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5.2平抛运动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5.2平抛运动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25 11:5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抛物体的运动》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本课是高中课本《曲线运动》里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它既是前一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的具体实践应用,也是后一节抛体运动的规律得出的前提,更是学生自主设计、探索的好素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能分别以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起方向的位移为横坐标和纵坐标,描绘做抛体运动的物体的轨迹。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平抛运动,在高中阶段再次学习这个内容时,要让学生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高。
2.本节课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认识引入,重点介绍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强调对平抛运动的规律的理解,以期学生对平抛运动有全面、清楚的认识。
3.本节课的演示实验比较多,而学生对演示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强调对演示实验的重视,并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分析实验现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的要求。
设计理念:我的设计思想是采用多媒体演示弥补农村教育在试验上的不足,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模拟实验,形成对抛体运动的认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多媒体的魅力,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探索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正文:
5.3《平抛物体的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
2、理解平抛运动是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情感目标
1、通过对频闪照片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学会认识运动的规律,从而得以更好的利用规律
教学重点
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等效代替
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对频闪照片的正确分析
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
问答
实验演示
教学用具
投影仪
ppt课件
平抛运动试验器
平抛运动投掷仪
教学过程
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
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理解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引入新课
抛体运动的情景:投出的篮球、水平丢出去的粉笔、踢出去的足球
问:上面情景当中物体运动的轨迹应该是怎样的一种运动呢?
大家回答:曲线运动、抛体运动
观察两个小实验
平抛运动试验仪投放小球
B、平抛运动投掷仪投射小球
问:请大家思考在上面两个小实验当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答:A同学:他们的轨迹都是一个抛物线,属于曲线运动
B同学:都是水平抛出,然后掉到了地上……
引导:既然小球以一个速度水平抛出,作了一个曲线运动,那么我们能不能对此进行一个受力分析,到底看看它这个运动的受力特征是什么?
C同学:竖直向下的重力(如果忽略空气的阻力)
教师总结:上面的这个运动具有了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三个特征:第一、(引导学生回答)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第二、轨迹是一个抛物线,第三、只受到竖直方向上的重力。那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平抛物体的运动。
新课教学
一>平抛运动的定义:
水平抛出的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平抛运动的定义,可以看出
二、平抛运动的条件:
1、具有一个水平初速度

2、只受重力作用。
在生活中有很多运动都属于平抛运动,比如说河边玩耍的时候水平抛出的石子,还有打仗的时候飞机投下的炸弹,下面就让我们看一个飞机投弹的片段:美国无人机投弹实验(转向ppt链接)。
观看完后:练习具体的投弹小游戏
老师先是投弹,故意打不中。然后问学生为了投中目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
A同学:可以把船往后退一下
B同学:可以改变飞机的速度
C同学:可以改变下高度……
(这几位同学回答不错,以后大家有了废纸都叠成纸飞机奖励给他们,下课后让他们平抛到垃圾桶里头)
最后老师再次投弹,投中,因为掌握了平抛运动的规律,然后提出第二个问题
2、问题:曲线运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怎样将这个复杂的运动简单化?
老师提示: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学生:我想把这个高度和运动过的位移给测量出来
学生:把曲线运动想办法变成直线运动
老师总结:那么我们怎么样化曲为直呢,前面我们学习了曲线怎样就转换成了直线的?
大家回答: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老师:因为我们前面学习了直线运动的规律,所以我们将曲线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来研究。
3、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平抛运动的性质又是什么呢?
提示:想想它的受力
学生:根据前面的录像我想应该是个曲线运动。
老师:它的受力呢?
学生:只受重力。
老师:那它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重力加速度。
老师:那么重力加速度变不变?
学生:不变。
老师:既然加速度不变那么在直线运动里头我们把它叫什么运动?
大家回答:匀变速直线运动。
老师:那么在曲线里头呢?
大家回答:匀变速曲线运动(平抛运动的性质)
4、两个分运动
老师:既然我们要分析平抛运动,那么我们就得将这个运动具体的给分解两个直线运动,那么大家认为我们把它分解为那两个方向上的分运动呢?
