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物质的比热 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4物质的比热 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28 10:49:1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质的比热
1.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某海边城市陆地与海面之间空气流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合理的是(  )
A.B.C.D.
2.2006年4月,中国新疆汽车摩托车越野挑战赛选手穿越了“生命禁区”罗布泊沙漠。当时该地最低气温为零下10℃,昼夜温差可打40℃以上。罗布泊沙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及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分别是(  )
A.日出前后,砂石的比热大
B.当地下午2时后,砂石的比热小
C.日出前后,砂石的比热小
D.当地下午2时后,砂石的比热大
3.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
4.小东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主要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B.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热量,水比沙子升温多
C.铁块和铝块升高相同温度,一定吸收相等的热量
D.质量相等的沙子和铁,降低相同温度,沙子放出的热量等于铁放出的热量
5.蒸馒头的师傅在用手从蒸笼里拿刚蒸熟的馒头时,为了避免手被烫伤,要先用手蘸一下凉水,他这样做的主要道理是(  )
A.利用凉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把手和热馒头分开
B.利用凉水温度低,能快速降低蒸笼内水蒸气的温度
C.利用凉水蒸发要吸热,能降低水的温度
D.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避免手被烫伤
6.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及应用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
A.海陆风的形成
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水,感觉变凉爽
C.冬天的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
D.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
7.质量相等的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它们吸收的热量(  )
A.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B.热水吸收的热量多
C.冷水吸收的热量多
D.初温不知,无法判断
8.由Q=cm(t﹣t0),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小一半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C.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多少、温度变化大小、吸热或放热的多少都无关
D.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
9.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小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乙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甲液体吸收的热量
C.乙液体的比热容小于甲液体的比热容
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10.夏天海边的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水的这一特性的是( )
A.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用水做工作物质
B.北方春天的夜晚,农民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
C.炎热的夏天常常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
D.城区建造人工湖以降低“热岛效应”造成的夏季高温
11.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基本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c甲、c乙、c丙大小相比(  )
A.c甲最大
B.c乙最大
C.c丙最大
D.c甲=c乙=c丙
1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13.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在冰逐渐熔化的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水的温度升高,冰的温度不变
C.冰和水的温度都不变
D.冰和水的温度都升高
14.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的冰块多一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一些,甲盆放在背阴处,乙盆放在阳光下,在两盆里的冰都未完全熔化时,两盆水的温度相比(  )
A.甲盆中水的温度高
B.乙盆中水温度高
C.两盆中水的温度一样高
D.无法判断
15.当某种晶体的温度正好在其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  )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可能是固态
D.无法确定
16.在0摄氏度的室内将一块0摄氏度的冰投入到0摄氏度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  )
A.冰减少,水增加
B.冰增加,水减少
C.冰水质量均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17.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
A.B.
C.D.
18.小王从冰箱里拿出一罐可乐,不一会儿他发现可乐罐外壁上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自动消失了。关于以上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可乐罐外壁上布满小水珠”是凝华现象
B.“小水珠消失了”是汽化现象
C.“可乐罐外壁上布满小水珠”是熔化现象
D.“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19.郝奇发现:开着空调的小车车窗玻璃在冬天和夏天时,都会慢慢变得模糊(有水雾).车窗玻璃上的水雾(  )
A.都是由车内的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都是由车外的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C.冬天在车外一侧玻璃上,夏天在车内侧的玻璃上
D.冬天在车内一侧玻璃上,夏天在车外侧的玻璃上
20.在夏天,下列办法中能有效降低室内气温的是(  )
A.关闭窗,不让外界的热空气进来
B.打开电冰箱的门,散出冷空气
C.打开电风扇
D.在地上撒一些水
21.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存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道理是(  )
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
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
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低,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22.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
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第一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23.如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先沸腾,油然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B.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C.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水先沸腾,最后同时沸腾
D.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部汽化以后,油才能沸腾
24.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水沸腾时,烧杯内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变大
B.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
C.水的沸点为98℃,此时烧杯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D.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5.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B.C.D.
