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中共领导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热 点 链 接
热点材料: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千秋伟业,继往开来。七一建党节前夕,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 191.4万名,比上年净增132万名。党的基层组织468.1万个,比上年净增7.1万个。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党的执政根基进一步夯实。
解读:从1921年全国仅有50多名党员发展到如今的9 191.4万名党员,这是一组对比鲜明、振奋人心的数据,也是催人向上、坚定信念的磅礴力量,更是一幅展示我们党从幼小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发展壮大成当今世界最为浩荡的先锋队的历史画卷。这充分彰显进入新时代,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明显提升,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折射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一步一步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回顾党的一路征程,没有丝毫懈怠和止步畏难,只有星辰大海和一往无前。
教 材 联 通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
时期
事件
概况
创建时期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后转移到浙江省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国民革命
时期
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黄埔军校,国共合作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土地革命
时期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起义。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为保存革命力量,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的创建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红军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进行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续表
时期
事件
概况
抗日战争时期
局部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并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二次国共合作
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的率领下,取得平型关大捷,这也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敌后抗战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军侵略
百团大战
1940年下半年发动,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争取和平、民主时期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应蒋介石邀请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区土地改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转战陕北
1947年3月,国民党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南京解放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阶段
特征
史实
影响
过渡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
建立和巩固新生政权,加强国家工业化和民主法制建设,向社会主义过渡
开国大典
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抗美援朝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土地改革
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一五计划”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三大改造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1956—1966年)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秩序;经济工作中急躁冒进的“左”倾错误,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人民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12月至今)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对外开放
邓小平理论
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会议
时间、地点
主要内容
意义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湖北汉口
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这次会议对挽救大革命失败造成的危局,实现党的战略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福建古田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古田会议确立的各项原则对以后不断加强党和军队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共七大
1945年4月、陕西延安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北京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二大
1982年、北京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阐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中共十三大
1987年、北京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
1992年、北京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共十五大
1997年、北京
江泽民作了报告,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六大
2002年、北京
江泽民作了报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中共十七大
2007年、北京
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奋斗目标作了部署
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中共十八大
2012年、北京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共十九大
2017年、北京
习近平作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中考易错易混】
1.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革命中心地区的转移,即由江西瑞金转移到陕西延安。
2.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战略大决战是1948年开始的三大战役。
4.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拓 展 提 升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
2.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风雨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3.自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哪些伟大历史贡献?
走 进 中 考
1.(2020·宿迁中考)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抗战后奋斗方向的大会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奇迹,初步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是在( )
A.解放战争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3.(2020·泸州中考)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准备,为新的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新的革命斗争”是指( )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人民解放战争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改造
4.(2020·大庆中考)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
5.(2020·云南中考)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2020·云南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会于1921年7月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还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
历史八年级上册》(部编版)
材料二 广阔的农村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的薄弱环节。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革命力量只有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在长期的战争中逐渐削弱敌人,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材料三 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1978年底,全国还有上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部编版)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
(2)材料二反映出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向何处?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农村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为改变这种状况,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进行了什么探索?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中国探索特色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
7.(2019·百色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云在1935年10月15日向共产国际报告遵义会议情况时就说:“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与此同时,在长征途中和毛泽东一起劈波斩浪的一批领袖人物,也在这危难时刻的风头浪尖上经受了锤炼。”
——蒋健农《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材料二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遵义会议纠正了什么错误。这次会议有何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于党的哪一重大会议。会议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错 题 专 训
1.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道路开始于(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D.遵义会议
2.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
A.民主与科学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3.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是近代中国最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实现伟大复兴始于(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抗日战争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C.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拓 展 提 升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
(1)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4)勇于创新,勇于纠正自身的错误与问题等。
2.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风雨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
(2)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只有共产党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取得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3)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政策;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
(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个百折不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与时俱进,走在时代前列的政党。
3.自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哪些伟大历史贡献?
(1)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进行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3)进行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走 进 中 考
1.(2020·宿迁中考)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抗战后奋斗方向的大会是C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奇迹,初步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是在C
A.解放战争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3.(2020·泸州中考)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准备,为新的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新的革命斗争”是指C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人民解放战争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改造
4.(2020·大庆中考)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C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
5.(2020·云南中考)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D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2020·云南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会于1921年7月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还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
历史八年级上册》(部编版)
材料二 广阔的农村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的薄弱环节。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革命力量只有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在长期的战争中逐渐削弱敌人,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材料三 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1978年底,全国还有上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部编版)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
答:会议:中共一大。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材料二反映出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向何处?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答:重心:农村。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农村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为改变这种状况,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进行了什么探索?
答:原因:农村人民公社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1978年底,全国还有上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不高。探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中国探索特色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
答: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经济体制改革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改革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要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言之有理即可)
7.(2019·百色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云在1935年10月15日向共产国际报告遵义会议情况时就说:“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与此同时,在长征途中和毛泽东一起劈波斩浪的一批领袖人物,也在这危难时刻的风头浪尖上经受了锤炼。”
——蒋健农《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材料二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遵义会议纠正了什么错误。这次会议有何重大意义?
答:错误: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意义: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于党的哪一重大会议。会议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答: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答: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错 题 专 训
1.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道路开始于C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D.遵义会议
2.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C
A.民主与科学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3.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是近代中国最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实现伟大复兴始于C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抗日战争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B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C.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