学生:我认为应该分解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它抛出去的时候是沿着水平抛出的最后又竖直落到了地上。
老师总结:平抛运动的两个基本特征A、它的最初速度方向是….?B、它受到的力是竖直方向上的….?所以我们把平抛运动分解为一个水平方向上的分运动和一个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
三、平抛运动的规律
(猜想)
老师问:既然我们确定了两个方向上的分运动,那么我们再猜想一下,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各自又做的是什么运动?
学生:(提示,水平有一个初速度,然后有没有受力)没有受力,(那么有初速度没有受力,根据惯性做什么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提示,竖直向下受什么力,)重力(有没有初速度)应该没有(因为我们只是水平抛出,那么竖直向下初速度为零的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我们叫什么运动)加速运动(还有呢?)自由落体运动。
录像资料:(幻灯片6)平抛运动的形成
给了小球一个初速度,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做平抛运动。
(幻灯片7)平抛运动的分解
在这个画面上我们看到了,平抛运动在水平上做的是匀速运动,竖直上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
(幻灯片8)平抛运动的演示实验,
(仿真实验室的进一步证明)
问:从实验中看出什么特点?
学生:从声音判断小球同时着地。
老师:那么从竖直上看,应该是个什么运动?学生:自由落体。
老师: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测量得出,到底是不是如大家所说的这样。
开始测量:课本81页图
5—17
高度340.1cm
力度:中间
观察速度:中间
竖直,0(7.2)7.2
(21.1)28.3(35)63.3(49.45)112.75
水平,0(43.35)43.35(43..35)86.7(43.3)130
时间间隔:0.12s
问:1.误差允许范围内水平方向上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有什么特点?2.竖直方向上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有什么特点?
学生:水平上的位移没段相等,都是0.5mm
老师:那大家说水平上没有受力,而且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的运动是个什么运动?大家回答:匀速运动,问:那竖直方向上呢?
学生:第2秒内是0.3mm第3秒内0.51mm是第4秒内是0.7mm
老师:对,第一秒应该靠的很紧所以我们很难测量,那么从第2秒开始,每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是一个奇数比3:5:7……,这样的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那么我们把它叫做什么运动?
大家:自由落体运动!
(幻灯片9)回味一下课本上的平抛运动频闪图像
那么久让我们总结一下平抛运动的规律:
x
y
x
y
v
0
P
v
x
v
v
y
速度的规律
平抛物体在
P
点的速度v
是水平速度
v
和竖直速度
v
的合成。
falsefalse
false
位移的规律
平抛物体在某一点
P
通过的水平位移
x
和竖直位移
y
分别是
falsefalse
平抛运动落地的时间
问:那大家猜想一下平抛运动落地的时间和什么有关?
学生:和速度或者水平位移有关吧?
幻灯片实验验证:v01=0m/s
v02=20m/s
h=320m
t=8s
所以说和速度以及水平位移无关
学生:是不是和高度有关?感觉是竖直方向上做一个自由落体的原因,水平上没有受到力
教师:让我们看看,随着高度,点击暂停,时间不同,所以证明,落地时间只和高度有关
(返回来再做飞机投弹游戏,计算出位移)(幻灯片12)
四、巩固练匀速飞行的飞机每隔1秒投下一个炸弹,共投下五颗,若不计空气阻力和风力的影响,试讨论:
1、这五颗炸弹在空中排列的情况
2、这五颗炸弹落地的情况
(最后幻灯片13演示)
五、提出假设:如果在地球上平抛运动的初速度非常大,会有什么结果?
引出下节的宇宙速度,播放(ppt14)
六、作业课文p83
1.3.4
七、课堂总结
1、本节课的演示实验比较多,做好演示实验,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2、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就是为了适应新课程要求的一个尝试。
3、“实验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是我们学科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模式,已在实践中收到一定效果,当然也有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使之变得更科学。
4、本节课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入手,所以本节课的思路比较开阔,转折比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内容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