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三叠
教材分析:
《阳关三叠》是我国著名的古琴曲,曲风文雅,意境高远,对于培养学生的品行修养有深刻的意义。是根据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歌曲。本课采用合唱曲《阳关三叠》重点教学内容,以古琴版为辅着重让学生体会“三叠”的含义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熟练演唱《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让学生借助古筝的基本指法“钩、抹、托”的示范及模仿结合小声唱并了解“三叠”的含义。让学生感受、体验古曲的韵律。
2、能够感知音乐,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3、欣赏《阳关三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感受友情的珍贵。
教学重点:
熟唱《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感受古人的诗词与二胡、古琴的韵味。
教学难点:
唱准“遄行,遄行”八度大跳音,体验难分难舍的情感。从相关音乐要素中体会歌曲忧伤、惜别和期待的情感。
教具:
古琴,二胡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入新课
1、教师弹唱琴曲《秋风辞》提问学生: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演唱方式和现代人的演唱方式有什么不同?伴奏乐器是什么?
(设计意图:对琴歌有个初印象,为接下来的《阳关三叠》的学习做铺垫。) 2、师:解释琴歌的概念。
二、学主题,听曲、人声模仿古琴 。
1、 教师播放合唱曲《阳关三叠》。
2、 随古琴曲《阳关三叠》音乐朗诵王维的诗。(课件四)朗诵要求(1)对着曲谱要求朗诵节奏和配乐的节奏尽量一致,读出诗的韵味。
3、分析歌词。
师:歌词部分比原诗要长,我们来看后面部分的歌词,“遄”这个字念chuán。齐读一下。
师:“遄行”是指“一路上你要快快地走,快快地走”,寄托了对友人无限关爱之情。“长途越渡关津”指遥远的旅途要穿越多少关山、渡口!“历苦心,历苦心”是指“要经历千辛万苦,千辛万苦”。“历历苦心,宜自珍”指“再累再苦啊,你要自己保重,自己多多保重”。
(设计意图: 通过音乐感染学生,通过配朗诵让直接体验诗中之情。) 4、 教师古琴教唱《阳关三叠》主题旋律。
(1) 发声练习(课件五和六)跟老师一同发模仿古琴的声音发(deng)唱.
4、教师范唱《阳关三叠》播放
学习提示:
(1) 解析轻吟和叹唱的处理
(2)模仿古琴上滑音
(2)边听边思考,集中注意力体验,边听边画旋律线。
(3)师带唱(播放课件九):附点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注意解决难点“遄行、遄行”的八度大跳和切分音节奏。
5.拓展:欣赏学生表演友人离别的场景。
5.欣赏老师拉奏的二胡版《阳关三叠》学习引导:这个版本在音色、速度、力度、情感有什么变化?( 二胡、稍慢、中强、更加伤感)
7、 齐唱.为了深切地体会这种情感,请大家随伴奏并在重拍处模仿古琴的弹奏指法(钩、抹、托)齐唱《阳关三叠》。(播放课件十二)师引导学生跟随音乐,体会乐曲所描述的场景及其时代背景跟唱。
三、讨论琴歌音乐特点
四、总结 感谢几位同学的表演,今天我们通过学唱主题旋律,感受音乐情绪,创编音乐情景剧的方式,初步了解了什么是“三叠”,体会了《阳关三叠》这首歌曲所描述的场景及其包含的音乐情感,同时请同学们去查找资料,看看我国还有哪些古曲与《阳关三叠》有着相同的音乐结构呢?
五、在优美的《阳关三叠》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教学反思:
我选用这个课题是别情《阳关三叠》,虽然是古代的一首流行歌曲,但整个旋律都是哀伤的,课堂气氛会比较闷。初一的学生人生阅历太少,不一定明白什么是别情,所以唱好这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后面创编时尝试让学生改编成流行风格来唱。
本节课我紧紧围绕着音乐情感别离情体验为中心,从模仿、演唱、体验创编等方式帮助学生去理解这首歌曲。总的说来,目标达到了,学生喜欢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能创编出现代的、古代的不同的别离场景,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