26.如图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
A.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
B.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
C.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D.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
27.试管a内装有水,浸入装有水的烧杯b内,用酒精灯加热,设环境气压是1标准大气压,那么能使试管a内水沸腾的正确做法是(  )
A.延长加热的时间
B.换用火焰更旺的酒精喷灯
C.用塞子将试管a的口塞紧
D.用环形塞子将试管与烧杯间的部分塞紧
28.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29.炎热无风的夏天,小宇走在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看见前面的路面已被一辆洒水车洒水淋湿了。他认为走在淋湿了的路面上一定比走在干燥的路面上感到凉爽,于是赶快走过去,结果在洒过水的路面上,他却感到更加闷热了。你认为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后,内能增大,温度很高
B.地面上的水使被反射的阳光增多,身体获得更多热量
C.洒水后使附近的空气湿度增加,身上的汗液蒸发变慢
D.地面上的水蒸发时把热量带到了人的身上
30.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t时=4min时,水开始沸腾
B.在t时=4min到t时=6min的过程中,水不吸热
C.在t时=6min后继续加热,水温仍是100℃
D.在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0℃
31.大自然中关于霜、云、雾、露的形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凝华成的小冰晶
B.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大量的水蒸气
C.露是大量的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大量的小冰晶
32.科学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CO2)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泡内主要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白雾是干冰升华后,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C.白雾是空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液滴
D.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器壁发生凝华形成的
33.人工降雨的方法之一,是利用飞机向云层里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顺序是(  )
A.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熔化
B.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熔化
C.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液化
D.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液化
34.2008年2月,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降瑞雪,尤其是南方各省市,更是因为雨雪天气,造成公路、铁路、民航运输全面告急,滞留民众数以万计。其中以广州的情况最为严重。浙江省杭州市民苦中作乐,把堆积在地面上的雪弄成雪人的造型如图。有关雪的形成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凝固形成
B.水蒸气凝华而成
C.冰升华形成
D.水蒸气液化而成
35.给一定质量的冰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a所示。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仅将冰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将变为 
 图线。
第35题图
第36题图
36.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实验,用酒精灯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如图甲所示,待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象是 
 。此实验说明 
 
37.在严冬,早晨走进教室时会看到窗玻璃上有冰花,这是由水蒸气发生 
 而形成的,此过程中会 
 热量。冰花出现在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侧。
38.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 
 ,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 
 。
(2)除图1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填序号)。
A.水蒸气
B.小水珠
(4)图2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分钟。
第38题图
第39题图
39.“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人们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锅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锅底隔离,如图所示。长时间加热,大锅内的水不断减少,但盅内的汤几乎没有减少,美味的“炖汤”就这样“炖成”。(已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1)锅盖与锅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白气”,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
(2)请解释加热时为什么大锅内的水会不断减少,但盅内的汤几乎没有减少,原因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某海边城市陆地与海面之间空气流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合理的是(  )
A.B.C.D.
