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磁现象 磁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磁现象 磁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26 18:4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磁现象磁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在举行沙滩排球比赛的场地上,人们往往先用“磁选”来对沙子进行处理。“磁选”是选走沙子中的( )
A. 粗的沙子和小石块 B. 铜、铝碎片
C. 玻璃和塑料碎片 D. 铁钉、铁片
2.图中磁体两极间磁感线的画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
3.如图是我国早期的指南针--司南,它是把天然磁石磨成勺子的形状,放在水平光滑的“地盘”上制成的。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中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柢”指的是司南长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司南指南北是由于它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司南长柄指的是地磁场的北极
③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球地理的南极附近
④司南长柄一端是磁石的北极。
A. 只有①②正确 B. 只有①④正确 C. 只有②③正确 D. 只有③④正确
4.如图所示,甲乙两小磁针在一根磁铁附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小磁针左端是S极,乙小磁针左端是N极
B. 甲小磁针左端是N极,乙小磁针左端也是N极
C. 甲小磁针左端是S极,乙小磁针左端也是S极
D. 甲小磁针左端是N极,乙小磁针左端是S极
5.小红梳理反思了“磁场和磁感线”相关知识,她归纳整理如下,其中正确的有( )
①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借助小磁针感知它的存在
②磁感线是磁体周围空间实际存在的曲线
③磁感线是铁屑组成的
④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球南极附近发出回到北极附近。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6.下列关于磁场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磁铁周围放入小磁针,磁铁产生磁场,取走小磁针,磁铁周围的磁场就消失了
B. 某一点磁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
C. 磁感线是有方向的,在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D. 指南针静止时南极指向地磁北极
7.如图所示,某同学研究磁体间相互作用力大小时,用测力计吊着一磁体沿水平方向从水平放置的条型磁铁的A端移到B端的过程中,能表示测力计示数与水平位置关系的图是( )
A. B.
C. D.
8.有两根大头针被磁铁一端吸引,悬在磁铁下方,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9.三个磁体相邻磁极间的磁感线分布如图所示,D端为______(N/S)极,B端为______(N/S)极。
10.如图所示的是某一磁体周围磁场的部分磁感线,由磁感线的分布特点可知:若在b点放置一个可自由转动的小磁针,则小磁针静止时,其S极指向图中的______(P/Q)处;同一小磁针在a点所受磁场力______(大于/小于/等于)在b点所受磁场力;同一条磁感线上a、b两点的磁场方向______(相同/不相同).
11.如图所示,磁悬浮地球仪是利用______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转动地球仪时,底座与地球仪之间的斥力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
12.开关闭合后磁感线的形状如图,请标出磁铁A的磁极和磁感线的方向。
13.如图中,标出小磁针静止时的N极和A点处的磁感线方向。
四、实验探究题
14.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小昌同学想探究磁体对回形针的吸引力的大小与放入它们之间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参与探究并解决一些问题。
(1)如图甲,保持磁体和纸片间的距离一定,在纸片上放入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比较纸片下面能吸附的回形针数量,显示磁体对回形针吸引力的大小。回形针的放置有乙、丙两种方法,依据二力平衡的原理,回形针在磁场中某点受到的吸引力等于它的重力,应选择图中______(填“乙”或“丙”)所示的方法。
(2)选择正确的方法后,他们在纸片上分别放入形状、面积和厚度相同,材料不同的铁板、铝板等,观察能吸引的回形针个数,多次实验后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磁体与纸片间放入的物体
吸引回形针数量/个
不放物体
4
铁板
1
镍板
1
铝板
3
陶瓷板
3
玻璃板
3
塑料板
3
分析数据,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放入铁板或镍板,吸引回形针的数量明显减少,说明铁板和镍板对吸引力的影响_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即对磁性屏蔽效果明显。
(3)铁、镍、铝都是导体,而铝对磁性屏蔽效果不明显,原因可能是______。
(4)日常生活中,磁卡常受外界磁场影响出现消磁现象。请你根据含有铁、镍的物体对磁性屏蔽效果明显的性质,写出一种保护磁卡磁性的方法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据此进行解答。
此题考查了磁体的吸铁性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解答】
“磁选”就是利用磁铁的磁性,将铁、钴、镍等物质从别的物质中选出来,根据各个选项里的物体可知,只有用铁制成的物体(铁钉和铁片)才可以被磁体吸引,故ABC错,D正确。
故选D。
2.【答案】A
【解析】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的形状与附近磁体的磁极有关,要记住课本中告诉的记住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形状:如条形磁铁的、蹄形磁体、相互靠近的SS极的、相互靠近的NN极的,相互靠近的NS极的。
在磁体的周围,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解答】
