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先贤,诗意生命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单元学习设计
一、单元人文主题
生命的诗意
二、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涵泳,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2.在学习本单元作品的基础上,联系对既往文学作品的学习,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写篇文学短评。
3.学习本单元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经典诗歌作品,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提升综合审美鉴赏力。
4.通过本单元作品的学习,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三、课标任务群概述
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围绕本任务群,必修教材上册共设计了三个单元,共计1.5学分,27课时,要求写作5篇以上(不含读书笔记和提要)。本单元为本册书本任务群的第二个单元,需要至少用9课时,完成写作任务1篇。
1. 学习目标与内容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2.教学提示
(1)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
(2)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应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应结合作品的学习和写作实践,由学生自主梳理探究,使所学的文学知识结构化。
(3)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如做好问题设计,提供阅读策略指导,适时组织经验分享和成果交流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相机进行指导点拨,组织并平等参与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并要求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包括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历程的作品,关心当代文学生活;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组织、举办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话剧表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创造更多展示交流学生作品的机会或平台,激发学生文学创作的成就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为学生提供观察记录表、等级量表等自评互评的工具,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四、单元学习任务
(一)古诗词中常常寄寓看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阅读本单元诗作,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人理解作品。比如,了解杜甫及其所处的时代,有助于理解《登高》中忧国伤时、悲秋苦病的深沉情思;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及《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词作中蕴含的壮志难酬的忧愤及旷达洒脱的豪情。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在找相关资料,探讨诗作的内涵,思考对你有怎样的启示,与同学交流。
(二)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建议组织一次班级诗歌朗诵会,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诵,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
1.每位同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在小组内朗诵。朗诵前,要反复揣摩其情感基调和音韵节奏,设计朗诵脚本;也可以从网络上搜集相关音频、视频资料,学习借鉴。
2.每个小组推举代表参加班级朗诵会。可以为诗词配上合适的乐曲和,增强朗诵效果。
(三)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归园田居》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 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五、单元学习核心任务
本单元教学,教师要综合考虑自身的专业特长、学生实际、单元人文主题“生命的诗意”、“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等诸多要素,创设学习情境,因“材”施教。
六、单元内容概述及学情分析
本单元围绕“生命的诗意”主题,精选了魏晋至唐宋时期的经典诗词作品八首。这八首诗歌作品分为三课,分别是魏晋诗歌、唐代诗歌、宋词,充分考虑了时代、诗人、诗体、风格流派、单元人文主题要求等方面的因素。
第7课两首诗作都是魏晋时期的代表作品,都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思考和人生选择。这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应该结合诗人的身世背景,通过体会其不同的韵律、节奏、表达技巧,把握诗中情感,体察诗人的生命追求。
第8课的三首唐诗,体式不同,风格各异,作品抒发的情感因诗人所处时代和个人遭际不同而呈多样风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为古体诗,七言为主,兼用杂言,笔随兴致,情绪的表达淋漓尽致。杜甫的《登高》格律谨严,历来为人称颂,诗歌营造的浓郁悲凉的意境是学习的重要内容,诗人的忧国之情与个人的人生感慨融为一体, 需要重点把握,诗体形式与诗人情感抒发之间的关系也是学习的重点。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借别人的故事诉说自己的人生遭际,诗中琵琶女与诗人的境遇相通。情感共鸣是学习的重点,要注意体察诗人的人生感慨与生命追求。另外音乐描写与景物描写也是诗中非常精妙的内容,学习过程中也要重点关注。
第9课宋词三首,分属一般认为的豪放、婉约两种风格的经典之作,词作的风格特点是学习的重要内容,词作中体现的情感世界,词人的生命思考与精神追求也是学生要重点学习的内容。《念奴娇.赤壁怀古》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境界宏阔,词作中寄托的生命感悟与人生态度值得思考与体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豪迈悲壮,借典故抒发词人情志是这首词的一大特点, 词人的爱国之志,老而弥坚,也是学生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声声慢)(寻寻觅觅)与之前两词决然不同,国破家亡的忧愁苦闷、人物内心的波澜皆由朴素清新的语言不动声色地表达出来,全词通篇写 “愁”却不见“愁” 字,这种借外物渲染情绪的写法值得关注。同时,其叠字手法的运用也是重点学习内容,我们借此可以看到词人渐次深入的情感世界。
单元学习任务以实践性学习为主线,围绕“生命的诗意”这一单元人文主题,三个学习任务分别从诵读、鉴赏、表达三个方面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不仅要完成对单元内容的学习,更要实现本单元承载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目标。
七、单元学时安排
本单元总共安排14课时,具体分成四个阶段,具体课时安排为:
第一阶段:走近作者——专题活动一(4课时)
第二阶段:诵读诗文——专题活动二(2课时)
第三阶段:走进诗文——专题活动三(5课时)
第四阶段:创作短评——专题活动四(3课时)
八、单元学习设计(框架)
(一)学习资源(含教材内容、相关研究资料、网络资源、补充资料)
(二)课段学习专题安排
九、课段专题学习过程
为了完成单元学习核心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刻体会“生命的诗意”。通过创设情境、探究学习,学生领会不同时代、不同作家对生命的追求和感悟,叩问心灵,端正对待生命、社会的态度。学习过程中以“体悟先贤,诗意生命”为本单元的总主题,以此再设置四个情境活动,进行课段专题学习,安排如下:
活动一:走近作者,感悟时代。制作导图或是表格,知悉作者及创作背景。
活动二:朗诵诗文,体悟先贤。自主学习诗文,探究交流,疏通文意,把握情感,朗诵诗文。
活动三:走进诗文,感悟诗情。课堂情境教学,梳理诗文中的重点、难点,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文。
活动四:叩问心灵,书写生命。撰写文学短评,交流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