【解答】解: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白天,太阳照射下陆地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温度上升慢;陆地吸热后,温度上升快,热空气上升,空气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高空的空气从陆地吹向海洋,故A图正确。故选:A
2.2006年4月,中国新疆汽车摩托车越野挑战赛选手穿越了“生命禁区”罗布泊沙漠。当时该地最低气温为零下10℃,昼夜温差可打40℃以上。罗布泊沙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及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分别是(  )
A.日出前后,砂石的比热大
B.当地下午2时后,砂石的比热小
C.日出前后,砂石的比热小
D.当地下午2时后,砂石的比热大
【解答】解: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改变的少;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石,经过相同时间的日照,吸收相同的热量,由于海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的比热容,所以海水的温度变化比沙石的温度变化要小;所以当地下午2时后,经一天的照晒,罗布泊沙漠的最高气温最高,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故选:B
3.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
【解答】解:A、已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相同热源加热说明相同时间提供的热量相等。由图象可以看出:在吸收热量相同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更大,由公式c=知,甲液体比热较小。此选项错误;B、由图象可以看出:升高相同温度时,甲需要的时间较短,也就是甲需要的热量少。此选项错误;C、加热时间相同,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此选项错误;D、由图象知: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程度大于乙液体。此选项正确。故选:D
4.小东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主要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B.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热量,水比沙子升温多
C.铁块和铝块升高相同温度,一定吸收相等的热量
D.质量相等的沙子和铁,降低相同温度,沙子放出的热量等于铁放出的热量
【解答】解: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则降低相同的温度,根据放热公式Q=cm△t可知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故A正确;B、由于水比沙子的比热容大,由Q=cm△t可知,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所以水比沙子升温小,故B错误;C、由Q=cm△t可知,因为不确定铁块和铝块的质量,所以无法比较铁块和铝块吸收热量的多少,故C错误;D、由于沙子比铁的比热容大,由Q=cm△t可知,质量相等的沙子和铁,降低相同温度,沙子放出的热量大于铁放出的热量,故D错误。故选:A
5.蒸馒头的师傅在用手从蒸笼里拿刚蒸熟的馒头时,为了避免手被烫伤,要先用手蘸一下凉水,他这样做的主要道理是(  )
A.利用凉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把手和热馒头分开
B.利用凉水温度低,能快速降低蒸笼内水蒸气的温度
C.利用凉水蒸发要吸热,能降低水的温度
D.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避免手被烫伤
【解答】解: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冷水遇到热的馒头,冷水会汽化,汽化吸收手上的热,使手的温度降低,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升温较慢,避免手被烫伤,故D正确。故选:D
6.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及应用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
A.海陆风的形成
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水,感觉变凉爽
C.冬天的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
D.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
【解答】解:A、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白天,太阳照射下海岸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温度上升慢;海岸吸热后,温度上升快,热空气上升,微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而夜晚,海岸和海水放出相同的热量,但水的比热容大,海水温度降低得少,海面气温较高,空气上升,风就从陆地吹向海上,形成陆风,该选项利用水的比热容最大,故不符合题意;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水,室内洒了一盆水后,水的表面积增大,可以加快水的蒸发,增加空气的湿度,故该选项与水的比热容大是无关的,故该选项符合题意;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物体质量相同时,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天供暖系统使用热水循环供暖,故与水的比热容最大有关,故不符合题意;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物体质量相同时,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做内燃机的冷却液,与水的比热容最大有关,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7.质量相等的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它们吸收的热量(  )
A.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B.热水吸收的热量多
C.冷水吸收的热量多
D.初温不知,无法判断
【解答】解: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Q吸=cm△t,m相同、△t相同,∴Q吸相同。故选:A
8.由Q=cm(t﹣t0),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小一半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C.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多少、温度变化大小、吸热或放热的多少都无关
D.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
【解答】解: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在状态和物质种类一定时,比热容大小与物体吸放热、温度变化大小、质量多少都没有关系。故ABD不正确。故选:C
9.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小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乙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甲液体吸收的热量
C.乙液体的比热容小于甲液体的比热容
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解答】解:A、同一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就是相同的,故A错误;B、根据下面的图象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的加热时间更长,吸收的热量更多,故B错误;
C、根据下面的图象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的加热时间更长,吸收的热量更多,根据公式Q吸=cm(t﹣t0),质量、升高的温度一定时,吸收的热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甲吸收的热量多说明甲的比热容大,故C正确;