A.图中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故A正确;
B.图中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S极出来,回到磁体的N极,故B错误;
C.图中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N极,故C错误;
D.图中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S和N极出来,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了磁场和地磁场,磁场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物质,对于磁场的认识,我们是通过它对其他物体的作用来认识的。
(1)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的磁场叫做地磁场;
(2)指南针是根据地磁场的作用工作的,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而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再根据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可判断指南针的指向;
(3)司南实际上就是一个磁铁;磁体静止时,指南的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解答】
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体,司南是用天然磁石磨制成的勺子,其实质就是一块磁铁,在地球的磁场中受到磁力的作用,其静止时其勺柄指向南方,指的是地磁场的北极,司南长柄一端是磁石的南极;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故选A。
4.【答案】B
【解析】解: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条形磁体的a端与小磁针的N极吸引是S极,b端是N极;小磁针甲和乙的左端都指向条形磁体的a端即条形磁体的S极,所以均为N极。
故选:B。
利用两端小磁针的N、S极,可以确定条形磁体的N、S极;
利用条形磁体的N、S极,确定甲、乙两个小磁针的N、S极。
本题考查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决此题的突破口是先确定条形磁体的N、S极。
5.【答案】A
【解析】解:
①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借助小磁针感知它的存在,这是典型的转换法,故①正确;
②磁感线是不存在的,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假象的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故②错误;
③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磁感线是铁屑组成的说法错误,故③错误;
④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故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球南极附近发出回到北极附近,故④正确;
故正确的是①④。
故选:A。
(1)据课本可知,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借助小磁针感知它的存在,这是典型的转换法;
(2)磁感线是不存在的,是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一些有方向的曲线;
(3)磁感线是不存在的;
(4)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此题考查了磁场的判断方法、磁感线的理解、地磁场的理解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
6.【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了磁场的性质,磁场和磁感线的方向,以及地磁场与地球两极的关系,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解答】
A、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物体,就是磁场,磁场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会对放入它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取走小磁针,磁铁周围的磁场不会消失,说法不正确,故A符合题意;
B、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说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磁感线是有方向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说法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指南针静止时南极指向地理南极,也就是地磁北极,说法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C
【解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两边磁场强,中间磁场弱,以及知道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条形磁体上磁极在两端,磁极磁性最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根据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强弱判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变化。
【解答】
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两边磁场强,中间磁场弱,从A端到条形磁铁的中间,表现为斥力,且斥力逐渐减小,所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逐渐增大,从磁铁中间到B端,表现为引力,且引力逐渐增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继续逐渐增大,可知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一直增大,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答案】A
【解析】解:A、大头针被磁化后近S端都为N极,远S极端都为S极,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道理,符合题意;
