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技能目标:经历观察测试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过程;瓦楞纸的结构并作出解释、提出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作出解释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重点: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过程中关注实验的公平性
教学准备:
1.教师材料:钩码盒20个(模拟桥墩)、垫圈、瓦楞纸板、记录单10张、直尺
2.小组材料:钩码盒每组2个(模拟桥墩)、垫圈每组30个、双面胶每组1卷、大小相同的纸每组5张、瓦楞纸板每组4张。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纸椅子视频欣赏
复习回顾:
回顾所学纸内容,用什么方法可以提高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增加纸梁的宽度和增加纸梁的厚度,哪种方法更能提高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实例导入:用钢材的不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探究新知: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一)猜一猜:
一张纸的抗弯曲能力可能是几?(用垫圈的个数表示)
你有办法增强这张纸对抗弯曲能力吗?
(二)折一折:注意:1、不能改变纸的长度
2、每张纸只能折一次,不能反复折
3、保留一张纸不折
4、小组分工要明确
(三)画一画:用简单的图画把你折好的纸的侧面画出来
(四)测一测:
温馨提示:
1、先预测再实测,注意实验的公平性。
2、测试有些形状的抗弯曲能力时,如果放垫圈有难度可借助双面胶来帮忙,把纸的形状固定好(不能把纸固定在桥墩上)。
3、每个小组选择自己设计的三种形状进行测试,未折过的纸必测。
4、小组分工明确,相互合作,一边实验一边做好记录。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观察测试的数据,与没有折的纸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并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
二、瓦楞纸板的研究
1、师(出示瓦楞纸板)这是包装箱用的瓦楞纸板,仔细观察它的形状与构成,你产生了什么问题?
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聚焦问题:瓦楞纸板的秘密。
3、学生分组解剖纸板进行研究,并完成活动二的观察记录。
4、学生反馈
5、集体交流。
6、教师小结。
三、寻找生活中的实例
学生思考:在你身边,有哪些材料是改变了形状从而增加抗
弯曲能力的例子?
教师补充(PPT播放实例图片)
课堂小结
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有不少的收获吧!请把你的收获分享给大家!
利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谁来给大家解释解释纸椅子的抗弯曲能力为什么比较强?
五、课后探究
利用所学知识做一个通过改变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创意手工(如纸桥 、纸椅子等等)
六、板书设计
形状 与 抗弯曲能力
弱
改变 改变
薄材料 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