。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社会推进到“电气时代”。③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重工业部门,以钢铁、电力、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为主。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将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技含量高
影响
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②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③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持续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中国影响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为发展资本主义,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发动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戊戌变法中,鼓励创办私人企业,辛亥革命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③中国人民掀起救亡图存高潮,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由学习西方的技术转变为学习西方的制度;农民阶级进行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中国错过的原因
列强的侵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三次科技革命
计算机网络的兴起
发展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功能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快捷地了解信息,时刻感受到外部世界的变化,使个人与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影响
①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社会也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②将世界各地连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③推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④既造福了人类,又创造了财富
存在问题
①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计算机病毒等。②其他问题: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网络诈骗等
第三次科技革命
影响
①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②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高科技,提高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③科技进步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对中国影响
①带来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难得的机遇。②增加了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因而努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出台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③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中国错过的原因
人民解放战争爆发;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视、封锁、包围;国内的“左”的错误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使得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的启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②政府应重视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③要重视人才培养,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我们应如何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
从国家来讲:①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②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③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经济增长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
从学生来讲: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增强创新意识。②要充分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及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经济全球化
过程
经济全球化起源:15世纪末—18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进行,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方式:商贸往来
经济全球化初步发展: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殖民扩张,在全球范围内掠夺资源、倾销商品。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方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经济全球化加强: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整个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方式:资本输出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二战后至今,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日益增多;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方式:经济的趋同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经济之间的关系
相互依存、互相竞争
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和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努力构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中考易错易混】
1.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是资产阶级统治确立,市场扩大,商品供不应求。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3.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重要标志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4.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5.经济全球化日趋加强的原因: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拓 展 提 升
1.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一次:主要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次: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使得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2.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启示。
积极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方便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等等。
消极方面:环境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高科技犯罪、网络诈骗、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等。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应趋利避害,树
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注意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将科技造福于人类等等。
3.三次科技革命中,中国滞后的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隔绝,使我们错失了机遇。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的中国未能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中国又一次错失良机。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长期处于战争、混乱的状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
4.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第三次科技革命?
(1)从国家层面来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立知识创新体系;坚持改革开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从个人层面来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重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5.中国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把握机遇;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走 进 中 考
1.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这种新动力是(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飞机
2.(2020·天水中考)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后,教育部要求延迟开学。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大部分中小学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式,“线上授课”应运而生。“线上授课”得益于( )
A.资产阶级革命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3.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技术的应用( )
A.是材料技术的创新
B.将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到新阶段
C.是生物技术的突破
D.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
4.(2020·黄冈中考)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新经济”。这些“新经济”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区域化和一体化 B.全球化和信息化
C.保障制度福利化 D.国有企业私营化
5.(2020·营口中考)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协调世界经济的支柱是( )
A.世界贸易组织 B.联合国安理会
C.联合国维和部队 D.联合国秘书处
6.2016年,英国公民投票,大部分赞同脱离欧盟;近年来,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提出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这表明( )
A.英美两国利益一致 B.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C.国际组织失去效力 D.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兼木匠,只有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蔡子亮、杨钢、白政民《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材料二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的确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由此造成多种传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
1832年3月霍乱遍及英国;1848—1849年,霍乱在英国再次兴起……
举世闻名的“雾都”伦敦之得名,除了英国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外,恐怕与18、19世纪的工业化密不可分。
——梅雪芹《19世纪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初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出现对人类历史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问题,谈谈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何启示?
8.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相对应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我认为,下一次工业革命是能完全替代人角色的智能机器人革命。
材料二
图1 1874—189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速度比较
图2 美国经济增长及IT产业的贡献率(%)
数据图(1993—1999年)
材料三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空前的全球能源与资源危机、全球生态与环境危机、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的多重挑战,由此引发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大幅度地降低污染排放。
——胡鞍钢《中国赶上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动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的重大发明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的图1反映了什么重要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4—1890年日本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的图2,你认为推动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不断增长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
9.(2020·扬州中考改编)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年,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签署《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多种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引发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报复及掀起全球贸易战,直接结果就是导致美国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更严重。
材料二 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材料三 据统计,2019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到3 456亿美元……以此为由,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对美出口和投资,出台了多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注:贸易逆差亦称“入超”。指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一年)一国的商品进口额高于出口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大萧条”历史上又被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萧条”爆发的根本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时间。依据材料二,指出加入该组织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3)依据材料三,指出特朗普政府所采取的对华贸易政策及其影响。
(4)面对全球化的曲折过程,我们该如何应对?