B、大头针相互吸引说明远S端分别为异名磁极,不符合题意;
C、大头针也是相互吸引说明远S端分别为异名磁极,不符合题意;
D、大头针既不吸引,也不排斥,表现为无磁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要判断出两大头针是被吸引还是被排斥,需要知道两大头针远离S极的那一端的极性,大头针的极性可由磁性材料被磁化的特点确定,然后根据磁极间的作用规律作出正确判断。
此题考查的是磁性材料被磁化后磁极的分布特点及磁极间的作用规律。磁性材料被磁化后,磁性的分布情况是近端产生异名磁极,远端产生同名磁极。磁极间的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9.【答案】N? N
【解析】解:
由图知,中间磁体与右边磁体之间的磁感线呈排斥状,由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中间磁体的D端为N极,其C端为S极;
由图知,中间磁体与左边磁体之间的磁感线呈吸引状,由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左边磁体的B端为N极。
故答案为:N;N。
(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本题考查了磁感线的方向、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属于基础性题目。
10.【答案】P;小于;不相同
【解析】
本题考查了磁感线的分布疏密可以反映磁场的强弱以及磁场方向的判断。
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看不见的磁场而引入的,磁感线上的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跟小磁针放在该点的北极指向一致,磁感线的疏密体现了磁场的强弱,磁感线上某点的磁场方向为该点的切线方向,由此入手分析即可解决此题。
【解答】
小磁针静止在b点时,其N极指向与该点磁感线的方向一致,故N极指向Q点,S极指向P点。
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的磁感线比b点的磁感线疏,故a点的磁场比b点的磁场弱,即同一小磁针在a点所受磁场力小于在b点所受磁场力;
磁感线上某点的磁场方向为该点的切线方向,由于a、b两点的切线方向不同,因此同一条磁感线上a、b两点的磁场方向不同。
故答案为:P;小于;不相同。
11.【答案】同? 不变
【解析】解:因为球体与底座是相互分离的,所以球体与底座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即该悬浮地球仪是利用的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因为球体静止在空中时受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一个是竖直向上的底座对它的斥力。转动地球仪时,底座与地球仪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磁极方向也不变,所以斥力大小将不变。
故答案为:同;不变。
从图可知:球体与底座是相互分离的,故可判断球体与底座是相互排斥的;再对在空中的球体受力分析即可判断斥力的大小。
此题考查了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以及力的作用大小的判断。
12.【答案】解:图中电流从右端流入螺线管,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螺线管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
因图中的磁感线呈排斥状,所以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与磁铁A的左端是同名磁极,则磁铁A的左端为S极;又因磁感线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故磁感线应指向S极,如图所示:
【解析】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磁铁的磁极,则由磁感线的特点可知磁铁A的磁极及磁感线的方向。
考查右手螺旋定则、磁感线的特点,要求学生熟记常见磁体的磁感线形状,如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同名磁极相对、异名磁极相对等。
13.【答案】解:由图知,磁体的右端为S极、左端为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右端为N极;因为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所以图中A点处的磁感线方向是指向左下的。
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判断小磁针的磁极,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判断出磁感线的方向。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N极发出,回到S极。
注意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磁感线的方向。
14.【答案】丙? 较大? 铝不能被磁化? 磁卡放入铁盒中
【解析】解:(1)回形针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即重力和磁体的吸引力。乙图中,回形针受到的磁力和重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不是平衡力,因此选择丙图;
(2)分析数据可以得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放入铁板或镍板,吸引回形针的数量较少,说明铁板和镍板对吸引力的影响较大,即对磁性屏蔽效果明显;
(3)铁、镍、铝都是导体,而铝对磁性屏蔽效果不明显,原因可能是铝不是磁性物质,不能被磁化;
(4)由于含有铁、镍的物体对磁性屏蔽效果明显,所以可以将磁卡放在铁盒中,磁性就能长时间保持了。
故答案为:
(1)丙;
(2)较大;
(3)铝不能被磁化;
(4)磁卡放入铁盒中。
(1)要保证回形针受到的吸引力和重力相等,两个力必须在同一直线上。
(2)磁体吸引回形针的数量多少从统计数据可以直接得到;根据回形针被吸起的数目多少,分析铁板和镍板对吸引力的影响。
(3)屏蔽效果不同的原因从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分析;
(4)根据含有铁、镍的物体对磁性屏蔽效果明显的性质确定保护磁卡磁性的方法。
此实验探究的问题--不同物体的屏蔽效果与生活联系密切,实验过程充分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题目设计新颖,难度适中,充分考查学生应用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道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