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五 章 检 测 卷
检测 内 容:第 五 章
一
二
三
四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题后括号内)
1.如图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C
选 择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栏目
2.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幻灯
机成像中( )
A.成实像的是①②③ B.成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 D.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⑤
C
选 择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栏目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是凹透镜 B.凸透镜总是成实像
C.凸透镜只能成倒立的像 D.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D
选 择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栏目
4.下列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的设备是( )
A.放大镜 B.近视眼镜 C.监控摄像头 D.投影仪
C
选 择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栏目
5.某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u,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u=6 cm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
制成的
B.当u=12 cm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
理制成的
C.当u=20 cm时,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
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移动到24 cm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D
选 择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栏目
6.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文望远镜能看见遥远的星体,是因为星体上的光线通过望远镜后
所成的像比星体本身大得多
B.显微镜可以将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两次放大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
虚像
C.所有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D.显微镜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一组凹面镜组合而成
B
选 择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栏目
7.如图是教学中常用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投影仪的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螺纹透镜对灯泡发出的光有发散作用
B.透明胶片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
C.在屏幕上可以观察到胶片上箭头的虚像
D.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D
选 择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栏目
8.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的一次实验
操作情景,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将烛焰移动到距离凸透镜
15 cm处,调节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C
选 择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栏目
9.国庆假日旅游期间,小明利用手机拍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镜头是一个凹透镜
B.当手机靠近被拍摄的物体时,物体所成像的像距将变小
C.在镜头前加一个凸透镜,可利用手机进行微距拍摄
D.当物体离镜头距离大于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选 择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栏目
10.如图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
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
A.远视眼 凸透镜
B.近视眼 凹透镜
C.远视眼 凹透镜
D.近视眼 凸透镜
B
选 择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栏目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1.小宇利用光具座测定某凸透镜的焦距大小,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
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会聚
12.0
上一栏目
填 空 题
下一栏目
11
12
13
14
15
16
12.盛有清水的封闭试管水平放置,内有一较大的空气泡,如图所示,阳光
垂直照射试管,在空气泡下方的白纸上,出现一椭圆形的“阴影”,
“阴影”形成的原因是空气泡和周围的水组成了一个 (填“凹透
镜”或“凸透镜”),阳光透过试管的其他部分,会在白纸上形成一条
比试管直径 (填“粗”或“细”)的亮线。
凹透镜
细
上一栏目
填 空 题
下一栏目
11
12
13
14
15
16
13.人眼相当于照相机,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物体在视网膜上成一
个 (填“倒立放大”“倒立缩小”“正立放大”或“正立缩
小”)的实像。我校学生很多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近
视时如图中的图 所示,应该配戴 (填“凸透”或“凹透”)
镜来矫正视力。
倒立缩小
乙
凹透
上一栏目
填 空 题
下一栏目
11
12
13
14
15
16
14.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 cm,
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 (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
(填“虚像”或“实像”)的原理,实现方便地观察小昆虫的目的,
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
老师给他提供了焦距分别为5 cm、10 cm和12 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
选择焦距为 cm的凸透镜。
放大
虚像
12
上一栏目
填 空 题
下一栏目
11
12
13
14
15
16
15.将一凸透镜紧靠玩具鹦鹉(如图甲),然后将该透镜逐渐远离鹦鹉,在此
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玩具鹦鹉三个不同的像(如图乙),其中 是
实像, 是虚像。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均填序号)
①②
③
③①②
上一栏目
填 空 题
下一栏目
11
12
13
14
15
16
16.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可以制成 ,也可以制成 。若
用来观察细小的物体,必须用 的作为物镜,用 的作为
目镜。
望远镜
显微镜
焦距短
焦距长
上一栏目
填 空 题
下一栏目
11
12
13
14
15
16
三、作图题(3分+3分+6分=12分)
17.(3分)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完成图中的光路。
上一栏目
作 图 题
下一栏目
17
18
19
18.(3分)在图中的实线框内填入一个合适的透镜。
上一栏目
作 图 题
下一栏目
17
18
19
19.(6分)如图所示,AB为遮光板,S′是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发
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经过凸透镜左侧焦点F。请画出:(1)
光源S的位置;(2)光线EF的入射光线;(3)光线EF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上一栏目
作 图 题
下一栏目
17
18
19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4分)
20.(5分)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
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 cm,再将
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上一栏目
20
21
实验探究题
下一栏目
22
(1)测得焦距小于10 cm的是图 ,此透镜它的折光能力较 (填“强”
或“弱”),三幅图中模拟远视眼晶状体的是图 。
(2)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
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 mm,则此镜
片的边缘厚度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 mm,此镜片
对光有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乙
强
丙
大于
发散
上一栏目
20
21
实验探究题
下一栏目
22
21.(8分)如图所示是小峰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桌上
备有蜡烛、光屏、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A和凸透镜B、平行光源(接通
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
上一栏目
20
21
实验探究题
下一栏目
22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小峰首先测量凸透镜A的焦距: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
平行光源发出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A上,在透镜另一
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小,如图所示,凸透镜A的焦距fA= cm;
小峰认为不能选择此透镜进行探究,理由是 .