错 题 专 训
1.1841—1846年,英国取消了605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1 035种商品的进口税。导致英国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完成 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殖民帝国的形成 D.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2.如图为“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导致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 B.交通工具的推陈出新
C.内燃机的发明与推广 D.电器设备的推广应用
3.我们习惯上把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发明机器所用材料不同
B.发明者的身份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能源动力不同
4.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前我国物联网技术初步成型,该技术将逐步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物流、医疗、安防、家居、旅游、军事等诸多领域。这说明( )
A.科学理论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B.生物工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科学技术取得重大成就
D.新技术应用的程度不断深入
走 进 中 考
1.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这种新动力是B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飞机
2.(2020·天水中考)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后,教育部要求延迟开学。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大部分中小学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式,“线上授课”应运而生。“线上授课”得益于D
A.资产阶级革命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3.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技术的应用B
A.是材料技术的创新
B.将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到新阶段
C.是生物技术的突破
D.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
4.(2020·黄冈中考)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新经济”。这些“新经济”最突出的特征是B
A.区域化和一体化 B.全球化和信息化
C.保障制度福利化 D.国有企业私营化
5.(2020·营口中考)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协调世界经济的支柱是A
A.世界贸易组织 B.联合国安理会
C.联合国维和部队 D.联合国秘书处
6.2016年,英国公民投票,大部分赞同脱离欧盟;近年来,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提出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这表明D
A.英美两国利益一致 B.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C.国际组织失去效力 D.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兼木匠,只有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蔡子亮、杨钢、白政民《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材料二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的确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由此造成多种传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
1832年3月霍乱遍及英国;1848—1849年,霍乱在英国再次兴起……
举世闻名的“雾都”伦敦之得名,除了英国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外,恐怕与18、19世纪的工业化密不可分。
——梅雪芹《19世纪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初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答: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许多发明都是一些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的工匠依据实践的经验而取得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大的成就;或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出现对人类历史产生的影响。
答:积极影响: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消极影响: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还造成多种传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
(3)综合上述问题,谈谈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何启示?
答: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在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同时做到保护环境、平衡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注重科技发展,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生态与人口等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8.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相对应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我认为,下一次工业革命是能完全替代人角色的智能机器人革命。
材料二
图1 1874—189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速度比较
图2 美国经济增长及IT产业的贡献率(%)
数据图(1993—1999年)
材料三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空前的全球能源与资源危机、全球生态与环境危机、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的多重挑战,由此引发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大幅度地降低污染排放。
——胡鞍钢《中国赶上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动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的重大发明分别是什么。
答: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或内燃机的发明应用)、计算机(或网络技术)的发明应用。
(2)材料二的图1反映了什么重要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4—1890年日本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不平衡,日本工业高速发展,英国发展相对缓慢。(答出一点即可)主要原因: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工业革命的推动。
(3)根据材料二的图2,你认为推动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不断增长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答:发展高新技术,注重将最新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
答: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短缺等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9.(2020·扬州中考改编)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年,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签署《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多种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引发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报复及掀起全球贸易战,直接结果就是导致美国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更严重。
材料二 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材料三 据统计,2019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到3 456亿美元……以此为由,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对美出口和投资,出台了多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注:贸易逆差亦称“入超”。指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一年)一国的商品进口额高于出口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大萧条”历史上又被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萧条”爆发的根本原因。
答:“大萧条”:经济大危机。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时间。依据材料二,指出加入该组织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答:时间:1995年1月1日。机遇: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
(3)依据材料三,指出特朗普政府所采取的对华贸易政策及其影响。
答:政策:贸易保护主义。影响:违背了时代潮流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损害了别国利益,不利于美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共同应对经济危机;阻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4)面对全球化的曲折过程,我们该如何应对?
答: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各国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共通共融共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解决和应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全球性问题,推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
错 题 专 训
1.1841—1846年,英国取消了605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1 035种商品的进口税。导致英国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原因是A
A.工业革命的完成 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殖民帝国的形成 D.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2.如图为“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导致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
A.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 B.交通工具的推陈出新
C.内燃机的发明与推广 D.电器设备的推广应用
3.我们习惯上把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D
A.发明机器所用材料不同
B.发明者的身份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能源动力不同
4.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前我国物联网技术初步成型,该技术将逐步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物流、医疗、安防、家居、旅游、军事等诸多领域。这说明D
A.科学理论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B.生物工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科学技术取得重大成就
D.新技术应用的程度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