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检测卷 2
检测内容:第十三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将一勺砂糖放入一杯水中,整杯水都变甜了。这个现象说明( )
A.分子是运动的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可以再分
A
2.0 ℃的冰全部熔化成0 ℃的水体积将减小,比较这块0 ℃的冰和熔化成的0 ℃的水所具有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具有相等的内能
B.0 ℃的水具有的内能大
C.0 ℃的冰具有的内能大
D.无法确定
B
3.甲、乙两个物体放在一起,甲物体吸收热量,乙物体放出热量,这是因为甲物体的( )
A.比热容大
B.内能小
C.热量小
D.温度低
D
4.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容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一杯水倒去一半
B.把一桶水换成一桶煤油
C.100 ℃的水变成100 ℃的水蒸气
D.0 ℃的水变成0 ℃的冰
A
5.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此实验中,主要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是( )
A.试管变热的过程
B.水变热的过程
C.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D.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同时变成“白气”的过程
D
6.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D.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吸收热量
A
7.下列事例没有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的是( )
A.热水袋取暖 B.夏天洒水降温
C.初春稻田灌水 D.城市人工湖调温
B
8.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小明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
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C
9.水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若把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的水和铜块,在吸收相等的热量后,立即将铜块投入水中,则会出现( )
A.铜块的内能增加
B.铜块吸热,水放热
C.铜块放热,水吸热
D.铜块与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C
10.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同为2 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10 min吸收的热量为( )
A.5.04×105 J
B.2.4×105 J
C.4.2×105 J
D.2.52×105 J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1.洛阳牡丹甲天下,图中花儿盛开时清香扑鼻,这是由于花香分子不停地在做______________;清晨,牡丹花叶子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表明分子间有________。
无规则运动
引力
12.在物理学中,“热”有热量、内能、温度等含义。通常所说的“天气很热”中的“热”指的是__________;“做功可以生热”“消耗热也可以做功”中的“热”指的是__________;沸水温度降低时,向外放热,这个“热”指的是__________。
温度
内能
热量
13.2019年5月17日,我国用火箭将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火箭在穿越大气层时,克服摩擦,将__________转化为______能,通过________的方式增大了它的内能。
机械能
内
做功
14.云南省罗富县有一长达27 km的连续下坡山区公路,有经验的老司机在下坡前往往先在汽车的各个轮胎上浇水,防止在下坡时因连续刹车使轮胎和刹车片过热,引发交通事故。用水作冷却剂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__大的特点。汽车在连续刹车过程中产生的内能部分被轮胎上的水吸收,水的温度将__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比热容
升高
15.将质量初温相同的铝、铜、铁三个球,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三个球的末温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________球。(已知c铝>c铁>c铜)
相同
铝
三、实验探究题(第16题8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0分,共30分)
16.如图所示,在相同的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小王他们发现,温度高的那杯水中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分子的运动快慢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1)通过实验得出结论:__________,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入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越高
控制变量法
不能
水的颜色变化是
使分子不运动
,
用玻璃棒搅动
也可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
,
从而不能说明
由于水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引起
17.某同学在探究物体内能改变的方法时做了两个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我们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内部气体的__________升高,__________增大。
(2)如图乙所示,是研究“做功与内能改变的关系”的实验,玻璃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并用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内压强大到一定程度时,瓶塞就会跳起来。
硝化棉燃烧
温度
内能
a.在这一实验过程中,你应当注意观察的是__________。
A.打气过程
B.打气时瓶内水的情况
C.瓶塞跳起的现象
D.瓶塞跳起的瞬间瓶内出现的现象
D
b.在你认为应当观察的一项中,你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现象所说明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瓶内出现白雾
体对外做功
,
内能减少
,
温度降低
,
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雾
18.小明在学习“物质的比热容”时,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得它们升高的温度如表,并在图乙中作出沙子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775DCB02-9BB8-47FD-8907-85C794F793BA}加热时间/min
0.5
1.0
1.5
2.0
2.5
温度/℃
水
2.0
4.0
6.0
8.0
10.0
沙子
4.3
7.9
15.2
18.4
21.5
(1)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温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
(2)实验中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可以认为相同时间内水和沙子____________相同。
(3)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乙中作出表示水升高
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线。
(4)沙子在1.0~1.5 min内升高的温度有明显异
常,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再用50 g水和100 g水做实验,以吸收的热量Q为纵坐标,升高的温度Δt为横坐标,分别画出50 g水和100 g水的Q?Δt图象。它们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即Q=kΔt。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两条直线的k值与对应水的________之比相等。
18
吸收热量
沙子受热不均匀
质量
四、计算题(第19题6分,第20题10分,共16分)
19.一质量是3 kg、初温为590 ℃的铁块,当温度降到30 ℃时放出了7.56×105 J的热量。求:
(1)铁的比热容是多少?
(2)餐馆里有一道美食叫“铁板牛肉”,将2 kg的铁板加热到130 ℃,再将九成熟的牛肉片盛放在铁板上,等铁板温度降到70 ℃时,牛肉片已十成熟了。铁板在此降温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
20.冬天即将来临,学校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供应开水。在这个过程中,若用锅炉将300 kg的水从20 ℃加热到沸腾,燃烧了11.2 kg的煤[c水=4.2×103 J/(kg·℃),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则:
(1)锅炉内300 kg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某同学从开水房打了3 kg的100 ℃的开水,为了便于使用,他将这100 ℃的开水和质量为5 kg的20 ℃的冷水混合,若不计混合过程的热损失,则混合后温水的温度为多少?
解:(1)锅炉内300 kg的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2×103J/(kg·℃)×300 kg×(100 ℃-20 ℃)=1.008×108 J。
(2)不计热损失,Q吸=Q放,即:cm1(t-t01)=cm2(t02-t),
即:4.2×103J/(kg·℃)×5 kg×(t-20 ℃)=
4.2×103J/(kg·℃)×3 kg×(100 ℃-t),
解得:t=50 ℃。
谢 谢!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