D、根据下面的图象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的时间,乙的温度升高值更大,故D错误。
故选:C
10.夏天,海边的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水的这一特性的是(  )
A.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用水做工作物质
B.北方春天的夜晚,农民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
C.炎热的夏天常常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
D.城区建造人工湖以降低“热岛效应”造成的夏季高温
【解答】解: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用水做工作物质,故A不符合题意;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故B不符合题意;C、炎热的夏天,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水蒸发会从周围吸热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故C符合题意;D、城市修建人工湖,使水的覆盖面积增大,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的少,可以减弱热岛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基本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c甲、c乙、c丙大小相比(  )
A.c甲最大
B.c乙最大
C.c丙最大
D.c甲=c乙=c丙
【解答】解:三金属块末温(为冰的熔点)相同,初温相同,即三金属块降低相同的温度,由图可知放出的热量:Q甲<Q乙<Q丙,三金属块的质量相同,△t相同,则由Q放=cm△t可知三金属块的比热容关系为:c甲<c乙<c丙。故选:C
1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解答】解: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在冰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为0℃,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能达到熔点0℃,但试管中的冰和烧杯中的冰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冰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故选:C
13.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在冰逐渐熔化的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水的温度升高,冰的温度不变
C.冰和水的温度都不变
D.冰和水的温度都升高
【解答】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放在阳光下会吸收热量,冰是晶体,在它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直到熔化过程结束,全部熔化成水,温度才升高。
故选:C
14.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的冰块多一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一些,甲盆放在背阴处,乙盆放在阳光下,在两盆里的冰都未完全熔化时,两盆水的温度相比(  )
A.甲盆中水的温度高
B.乙盆中水温度高
C.两盆中水的温度一样高
D.无法判断
【解答】解:甲盆里的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盆放在背阴处,乙盆放在阳光下,两盆水里的冰块都未完全熔化,说明两盆水里都是冰水混合物,不论质量大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所以两盆水的温度相等。故选:C
15.当某种晶体的温度正好在其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  )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可能是固态
D.无法确定
【解答】解:晶体的温度到达熔点或凝固点时,刚开始熔化或凝固时,处于固态或液态;中间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最后完全熔化或凝固是液态或固态。因此三种状态都有可能。故选:C
16.在0摄氏度的室内将一块0摄氏度的冰投入到0摄氏度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  )
A.冰减少,水增加
B.冰增加,水减少
C.冰水质量均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解答】解: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在0℃的室内将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冰达到了熔点,水达到凝固点,因为蒸发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蒸发是吸热的,因此冰增加水减少,故B正确。故选:B
17.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
A.B.
C.D.
【解答】解:由于墙内混入非晶体材料,所以它在凝固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固液共存的状态,它的温度会持续下降。A是非晶体凝固图象,B是非晶体熔化图象,C是晶体熔化图象,D是晶体凝固图象。故选:A
18.小王从冰箱里拿出一罐可乐,不一会儿他发现可乐罐外壁上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自动消失了。关于以上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可乐罐外壁上布满小水珠”是凝华现象
B.“小水珠消失了”是汽化现象
C.“可乐罐外壁上布满小水珠”是熔化现象
D.“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解答】解:A、“可乐罐外壁上布满小水珠”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A错误;B、“小水珠消失了”是小水珠汽化为水蒸气现象;故B正确;C、“可乐罐外壁上布满小水珠”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C错误;D、“小水珠消失了”是小水珠汽化为水蒸气现象;故D错误;故选:B
19.郝奇发现:开着空调的小车车窗玻璃在冬天和夏天时,都会慢慢变得模糊(有水雾).车窗玻璃上的水雾(  )
A.都是由车内的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都是由车外的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C.冬天在车外一侧玻璃上,夏天在车内侧的玻璃上
D.冬天在车内一侧玻璃上,夏天在车外侧的玻璃上
【解答】解:冬天,车内开空调取暖,车内温度高,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后液化为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夏天,车内开空调制冷,车外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为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0.在夏天,下列办法中能有效降低室内气温的是(  )
A.关闭窗,不让外界的热空气进来
B.打开电冰箱的门,散出冷空气
C.打开电风扇
D.在地上撒一些水
【解答】解:A、关闭门窗,不让外界的热空气进来,只是阻碍了空气的流动,不能改变气温,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电冰箱只是把冰箱内的热量搬运到了冰箱的外部,还在房间内,同时由于电动压缩机工作时要发热,反而会使房间内的温度升高,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电风扇可以加快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使人凉快,但不能降低气温,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向地面洒水,通过水的蒸发吸热,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1.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存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道理是( )
