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检测卷 习题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物态变化 检测卷 习题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27 20:5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三 章 检 测 卷
检测 内 容:第 三 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题后括号内)
1.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A
选 择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栏目
2.夏天清晨,有时路边的草叶上结有露珠,露珠的形成属于( )
A.凝固    B.汽化     C.液化     D.凝华
C
选 择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栏目
3.下列自然现象中涉及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暖春,冰雪消融 B.盛夏,草上露珠
C.凉秋,雾锁江南 D.寒冬,北国飞雪
A
选 择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栏目
4.“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
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的解释,其
中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A
选 择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栏目
5.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
进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B.进行消毒
C.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D.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A
选 择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栏目
6.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
碗中的水( )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C
选 择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栏目
7.某物质在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可知,这种物质( )
A.是非晶体 B.在t1时刻是固态
C.在t2时刻是液态 D.在t2时刻正放热
D
选 择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栏目
8.炎热的夏天,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壶
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
选 择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栏目
9.春节期间,小雪在家中帮助妈妈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
醒她锅里的水量太少了,于是,小雪又迅速地往锅里加了一大碗冷水。下
面四幅图象中,最能大致反映整个烧水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是( )
C
选 择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栏目
10.物质M通过吸热、放热,出现了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
物态依次为( )
A.固、液、气  B.气、液、固  C.气、固、液  D.液、固、气
C
选 择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栏目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1.如图所示为一支体温计,它的工作原理是 ,它
的示数为 ℃。
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38.5
上一栏目
填 空 题
下一栏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2.常用温度计里面的液体有的用酒精,有的用水银。已知酒精和水银的熔
点和沸点如下表所示,北方漠河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可达-54 ℃,测此
地冬季最低气温应选 温度计,测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应选
温度计。(均填“酒精”或“水银”)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酒精
水银
上一栏目
填 空 题
下一栏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3.按照温度计的使用步骤,下面的操作顺序依次为 。
A.选用测量范围合适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D.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E.取出温度计并放好
F.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接触一段时间,直至温度计内液面稳定
BADFCE
上一栏目
填 空 题
下一栏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4.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
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
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 和 ,反映的一个共性是 .

凝固
熔化
晶体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上一栏目
填 空 题
下一栏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5.如图是同学们所熟悉的符号,它们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
天气现象,其中雾属于 现象,霜属于 现象,这两种物态
变化的共同特点是它们在形成的过程中都要 热。
液化
凝华

上一栏目
填 空 题
下一栏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6.小明在研究某固体物质的熔化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并记录了一段
时间内温度计的示数,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知,该
物质的凝固点是 ℃,凝固过程用了 min。
50
8
上一栏目
填 空 题
下一栏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7.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按照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
安装器材更合理。
(2)水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可知水的沸点为 ℃;若水
停止吸热,水 (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
自下而上
99
不能
上一栏目
填 空 题
下一栏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8.小明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每隔30 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
数,并据此作成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
吸热,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停止加热一段时
间后,水 (填“会”或“不会”)继续汽化。
不变

上一栏目
填 空 题
下一栏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三、实验探究题(4分+16分+4分=24分)
19.(4分)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海波熔化过
程对应图线中的 (填“AB”或“BC”)段,其熔点为 ℃。熔
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放出的
热量。
46
BC
48
大于
上一栏目
19
20
实验探究题
下一栏目
21
20.(16分)2019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 ℃左右,让“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
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
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
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请你加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
有关。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
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 .
的关系。
液体表面积大小
上一栏目
19
20
实验探究题
下一栏目
21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 .
,然后用吹风机 (不加热挡),观察
蒸发情况。
(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
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
的,原因是 。
(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 .

水其他条件都相同
吹其中一滴水
错误
改变水的温度的同时,改变了水表面空气流速大小
对本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控制两滴
避免木板吸水
上一栏目
19
20
实验探究题
下一栏目
21
(5)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
水滴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

(6)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
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
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却感觉吹的是凉风,
这是因为 。


液体蒸发的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种类有关
吹的是暖风;右手潮湿,吹暖风时加快了手表面液
左手干燥,吹暖风时蒸发较缓慢,感觉到
体的蒸发速度,蒸发吸热,因此感觉吹的是凉风
上一栏目
19
20
实验探究题
下一栏目
21
21.(4分)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物质

酒精
煤油




熔点(凝固点)/℃
0
-117
-30
113.6
1 083
1 535
1 064
沸点/℃
100
78.5
150
184.25
2 360
2 750
2 500
上一栏目
19
20
实验探究题
下一栏目
21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答:(1)烧瓶底部有紫红色的固体碘,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
上一栏目
19
20
实验探究题
下一栏目
21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
是113.6 ℃,碘的沸点是184.25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 ℃,他认为
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
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
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
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2)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 ℃,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体碘形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上一栏目
19
20
实验探究题
下一栏目
21
四、综合应用题(6分+4分=10分)
22.(6分)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
鲜食物,人们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它由一个
内罐和一个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图所示。使用时将
食物、饮料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
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就能起到保鲜作用。请回答:
(1)经常在两罐间的沙上洒些水是为了 。
(2)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 。
使水蒸发吸热,降低罐内温度
使水的蒸发加快
上一栏目
22
23
综合应用题
23.(4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向天取水
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
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百分之二点七。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
上一栏目
22
23
综合应用题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一直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造水库便是重要措施之一。
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从海洋水开始,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
。(任写四项)
汽化、液化、
凝固、凝华、熔化
上一栏目
22
23
综合应用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