。
(2)小峰选择凸透镜B进行探究,并从左到右依次安装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
将三者中心调至 。
30
在光具座上无法找出实像
同一高度
凸透镜焦距太长,
上一栏目
20
21
实验探究题
下一栏目
22
(3)不断改变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所获得的数据如下表。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实验序号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1
30
15
2
20
20
3
15
30
4
10
上一栏目
20
21
实验探究题
下一栏目
22
【分析与论证】
(4)根据获得的数据,说说小峰的表格中空白处缺少数据的原因是 。
(5)第3次实验中所成的像,是一个倒立、 的实像,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
(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
(6)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 (填“增大”或“减小”)。因此,
用照相机进行拍照时,若取景框中的景物太小,拍摄者在靠近被拍物体的同
时,应将镜头 (填“向前伸”或“向后收”)。
光屏上没有像
放大
幻灯机
增大
向前伸
上一栏目
20
21
实验探究题
下一栏目
22
22.(11分)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
屏分别放在光具座上,把凸透镜固定在50 cm处。
表一(焦距f=10 cm)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次数
1
2
3
4
5
物距/cm
40
30
25
20
15
像距/cm
13.5
15
16.7
20
上一栏目
20
21
实验探究题
下一栏目
22
(1)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处。
(2)小明先用焦距为10 cm的甲凸透镜进行实验。
①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放在B点,为找到清晰像,应将光屏移动至 (填
“50~60 cm”“60~70 cm”“70~80 cm”或“80~90 cm”)区域内的某处。
同一高度
60~70 cm
上一栏目
20
21
实验探究题
下一栏目
22
②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表一所
示,在第1次至第3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 (填“放大”“等
大”或“缩小”)的实像,第3次的像比第1次的像 (填“大”或“小”);
第5次的像距应是 cm,此时若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物体遮住,
像的大小将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③将蜡烛放在C点,烛焰成的像跟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
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缩小
大
30
不变
放大镜
上一栏目
20
21
实验探究题
下一栏目
22
(3)小明根据平时用手机拍照的经验,提出了猜想:“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
除了跟物距有关之外,可能还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
小明又拿了个乙凸透镜进行实验,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
到清晰的像,多次实验后记录的数据如表二所示。
表二(焦距f=?cm)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次数
1
2
3
4
5
物距/cm
40
30
25
20
15
像距/cm
24
30
37.5
60
上一栏目
20
21
实验探究题
下一栏目
22
①由表二数据可判断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②分析表二(或表一)的1、2、3、4次实验数据可得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
下,当凸透镜的焦距一定时,物距越大,像距 ;同理,分析表一
和表二的第1(或3、4)次实验数据可得结论二:在 。
;结论二验证
了小明的猜想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15
越小
成实像的情况下,
正确
当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越大,像越大
上一栏目
20
21
实验探究题
下一栏目
22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