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
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
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低,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解答】解:真空环境下,气压很小,这样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沸腾(汽化),从而实现脱水,使蔬菜成为脱水蔬菜,与温度、密度等没有关系,故只有选项D的说法符合题意。故选:D
22.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
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第一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解答】解:水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保持温度不变,故使用急火、慢火所用时间一样,但第一种方法浪费了燃料。故选:D
23.如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先沸腾,油然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B.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C.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水先沸腾,最后同时沸腾
D.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部汽化以后,油才能沸腾
【解答】解:由于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故在开始加热时,上层的油会发生蒸发现象,同时由于油膜的覆盖,使得油下面的水无法蒸发,但随着加热,当将水加热到100℃后,再加热水就沸腾了,即发生汽化,由于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且水的沸点小于油的沸点,故此时油不会沸腾,直到水全部汽化完后,油的温度才能升高,即当温度升到油的沸点时,再加热,油才可以沸腾。故选:D
24.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水沸腾时,烧杯内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变大
B.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
C.水的沸点为98℃,此时烧杯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D.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解答】解:A、气泡上升时,深度h变小,由p=ρgh得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故A错误;
B、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C、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实验中水的沸点为98℃,说明此时烧杯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故C正确;D、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正确。故选:A
25.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B.C.D.
【解答】解: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降低,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分析可知;A图象符合题意,BC图象的沸点与原来不同,不符合题意;D图象中水的温度不可能直接从很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6.如图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
A.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
B.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
C.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D.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
【解答】解:甲容器是密封的,给甲容器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容器水面上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会高于100℃;乙容器的水从甲容器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达到水的沸点(100℃)时就会沸腾,而此时甲容器的水还不能沸腾,再加热甲容器内的水也能沸腾。故选:B
27.试管a内装有水,浸入装有水的烧杯b内,用酒精灯加热,设环境气压是1标准大气压,那么能使试管a内水沸腾的正确做法是(  )
A.延长加热的时间
B.换用火焰更旺的酒精喷灯
C.用塞子将试管a的口塞紧
D.用环形塞子将试管与烧杯间的部分塞紧
【解答】解:当烧杯b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b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试管a中的水从大烧杯b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b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b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试管a中的水不会沸腾,为了能使试管a内水沸腾,根据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的气压的关系,采用的方法:(1)可以增大烧杯b内气压的方法使试管a中的水沸腾:用环形塞子将试管与烧杯间的部分塞紧;(2)可以用降低试管内的气压的方法来降低水的沸点:将装有注射器针管的瓶塞塞紧试管口,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故D正确。故选:D
28.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解答】解: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故C正确。故选:C
29.炎热无风的夏天,小宇走在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看见前面的路面已被一辆洒水车洒水淋湿了。他认为走在淋湿了的路面上一定比走在干燥的路面上感到凉爽,于是赶快走过去,结果在洒过水的路面上,他却感到更加闷热了。你认为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后,内能增大,温度很高
B.地面上的水使被反射的阳光增多,身体获得更多热量
C.洒水后使附近的空气湿度增加,身上的汗液蒸发变慢
D.地面上的水蒸发时把热量带到了人的身上
【解答】解:炎热无风的夏天,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温度很高,洒上水后,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的水蒸气再液化,变成水,自然就要放热,热量都被散发到周围的空气里,使周围空气湿度增加,防止了一部分汗液蒸发。故选:C
30.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t时=4min时,水开始沸腾
B.在t时=4min到t时=6min的过程中,水不吸热
C.在t时=6min后继续加热,水温仍是100℃
D.在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0℃
【解答】解:(1)由图可见,第4min中时水开始沸腾,沸腾时的温度是100℃,说明水的沸点是100℃,故A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2)水中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只要有水存在,无论怎样加热,始终保持沸点温度不变,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31.大自然中关于霜、云、雾、露的形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凝华成的小冰晶
