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花城版第五单元脍炙人口的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四川山歌,其形式简单,情绪乐观爽朗,表达了山民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歌曲中大量运用衬词“罗儿”、“郎罗”、“郎郎扯匡扯”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衬词,流露出歌者愉悦自得的心情,歌曲旋律自由,节奏欢快、高亢富有地方特色,学生容易接受和学唱,特别是对四川方言的体验。也使这首歌更加的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教学目标
能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四川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和了解上波音、跨小节连线、四川方言衬词的演唱。
尝试同一首民歌的不同演奏、演唱形式、体验不同的演唱形式带来的不同风格。
在学唱、表现歌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歌曲
难点:歌曲中衬词的韵味演唱,上波音记号和跨小节连音线、休止符等节奏的准确把握。
教学过程
导入
回声游戏导入......
提问:如果同学们此刻来到一个美丽的山顶,对着山谷大喊一声,会发生怎样的效果呢?(生答:回声)
师生回声模拟:师:喂~ —— 生:喂~
让学生总结回声的特点(一先一后,一强一弱)
接下来把学生分两组模仿山民“喊太阳”的回声
(回声)
f p
导入新课
山谷里的回声很美妙,山谷里传出的歌声也很美妙,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来学习一首四川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首先欣赏四川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展示歌谱播放歌曲音频)
思考:让学生说出歌曲的速度、力度是怎样的?感受歌曲的情绪?
中速、高亢、欢快
四川山歌简介(让同学们了解山歌的形成和风格)
山歌是产生于山野劳动和辽阔宽广的大自然环境中,四川是一个多山的地方,农民们经常在山里劳动和休息的时候,喜欢放开嗓子高唱一曲山歌,山歌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较为热情奔放抒发了农民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这样既能消除疲劳又能愉悦身心。
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中表达了四川人那种憨厚、朴实、勤劳的精神风貌和渴望丰收的心情。为了烘托出这种喜悦的心情,作者还有意将大量表达热闹的衬词“啰儿”“郎郎扯匡扯”等掺入到每小段歌词的末尾,用来模拟锣鼓等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演绎时可以更好的营造欢乐的气氛。
(三)学唱歌曲
再次聆听歌曲——播放视频《太阳出来喜洋洋》
让学生边学唱边再次感受歌曲中山民的喜悦心情
带领学生视唱旋律
在视唱过程中学习波音记号、休止符和延长音
上波音 延长音 休止符
分析歌曲中的特色方言衬词
教学生学几句常用的四川话
普通话:您好! 四川话:逆浩
谢谢(四声) 写写(三声)
你吃饭了吗? 逆(四声)呲返(三声)了吗?
歌曲中的衬词“郎郎扯匡扯”中“扯”用四川方言唱“cai”
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速度变化+轮唱:快速——慢速的变化合唱歌曲,再加上分两组进行合唱轮唱
师生对唱:+“太阳出来啰儿”回声,教师领唱学生合
师:太阳出来 生:“啰——儿”
师:喜洋洋欧 生:“郎 啰”
师:挑起扁担 生:“郎郎扯——匡扯”
师:上山岗欧 生:“啰——啰”
指导学生为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延伸
了解中国民歌的三大分类:
小调: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经过历代的流传,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
山歌: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 高亢 、节奏自由 。
号子:有劳动号子、船工号子等,它产生于劳动过程中,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后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
欣赏歌曲《川江号子》(让学生深入的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课堂总结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四川的山民们还是每天唱着山歌上山劳作、砍柴等,《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歌曲生动的表达了老一辈的农民们不畏艰险、辛苦劳动、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他们苦中作乐,愉悦自得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尊敬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