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章 复 习 卷
复 习 内 容:第 三 章
知识点归纳
易考点训练
易错点突破
知识点1 温度
1. 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 程度
相同。
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沸水的温度是 ℃,
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 ℃”,读作 。
温度
冷热
100
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
知识点归纳
1
2
3
4
下一栏目
3.温度计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1)原理
液体的 .
(2)使用方法(测液体温度)
一估:估计被测物体的 ;
二选:根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的 ;
三看:看清温度计的 .和 ;
四放:玻璃泡 被测液体,不要接触 ;
五读:待示数后 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 离开被测物体,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 .
热胀冷缩
温度
温度计
量程
分度值
全部浸入
容器壁或容器底
稳定
不能
相平
知识点归纳
1
2
3
4
下一栏目
4.体温计有一特殊结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很细的 ,所
以体温计可离开人体读数,每次使用前都应把水银柱 ,其测量范围
是 。
弯管
甩下去
35~42 ℃
知识点归纳
1
2
3
4
下一栏目
知识点2 熔化和凝固
5.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 ,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 。
6.固体分为 和 两大类。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 ,
这个温度叫晶体的 ,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是 的。
7.晶体熔化成液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温度要达到 ;②要不断地
热量。
熔化
凝固
晶体
非晶体
不变
熔点
相同
熔点
吸收
知识点归纳
1
2
3
4
下一栏目
8.熔化和凝固图象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类别
晶体
非晶体
熔化
图象
AB段:物质为 态
BC段:物质为 ,此温度为 点
CD段:物质为 态
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直到达到沸点
固
固液共存态
熔
液
知识点归纳
1
2
3
4
下一栏目
8.熔化和凝固图象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类别
晶体
非晶体
凝固
图象
EF段:物质为 态
FG段:物质为 态,此温度为
点
GH段:物质为 态
凝固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液
固液共存
凝固
固
知识点归纳
1
2
3
4
下一栏目
知识点3 汽化和液化
9.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 和 。
10.沸腾的规律:
(1)液体沸腾前,不断吸热,温度 。
(2)液体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
1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 、液体的 、液体表面的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吸热,致使液体及与液体接触的物体
温度 。
蒸发
沸腾
升高
保持不变
沸点
温度
表面积
空气流动速度
下降
知识点归纳
1
2
3
4
下一栏目
12.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 ,液化要 热。
13.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 和 。
14.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 时都可以液化。
15.居民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利用 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储
存在钢瓶里的。
液化
放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足够低
压缩体积
知识点归纳
1
2
3
4
下一栏目
知识点4 升华和凝华
16.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 。樟脑丸变小、结冰的衣服
变干、灯泡内的钨丝变细等都是 现象。
17.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 。深秋或初春的早晨,草木
上出现霜、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窗玻璃上出现冰花等都是 现象。
升华
升华
凝华
凝华
知识点归纳
1
2
3
4
下一栏目
考点1 温度
1.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B.它的分度值是1 ℃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它可以放置在沸腾的水中高温消毒
A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2.下列图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D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3.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
36.8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考点2 熔化和凝固
4.下列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霜满枝头 C.滴水成冰 D.樟脑片变小
A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5.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试回答。
(1)由图象可知:海波开始熔化的温度是48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
热,温度保持 ;海波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 。
不变
升高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2)由图象可知:AB段为 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时刻为固态,C
时刻全部变为液态,BC段为 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 ;
CD段为 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3)由图象可知:DE段为 态,放出热量,温度降低;EF段为 态,
放出热量,温度保持 ;FG段为 态,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固
固液共存
不变
液
液
固液共存
不变
固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考点3 汽化和液化
6.把酒精擦在手背上后,擦酒精的部位会感觉凉。这主要是因为酒精( )
A.凝固放热 B.升华吸热
C.液化放热 D.蒸发吸热
D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7.如图所示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
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
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
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
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
的温度与外界气温相比( )
A.一定高 B.一定低
C.一定相同 D.无法确定
B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8.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四周摊开
9.小明同学在学“物态变化”这一章的知识时,做了如下实验:他把酒精
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变
(填“大”或“小”)了,这是因为酒精在 时要吸热。
C
小
蒸发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10.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 ℃,在牛奶、奶油等冰激凌原
料上涂上液态氮它会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同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牛奶、奶油中的水凝固成冰,制
成“液氮冰激凌”。
11.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如图乙是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
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 。
汽化
吸收
b
97
不变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12.冬天,对着手“吹气”时,会感到手冷;对着手“呵气”时,会感到暖
和。写出其原因。
(1)对手“吹气”: .
。
(2)对手“呵气”: .
。
13.夏天,小汽车驾驶室内开空调后,窗玻璃往往会“出汗”,“汗液”在
窗玻璃的 (填“内”或“外”)侧。
加快了手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使手的温度
是放热的,使手温度升高,会感到暖和
外
降低,会感到手冷
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手后,液化成小水珠,液化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考点4 升华和凝华
14.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
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
A.凝华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A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15.如图是冰雕展中的冰雕作品,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
-10 ℃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
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熔化 C.汽化 D.凝华
16.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
粉直接 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
蒸气又直接 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
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A
升华
凝华
1
2
3
4
下一栏目
上一栏目
易考点训练
易错点1 温度:(1)温度计分度值弄错;(2)温度计零上零下刻度易读错
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一个体温计的示数为38 ℃,如果没
甩就用它给另一个体温为36.5 ℃的人测量体温,则测量结果为 ℃。
35~42
38
上一栏目
易错点突破
1
2
3
4
5
易错点2 晶体:(1)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易弄错;(2)对熔化和凝固的图象认识不足;(3)晶体和非晶体图象的辨别
2.在研究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持续加热该物质,记录并
描绘出了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该物
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 .
。
晶体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有熔点或
上一栏目
易错点突破
1
2
3
4
5
3.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对比。
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不断 ( )热,温度 ( );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不断 ( )热,温度 ( )。
吸
放
不变
不变
吸
放
升高
降低
上一栏目
易错点突破
1
2
3
4
5
易错点3 对“白气、白雾”认识(对常见的“白气”“白雾”是“液化”还是“汽化”;是“吸热”还是“放热”分析不正确)
4.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
B.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
C.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
D.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
上一栏目
易错点突破
1
2
3
4
5
易错点4 凝华和凝固(对“凝华”和“凝固”区分不清)
5.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
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
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A
上一栏目
易错点突破
1
2
3
4
5
易错点5 自然界中水循环物态变化(对雪、霜、雨、雾的成因认识不足)
6.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D
上一栏目
易错点突破
1
2
3
4
5
7.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
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D.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
B
上一栏目
易错点突破
1
2
3
4
5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