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地理人教版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检测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1.创建美丽中国,必须着力推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生活。下列生活方式与创建美丽中国观念不符的是(
)
A.出行乘坐公交车
B.垃圾实行分类处理
C.使用一次性餐具
D.关闭电源后,不忘拔掉用电器插头
2.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自然资源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土地、阳光属于可再生资源
D.应注意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3.我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华北和西南
B.东北、西北和西南
C.东北、华北和西北
D.西北、华北和西南
4.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
B.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
C.阳光、土地、水、草原
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
5.下列资源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①温泉
②森林
③草地
④蔬菜
⑤藏羚羊
⑥馒头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6.目前,难以利用的土地类型有(
)
A.沼泽滩涂
B.永久积雪和冰川.沙漠和石头山地
C.草地
D.高山草地
7.我国有关土地资源方面的基本国策是(
)
A.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不断开发新的土地资源
B.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可随意使用
C.人均土地资源少,国民经济以发展工业为主
D.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好耕地
8.如图表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其选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
A.①水田
②林地
③旱地
④荒地
B.①水田
②旱地
③林地
④草地
C.①旱地
②水田
③荒地
④草地
D.①旱地
②水田
③荒地
④林地
9.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你认为山区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
①旅游资源丰富
②利于耕作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交通便利
⑤动植物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10.某市2007—2017年部分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则该市10年间最有可能(
)
A.围湖造田,耕地面积持续增加
B.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C.城市扩张,建设用地不断增加
D.填湖造陆,水域面积急剧减少
11.读图,完成下题。
(1)径流总量最小的是(
)
A.珠江
B.闽江
C.长江
D.黄河
(2)我国水资源分布状况是(
)
A.分布均匀
B.北多南少
C.南多北少
D.西多东少
12.下列做法不符合“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原则的是(
)
A.工业用水循环使用
B.采用喷灌、滴灌技术
C.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D.生产生活废水直接排入江湖
13.南水北调工程对北京的作用是(
)
A.可以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
B.可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C.可以缓解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D.可以缓解环境保护与水资源污染的矛盾
14.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有关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B.时间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C.南水北调解决了北方地区缺水的问题
D.地下水和冰川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15.关于南水北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了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
B.北调的东线主要利用京杭运河北达山东和天津
C.中线工程主要指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北达北京
D.西线工程主要指把长江中游的水调入黄河,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
16.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完成有关要求。
(1)南水北调工程是把_______水系的水调往北方;该工程可改善我国_________严重缺水的状况。
(2)南水北调工程将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水系连接起来。
(3)南水北调工程共有三条输水路线,西线方案是直接将_____上游或支流的水,输往_____上游;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_____水库引水,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_____、_____两城市;东线方案的取水地点位于_____附近,取水路线利用_____(河)北上。
17.中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
(1)土地利用类型: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2)①②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_______和_______以及低缓的丘陵地区。①②以_______线为界,造成土地利用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不同。
(3)③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创建美丽中国,必须着力推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生活,以上四种生活方式中,出行乘坐公交车、垃圾分类处理和关闭电源后,不忘关掉插头都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而使用一次性餐具是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的做法,不可取,故选C。
2.答案:B
解析:A选项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不足,故正确;B选项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化石燃料与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错误;C选项自然资源非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土地、阳光、空气、水等属于可再生资源,故正确;D选项自然资源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并有其特殊分布规律,所以应注意节约和保护,故选B。
3.答案:C
解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发现并开发了一系列大中型油田,这些地区是我国石油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故选C。
4.答案:C
解析:A、该选项中的石油、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不符合题意。
B、该选项中的铁矿、铀矿和天然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不符合题意。
C、该选项中都属于可再生资源,故正确。
D、该选项中的天然气、铁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5.答案:C
解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温泉、森林、草地、藏羚羊属于自然资源。蔬菜和馒头不属于自然资源。故选C。
6.答案:B
解析:目前,难利用土地主要是指永久积雪和冰川.沙漠和石头山地。我国难利用土地资源的比重比较大。故选B。
7.答案:D
解析:由于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土地的后备资源不足,人和耕地的矛盾尖锐,在加上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者浪费、破坏环境的等问题,我国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了《土地法》《草原法》《森林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故选D。
8.答案:B
解析: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其中,②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①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③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西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林地很少.④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故选B。
9.答案:B
解析:云南是我国的西南边陲的一个省,这里的西双版纳拥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旅游业发达,?云南的地势相差悬殊,云南是一个多山的省份,但由于山地、高原相间分布,河流水量大,峡谷多,水能资源丰富。故选B。
10.答案:C
11.答案:(1)D;(2)C
12.答案:D
解析:A、工业用水循环使用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A正确.
B、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利于节约水资源,故选项B正确.
C、生活用水,一水多用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故选项C正确.
D、生活污水要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才可以减少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故选项D错误。故选D。
13.答案:C
解析:南水北调工程对北京的作用是可以缓解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北京市的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缺水较严重。故选C。
1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就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故选A。
15.答案:D
解析:A、南水北调可以缓解我国西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的缺水情况,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北调的东线主要利用京杭运河北达山东和天津,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中线工程主要指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北达北京,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西线工程主要指把长江上游的水调入黄河,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故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6.答案:(1)长江;华北、西北地区;(2)长江;淮河;黄河;海河;(3)长江;黄河;丹江口;北京;天津;扬州;京杭运河。
17.答案:(1)以水田为主的耕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草地;(2)平原;盆地;秦岭一淮河;气候;(3)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东南部山区;北部、西部内陆地区