B.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大量的水蒸气
C.露是大量的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大量的小冰晶
【解答】解: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冷液化形的小水珠和凝华形成的小冰晶,不符合题意;B、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液化的小液珠,不符合题意;C、露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不符合题意;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32.科学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CO2)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泡内主要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白雾是干冰升华后,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C.白雾是空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液滴
D.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器壁发生凝华形成的
【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气泡”内主要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不是水蒸气,故A错误;BC、水面上方的白雾是干冰升华时,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C错误;D、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容器壁发生凝华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D
33.人工降雨的方法之一,是利用飞机向云层里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顺序是(  )
A.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熔化
B.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熔化
C.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液化
D.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液化
【解答】解:人工降雨就是向云层中喷洒干冰,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就会迅速的升华为气态,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和空气摩擦做功,温度升高,就会熔化为小水滴。故选:A
34.2008年2月,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降瑞雪,尤其是南方各省市,更是因为雨雪天气,造成公路、铁路、民航运输全面告急,滞留民众数以万计。其中以广州的情况最为严重。浙江省杭州市民苦中作乐,把堆积在地面上的雪弄成雪人的造型如图。有关雪的形成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凝固形成
B.水蒸气凝华而成
C.冰升华形成
D.水蒸气液化而成
【解答】解:雪是固体,是由地面上蒸发的水蒸气,在向上流动时,遇到极冷的气流而放热,形成了固态的雪花,然后雪花变大,下落,形成下雪。整个过程中雪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冰而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选:B
35.给一定质量的冰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a所示。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仅将冰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将变为 c 图线。
【解答】解:根据题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仅将冰的质量增加,所以冰的熔点不变。根据图中所示,b和d的熔点都发生了变化,只有c的熔点与a相同。故答案为:c。
36.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实验,用酒精灯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如图甲所示,待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象是 水重新沸腾 。此实验说明 气压减小,液体的沸点降低 。
【解答】解:待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这是从瓶内向外抽气,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所以看到水重新沸腾。故答案为:水重新沸腾;气压减小,液体的沸点降低。
37.在严冬,早晨走进教室时会看到窗玻璃上有冰花,这是由水蒸气发生 凝华 而形成的,此过程中会 放出 热量。冰花出现在玻璃的 内 (选填“内”或“外”)侧。
【解答】解:(1)“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故冰花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2)凝华过程放出热量;故答案为:凝华;放出;内
38.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 使萘受热均匀 ,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慢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 温度 。
(2)除图1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秒表 。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B (填序号)。
A.水蒸气
B.小水珠
(4)图2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15分钟。
【解答】解:(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使萘受热均匀,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从图象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秒表;(3)烧杯中有“白气”冒出,是烧杯中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选B;(4)由图象知,萘在第10min到第25min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这段时间是萘的熔化过程,所以萘熔化经过了25min﹣10min=15min。
故答案为:(1)使萘受热均匀;慢;温度;(2)秒表;(3)B;(4)15。
39.“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人们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锅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锅底隔离,如图所示。长时间加热,大锅内的水不断减少,但盅内的汤几乎没有减少,美味的“炖汤”就这样“炖成”。(已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1)锅盖与锅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白气”,这是 液化 现象(填物态变化)。
(2)请解释加热时为什么大锅内的水会不断减少,但盅内的汤几乎没有减少,原因是: 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
【解答】解:(1)当大煲内的水沸腾时,锅外的温度较低,此时锅内冒出的水蒸气液化成大量的小水珠,形成“白气”;(2)因为液体沸腾需要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当煲中的水达到沸点后,盅内的汤水也达到沸点,但由于煲中的水和盅内的汤水温度相同,汤水无法继续吸热,所以蛊内的汤水不会沸腾,沸腾是剧烈的汽化,所以大锅内的水会不断减少,但盅内的汤几乎没有减少。故答案为:(1)液化;(2)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