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8机械能守恒定律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8机械能守恒定律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25 11:5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8 机械能守恒定律
课标分析
本节在本章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前面几节内容的综合,同时又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新课标指出,在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本节课不仅仅要让学生们学习掌握规律,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下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主导作用体现在: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供问题背景、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环节可以分为激发、疏导、深化、迁移、创造等。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达到会学习的目的。本节课可以从生活入手,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思路,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由浅入深进行探究,让学生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教材的重点内容,它既是对前面几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能量守恒定律的铺垫。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会加深认识以及理解。但是,在对具体问题问题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的理解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得出过程;
(3) 会根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并领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物理问题。
(3)通过本节内容,体会归纳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观点
(2)学会理解和运用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感悟自然界的守恒思想,体会自然的美丽和谐
教学重点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条件
2、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
3、有已知情景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
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所研究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以及列出相应的表达式
教学方法
演绎推理法、分析归纳法、交流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细线、小球、带标尺的铁架台、弹簧振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引入新课
1、思考提问:
(1)、前几节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形式的能?各怎么表示?
(2)、动能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3)、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是什么?
2、机械能
(1)、概念: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机械能,物体在某时刻的机械能等于动能与势能之和。
(2)、表达式: E = Ek + Ep
这些不同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 新课教学
1、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1)创设情景: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多媒体放课件),让学生试着分析在不考虑阻力的情况下,下面几种情况动能和势能是怎么转化的?猜想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
学生看完每一副动画后,相互讨论,然后由学生代表发言,阐述各自的观点
【教师点评】
上面几种情况都是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如果在不考虑阻力的情况下,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2)演示实验1:如图,用细线、小球、带有标尺的铁架台等做实验。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的A点,然后放开,小球在摆动过程中,记住它向右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C点。如果用尺子在某一点P挡住细线,看一看这种情况下小球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B点。
观察实验现象,回答下面问题:
1、第一次小球向右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C点与A点的高度有何关系?如果用尺子在P点挡住细线,这种情况下小球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B点和A点的高度又有何关系?
2、分析小球从A点到最低点O以及从最低点O到C点(或B点)的运动过程动能和重力势能怎样转化?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
观察演示实验,思考问题,并选出学生代表发表见解。
1、第一次小球向右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C点与A点的高度相同,如果用尺子在P点挡住细线,这种情况下小球虽然不能到达C点,但达到的最大高度B点与A点的高度相同。
2、小球从A点到最低点O的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从最低点O到B点的运动过程中,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这个实验说明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总和应该保持不变。

【教师点评】
实验证明,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在不断转化。在摆动过程中,小球总能回到原来的高度。可见,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总和保持不变,即机械能保持不变。
(3)、演示实验2:如图,水平方向的弹簧振子,振子静止时在C点,把振子压到A点放手后,用弹簧振子演示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观察实验现象,回答下面问题:
1、每次小球是否都能回到A点?
2、小球从A点到C点以及从C点到B点的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弹性势能是怎样转化的?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
观察演示实验,思考并回答问题。
1、小球在往复运动过程中,每次小球都能回到A点.
2、小球从A点到C点的运动过程中,弹性势能减少,动能增加;从C点到B点的运动过程中,弹性势能增加,动能减少。这个实验说明弹性势能和动能的总和应该保持不变。
【教师点评】
小球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弹性势能和动能在不断转化。小球在往复运动过程中总能回到原来的位置A点,可见,弹性势能和动能的总和保持不变,即机械能保持不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是否真的保持不变?下面我们就来定量讨论这个问题。
2、探究动能与势能转化规律
(1)创设情境(用多媒体放课件)
如图,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或做平抛运动或做竖直上抛运动,经过某高度为h1的A点时速度为v1,到某高度为h2的B点时速度为v2,试分析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什么力?哪些力做功?并写出小球在A点时的机械能EA和在B点时的机械能EB,由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探究EA和EB的关系。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 让学生亲历知识的获得过程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在练习本上进行推导,推完后相互交流意见。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2)分析推理 教师和学生一起一步一步分析推导过程,用多媒体出示出来,让学生和自己的推导过程进行对比。
【教师总结】
在只有重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同样可以证明:在只有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总的机械能也保持不变。
【思考与讨论】
上面三个例子小球都仅受重力,假如物体除了受重力外,还受其它力,而其它力不做功,机械能是否守恒?
例如:(投影)质量为m的物体从光滑斜面上滑下的过程 中,小球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讨论与交流】
学生前后四人一组,分组讨论,讨论后选取代表发表各自的意见,进行交流。
【教师点评】
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是不论物体受几个力,只要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就守恒。
【教师点评】
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理解:
(1)、只受重力或弹力;
(2)、除受重力或弹力外,还受其它力,但其它力不做功或其它力所做功代数和为零
例题: (多媒体出示) 把一个小球用细绳悬挂起来,就成为一个摆,摆长为l,最大偏角为θ。小球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的速度是多大?
试分析:
1、小球受哪些力的作用?
2、哪些力对小球做功?小球的机械能是否守恒?若守恒,选最低点O为零势能面,则A点的机械能和O点的机械能如何表示?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如何列方程求解?
【学生活动】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练习本上做题。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学生做完后,教师用多媒体投影正确的解题过程,并讲解做题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教师点评】
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时,先选取研究对象,再根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判断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若守恒,最后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

【思考与讨论】
你能不能直接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公式来处理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点评】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优点:机械能守恒定律不涉及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用它来处理问题要比牛顿运动定律方便;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只需考虑运动的始、末状态,不必考虑两个状态之间过程的细节。如果直接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往往要分析过程中各个力的作用,而这些力往往又是变化的,因此一些难以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问题,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则易于解决
知识小结:
机械能守恒定律:
(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对象: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内
(3)表达式:
(4)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
(2)、明确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分析对象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弄清各力做功的情况,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3)、恰当地选取零势能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中的始态或末态的机械能。 (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不同表达式列方程求解。
板书设计:
7.8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
(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内
(3)表达式:
(4)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
(2)、明确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分析对象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弄清各力做功的情况,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3)、恰当地选取零势能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中的始态或末态的机械能。 (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不同表达式列方程求解。
巩固应用
指导学生对规律探究过程进行归纳小结,然后针对性地加以巩固应用。
例1:分析下列情况下机械能是否守恒?
A.跳伞运动员从空中匀速下落过程
B.物体以8m/s2在空中下落过程
C.物体作平抛运动过程
D.物体在细线拉力作用下沿光滑斜面上滑过程
例2:下列情况中,物体的机械能有可能不变的是
A.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重力对物体做正功
B.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重力对物体做负功
C.物体以5m/s2的加速度做直线运动
D.物体以不变的速率在竖直平面内做曲线运动
通过以上两例具体问题,巩固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和掌握。例1中D选项用意是让学生清楚应该是系统内弹力做功机械能才守恒。例2各选项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联系各种实际的运动情景进行分析。
作业布置:
课本72页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